对长白山的向往已经很多年了。原本今年3月初计划趁着雪季出发,行程、旅伴都已敲定,却因飞往长春的航班突然取消,加之种种因素,最终无奈搁浅了这趟期待已久的旅程。但心里也一直念了好几个月,就连国庆假期,也曾动过“哪怕人山人海也要冲一回”的念头。期间,想约同行的伙伴换了又换,不知不觉竟已经到了第四波,直到10月下旬,某个瞬间忽然下定决心:就是现在就出发。这一次,不仅要去长白山天池,连同延吉、图们、珲春等边境小城也决定一起走一遍,把积攒已久的期待,一次性兑现。
临出发前几天,心里其实一直有些忐忑。长白山的初雪恰好在我出发前几日刚下,网上流传的照片美则美矣,却也让我愈发担心——天池会不会“闭门谢客”?毕竟长白山天池本就难得一见。进入冬季模式后,一周里超过半数的日子天池都因天气原因无法开放。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或是道路结冰封山,有时甚至数周都无缘相见。但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出发,索性就不管那么多了,佛系一点吧。除了往返机票早早订好,其他行程几乎没做详细规划——只粗略研究了路线,打算边走边看。毕竟,有些风景,强求不来,但只要出发了,自有答案。(其实也是因为多年的旅行经验,我坚信只要出发,就不会有太坏的结果)
第一天晚飞长春,第二天准备直接去长白山西坡,原本龙嘉机场有直达长白山的火车,但是我们的时间合不上,于是第一天晚上还是决定住在长春站附近,长春站往长白山和长白山西的车次更多。北方入秋后天气很晴好,但是昼夜、室内外温差极大,所以羽绒服总是得经常穿脱,而且得戴帽子,不然风吹的头疼。
长白山景区主体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市之间。北坡位于延边州安图县境内,西坡位于白山市抚松县境内,南坡也位于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但是为了统一保护和开发长白山资源,吉林省于2005年设立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管理长白山的旅游、生态保护等事务。
一早搭上开往长白山西站的高铁,车程约2小时50分钟。途中刷到长白山景区公众号终于发布了公告——天池景区当天开放!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这次我们果断选择了西坡,三个坡各有特点:南坡视野最开阔,可惜已关闭;北坡景点丰富,但游客密集,且观景角度略受限制;而西坡虽需徒步攀登1440级台阶,却胜在视野辽阔、人相对较少。权衡再三,我们决定挑战西坡。事实证明,这个选择相当值得,登顶那一刻,天池如蓝宝石般静卧群峰之间,所有的不安与期待,都得到了丰厚的视觉回报。
上午10点多抵达长白山西站,出站后右转就能看到前往西景区换乘中心的直达大巴——班车会根据高铁到站时间灵活发车,票价5元,非常方便。到达换乘中心后,可将行李箱免费寄存在入口处的行李柜中。随后在候车区等待验票,准时乘坐约1小时20分钟的大巴前往下一个中转站。下车后再换乘中巴,大约20分钟便抵达山顶接驳中心。由于山顶没有厕所,所以务必在这先上洗手间。
开始登山啦,艳阳高照的天气,些许白雪覆盖的长白山,真是美极了。虽然海拔不低,爬坡确实累得气喘吁吁,但好在景区设计颇为人性化,沿途设有许多围栏可供休息。我们走一段、歇一会儿,大约40分钟后,终于登顶。还没来得及平复呼吸,天池就猝不及防地撞入眼帘:湛蓝的天空下,皑皑白雪铺满山坡,而那一汪幽蓝如镜的湖水静静镶嵌在群峰之间——瞬间让人忍不住惊呼:“太美了!”来得好,不如来得巧。第一天就见到天池,实在幸运至极。毕竟,想看到它并不容易:除了天气的不确定性,交通也颇为周折——光是景区接驳车往返就要近四个小时,加上上下山徒步的一小时,还不算抵达景区前的各种辗转。而此刻,山顶人不多,围栏边也算空旷,正好能从容多拍几张照片,心满意足。
我们在山顶驻足欣赏了约半小时,才依依不舍地启程下山。途中注意到,工作人员正在台阶旁的木栈道上加装防风棚,也许未来天池开放的概率或许会更高,毕竟积雪清理时间能缩短不少。有趣的是,出发前听人说“长白山天气冷得刺骨”,于是裹得不少。结果爬西坡时完全不冷,甚至微微出汗;倒是到了天池顶,风一吹,气温骤降,没几分钟头和手就冻得发麻。










