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端午,即使3天假期也不想浪费。6月的季节,短途行,该去哪里?思来忖去,烟雨漓江这四个字深深把人掘住。
多请一天假,飞机去,火车回,抓住最想去的漓江和龙脊两个地方,时间刚好,小伙伴们一拍即合,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啦!
【我的微博】
越林帆:http://weibo.com/yuelinfan
书籍:LP《广西》、白先勇《花桥荣记》;电影:《面纱》、《花桥荣记》
人均1800元
大概出发前2个月搜的机票,海南航空的郑州到桂林400多很划算,要知道火车卧铺也300多了呀~
住宿是在去哪儿网上订的酒店,非常便捷。阳朔住在西街里的榕树下,地理位置便利,龙脊住在半山腰的风雅山居,地点既离地面不会太高,爬着不会太累,又能看到山间风景。两个都是每晚150元3人间。
摄影器材:40%是Iphone拍摄,60%是尼康D800和尼康D90。有许多是小伙伴拍摄。
一下飞机,便立即感受到了桂林的濡热潮湿,这天气简直是东南亚的姻亲。从机场包车去阳朔,4个人给了师傅240块,入夜到达酒店住下。没有多逛天下古镇风情都相似的扰攘西街,早早睡下,一夜雷雨倾泻,天气凉快了不少。
第二天早上,从阳朔西街出发,3个人租了两辆单车,一辆车10元,价格不算贵。
吃罢早餐,第一站决定先去朝阳码头看看,一路的景色伴着早上的雾气,如沐仙境。两岸水田映着碧穹蓝山,骑行在田间乡野,很是惬意。
骑行到遇龙河小道和十里画廊的交叉口,在大榕树附近有一片花丛,有点北海道拼布之秋的感觉。
加载更多
中午西街一顿啤酒鱼,味道很足,但不够特别。蕃茄掩盖了啤酒的味道。特色嘛,不吃怎么行!
心心念念要来体验烟雨漓江,可一上午都是日正当中,不免失望。提早在网上订好了筏工,从杨堤—兴坪全程,吃过午饭直奔阳朔北站坐车去码头。
初见漓江,平湖开阔,青峰耸拔。当初在遇龙河漂流和漓江泛舟之间犹豫,但还是被“20元钱人民币背影“的如画景致吸引,选择大漓江。
全程大约3个小时,就在为太阳过烈懊恼的同时,船到当中,突然天气阴沉。大喜过望,果然,飘起丝丝雨星。两岸蒙上烟雾色,飘渺如画。
船愈行,雨俞紧,后来岂止是“烟雨漓江”,简直是暴雨,大珠小珠落玉盘,靠在船侧的衣袖也被淋了个透。怕相机沾水,只好收起,没能记录这暴雨之下的壮景。
想起蒋捷的词句:壮年听雨客船上,点点丝丝,真的把鬓发坠成星星。
来之前曾经听小伙伴说:看了印象刘三姐,在阳朔遭遇的所有濡热和旅行的劳累都觉得值得。还听说“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买张票回来再看一遍都值得”,自然是期待无比。
之前看过“印象丽江”,震撼和感动无以复加。同样的导演,同样的自然实景,当然有所期待,但整个看完之后,不免觉得难以值回票价。
基本没有什么情节,只是红黄蓝绿几个大色块的来回变换,而且每个片段停留的时间过长,当地的民歌演唱更是连字幕都没有,长时间轰炸,不免审美疲劳。整体评价:★★★,和《印象丽江》差太远!
当然音乐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这首《藤缠树》,陪着三姐嫁给阿牛哥的画面出现,歌词也很耐人寻味:“恋就恋,你我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看过表演,步行穿过熙攘的阳朔西街回客栈。在天桥上观看进出西街的人群,密密麻麻壮观的有些恐怖。晚餐就着一杯酸奶,在阳朔的第一天匆匆完结。第二天,要启程去往此程最向往的“龙脊梯田”。
特意没有在西街吃早餐米粉,听当地的司机师傅说,吃地道的米粉一定要在街边不起眼的小摊上。我们出了中心城区,在路边的一家店里停驻,果然,对比以后的几天,这里最便宜料最多且最好味。三个人选了三个口味:卤菜、脆皮和牛腩。卤菜味道乍一闻有些臭臭的,但浇上猪骨汤,撒上酸豆角、黄豆、花生、葱花和当地特有的酸味红辣椒,热气腾腾往肠胃里一灌,配上爽滑的米粉,还是很满足的。听说地道的吃法应该是先干拌,吃到一半再加汤,但我们北方人还是比较习惯喝些热汤热水吧。
在阳朔到桂林的大巴上预定了去龙脊的车票,一上午就在颠簸路途中度过。到达梯田的停车场——金佛顶缆车的起点处,已是中午。打了电话给客栈老板引路上山。
听阿婆说因为今年有闰9月,时令问题,端午前后的梯田灌水要滞后一些。一进景区,不免小小失望,