抵达山脚时已将近下午4点,我们计划前往北坡所在的二道白河镇。原本打算坐高铁到长白山站,但查了时刻表发现时间不太合适。正巧在换乘中心取行李时,有人问我们要不要拼车前往,一问价格合理,又是舒适的商务车,便欣然决定搭车出发。长白山的天黑得早,不到4点半天色就暗了下来。一路上,小伙伴跟着司机师傅车载音乐轻轻哼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到酒店放下行李,我们立刻出门觅食,因为中午只啃了些零食,早已饥肠辘辘。就近选了一家烤肉店,味道意外不错,热腾腾的一顿下肚,疲惫顿时消了一半。
晚上洗漱的时候还在考虑第二天的行程,第二天天气也是很好的,是继续去长白山北坡,还是选择其他景点,也略微纠结了会。考虑到交通的辗转,还是决定放弃继续去北坡了。
我们决定去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体验漂流,虽然已错过秋日盛景,但“来都来了”,又怎能错过这份乐趣呢?前一晚就在某鱼上订好了门票和包车服务,第二天一早,师傅准时到酒店接我们出发。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白山市抚松县境内,距离二道白河镇约40来公里,车程约1小时。一路上几乎不见车影,畅通无阻。师傅是个地道的东北人,一路“小嘴叭叭的”,聊国庆时人山人海,讲山里采菌子的门道,说天气变化快、早晚温差大,还顺带科普了东北话的幽默与直爽。
抵达漂流起点时,别说排队了,连游客都难见几个。这个淡季,我们几乎算是“包船又包河”。这里的漂流和南方那种激流险滩式漂流完全不同,水流平缓,安静悠然,据说水源是自矿泉水品质,清澈见底,甚至微微泛着淡蓝色的光。提前备好的雨裤、雨衣和鞋套果然派上了大用场。即便在少数略陡的坡段,水花溅进船里也丝毫不慌,防护到位,玩得安心又尽兴。整段漂流约40分钟,途中偶有野鸭悠然划过水面,阳光穿过林间缝隙洒在身上,暖意融融,惬意至极。
漂流结束后,有接驳车送我们回到起点。我们沿着湖边慢悠悠地散步,不远处是一大片挺拔的白桦林,几棵红枫尚未落尽叶子,难怪电视剧“人世间”选择这里作为取景地。我们在林子里撒欢拍照好一会儿,悠闲自在。










加载更多
从露水河回来时间还早,临时起意决定去雪绒花鹿苑。师傅把我们送到门口,一进门就撞见几只羊驼——毛茸茸的,手感软乎乎,忍不住上手摸了摸,但还要一边谨防它们吐口水。鹿苑门票30元,性价比很高。园子里散养着许多麋鹿,很是温顺。虽然偶尔有几只低头哼哼,一副“下一秒就要暴走干架”的样子,可最终也只是傲娇地转个身,继续慢悠悠地嚼草,虽然不亲人但也没有攻击性。和这些可爱的动物近距离相处,莫名有种被治愈的感觉。





从鹿苑出来,我们步行到云顶市集,这里门店大多没有开门,随意走了会就返回酒店了,酒店对面有一家白河牛肉汤饭老店,味道很不错。





下午我们直接从长白山出发,乘高铁前往延吉。可惜目前两地之间每天只有两趟直达列车,时间又不太合适,于是我们选择了在敦化中转——车次更多,也更灵活。抵达延吉时已是下午四点多。打车前往酒店的路上,我一路观察这座边陲小城:街道干净整洁,行人熙熙攘攘,车流略显拥堵,大街小巷餐饮店铺很多,烟火气十足。
到酒店放下行李后,我们立刻打车去了网红字幕墙。说到酒店,这里得提个醒:原本打算订在西市场附近的连锁酒店,结果手滑订到了同品牌但位置较远的另一家,带来了一些不便。强烈建议来延吉的朋友优先选择住在西市场周边,吃喝玩乐都方便。
网红字幕墙如今俨然成了延吉的地标性打卡点。马路对面甚至路中央都挤满了举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我自己拍的照片效果实在一般,索性花了30元请人帮忙拍了几张。成片的光影和氛围确实不错,只是拍摄过程太匆忙,整体效果只能说勉强留念吧。

晚餐本来想在字幕墙附近吃的,但店太多反而难以选择,最后决定去尝尝当地特色的炸鸡和冷面,炸鸡外酥里嫩,很好吃;冷面选了家网红老店,味道却一般,算是这次旅行第一次在吃上“踩雷”。


头天临睡前仔细看了下延吉的攻略,发现这里其实没有太多传统意义上的景点。第二天的安排大致是:水上市场(早市)、西市场、帽儿山(看秋景,但离住处有十来公里,待定),以及民俗园(拍朝鲜族写真),其他就没特别吸引人的了。
一早先去了水上市场。早市摊位经营品类比较雷同,大多是松子、米酒、水果、泡菜、人参鹿茸等特产。网友推荐的海鲜饼确实不错,用料扎实;但寿司和鱼饼等就感觉味道一般了。虽然市场有顶棚,但穿堂风太猛,冷得人直打哆嗦。








林蛙
从水上市场步行约700米(10分钟)就到了西市场——延吉最大的综合性室内集贸市场,西市场在一栋大楼里,室内有暖气,逛起来很舒服。一楼主打食品特产、水果、海鲜水产和蔬菜,我们在那儿买了姑娘果,酸甜可口,特别好吃;二楼是干货、日用品和服装鞋帽,我买了套泡泡棉睡衣,柔软又舒服;三楼主要是批发商品、民族服饰和工艺品等。那里有一家92岁老奶奶的手工布包摊,可惜我们快九点到时她已收摊回家,只剩三个孤零零的布包,做工还蛮精致的,只要16元,由隔壁摊主代卖。我们随便逛了逛,各自买了些小纪念品,便回酒店了。


加载更多
买完东西打车回程时,的士师傅问我们去过哪些地方了,推荐我们去拍一套“延吉公主写真”,避免留遗憾,我们犹豫了一小会儿,最终还是决定回酒店收拾行李,前往图们。
出发前其实一直在纠结:边境城市是选择去图们,还是珲春?后来发现时间充裕,而且这几个小城之间高铁往来极其方便,那就索性都去吧!但是对这些地方不要抱着特别大的期待。旅行的“到此”本身的象征意义往往比实际体验更大,有时反而更容易收获一些意料之外的小惊喜。
从延吉西站到图们北站,高铁只需15分钟,简直和坐地铁差不多。抵达图们北后,可搭乘9路公交或打车前往国门景区。高铁站提供行李寄存服务,轻装上阵打卡界碑再合适不过。
图们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与朝鲜咸镜北道隔图们江相望。站在观景台上,借助景区配备的望远镜,能清晰看到对岸朝鲜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我们去的时候,新的图们口岸正在建设中,但在铁路桥附近简单打卡留念也已足够。








以图们江为界,和朝鲜隔江相望


加载更多


从图们到珲春,高铁只需23分钟。珲春站离市区也不远,只有几公里,打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这座小城虽不大,却比图们热闹混杂许多——毕竟它是中国唯一同时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的口岸城市,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走在街上,招牌常常是中文、朝鲜文、俄文三语并列;大街上俄罗斯游客也随处可见。源于中俄免签政策全面实施后,俄罗斯公民持有效护照即可直接入境中国边境城市,无需邀请函,也无需提前申请签证。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相对滞后,日用品价格高昂,相比之下,珲春的商品便宜不少——于是,这里成了他们“跨境扫货”的热门目的地。我们在商场逛了一圈,发现差不多一半顾客都是俄罗斯人。
当然,吸引我们专程来珲春的理由,必然有三个字——“帝王蟹”,酒店放下行李后,直奔海鲜一条街,却发现好几家店不是关门就是装修,略显冷清。的士师傅热情推荐了某胖家,一问价格不含加工费,光蟹就比市场价高出二三十块,果断放弃。最后我们随意选了一家看起来干净实在的小店,结果意外惊喜:帝王蟹130–140元/斤,板蟹98元/斤,都包加工。还点了北极贝,鲜甜可口,东北的大米炒制的蛋炒饭也香喷喷,总之就是相当美味划算的一餐啦。听说有网友力推的红毛蟹味道更胜一筹,可惜店家说当天没货,只能留点小遗憾啦。



板蟹

姜炒北极贝
我们住在珲春西市场附近,位置便利,出门就是热闹的早市。清晨在早市溜达一圈,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在延吉买的姑娘果味道蛮惊艳的,小伙伴忍不住在早市又买了一袋——果子个头更大、颜色更金黄,看起来比之前还诱人。可之后一尝,却微微发苦带酸,略感失望。后来包车司机笑着解释:“这是本地野生或传统品种,本来就有苦味;市面上卖得甜的,大多是改良栽培种。”他还顺带科普:姑娘果富含维生素C和类黄酮,对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改善视力都有一定好处,“苦一点,才更原生态嘛。”


超大的胖头鱼

防川风景区门票70元,另需乘坐7元的景区接驳车进入核心区。核心观景点是龙虎阁——一座13层高的仿古塔式建筑,也是整个景区的制高点。登上龙虎阁观景台,左手是中国珲春敬信镇,眼前是蜿蜒入海的图们江,对岸是朝鲜豆满江市的村落,而左侧远处则属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镇,远处能望见日本海——真正实现“一眼望三国,远眺日本海”。这个被誉为“一眼望三国”的景区,距离市区单程约65公里,公共交通极为不便,去景区几乎只能靠包车。头天在珲春高铁站打车时,司机就主动问我们要不要第二天包车,价格谈妥后,约好第二天出发。
龙虎阁的第12层设有一个小型博物馆,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晚清重臣吴大澂(Chéng)(1835–1902)的边疆功绩。作为吉林边务钦差大臣,他在1886年与沙俄重新勘定东段边界,据理力争,成功收回黑顶子(今珲春敬信镇一带)等地,并为中国争得了图们江出海权——尽管这一权利在后来的历史中几经波折,但吴大澂的外交努力,至今仍被视作维护东北边疆主权的关键一页。





我们只是简单打卡了防川景区,回程时顺路去了哇斯托克欢乐岛(又称珲春套娃广场)。返程途中,司机极力推荐特产,并把我们带到一家看起来不太像游客会去的特产超市——到店时还看到其他出租车司机陆续带客人进来。我们看了看商品价格,明显偏高,感觉像是专门针对游客的购物套路,便没在这家购买,而是自行在附近找了一家更大的超市,选购了一些俄罗斯特产,价格也更实惠。


加载更多
长春的最后一天,我们就在市内随意走走看看。总体而言,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多特别吸引我们的景点。
早上打车去了南阳路公交车站附近,这里是54路有轨电车的一个站点,也是热播剧《人世间》的取景地之一。打车时司机说,今年气候反常,虽已深秋,树叶却还没全黄,少了些秋日氛围。现场实景确实不如网上的照片精致好看。我们花两元坐到终点站,正好抵达长影门口。
长影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曾出品《白毛女》《董存瑞》《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无数经典影片,它也为全国输送了大批导演、演员、编剧和技术骨干。
如今的长影虽已改制,仍是长春重要的文化地标。我们在长影旧址博物馆(票价90元)认真参观了一圈,展厅在原主厂区基础上改建而成,系统梳理了从“满映”到新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看着那些黑白影像与老海报,不禁想起小时候在村口小学操场上早早占座看流动放映队放电影的场景。临别时回望,那些胶片里的光影仿佛仍在无声流淌。





走出博物馆,街对面就是网红商场“这有山”。我们到时接近上午10点,恰好赶上它的“开山仪式”。“这有山”是一座以“山”为概念打造的室内商业综合体,整体设计颇具创意,但实际逛下来,并没有太多令人惊艳之处。
没想到,这趟旅程的终点竟是在商场买衣服——也算满载而归,为旅途画上了一个轻松的句号。


回程航班上,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早早值机选了靠过道的座位。邻座是一位来自珲春的阿姨——我们乘坐的是从长春飞往西双版纳、经停长沙的航班,她正准备去版纳过冬。
刚聊没两句,阿姨就热情地拿出果子投喂我们。更巧的是,她儿子也在长沙工作,一家人计划春节一起去三亚度假。因为我们刚从珲春回来,话题自然多了起来:从当地特产、进口商品的真伪,到赴俄旅游、朝鲜务工人员的能歌善舞……阿姨健谈又风趣,70岁却仍精神矍铄,言语间满是大方和自信。阿姨她说,老伴去世后,便习惯了“候鸟式”生活——冬天去南方避寒,夏天再回东北老家,这份洒脱与从容,令人由衷敬佩。短短几小时航程,因这场温暖的邂逅,变得格外有滋味。
回来后有同事问我,为什么这几年特别爱去东北旅行。仔细想一想,一是南北生活与文化的差异让我感到新奇;二是几次下来,发现大多数东北人性格豪爽、待人热情,相处起来舒服;三是这里的风景确实壮美动人,无论是雪原林海,还是边境小城,都值得看一看。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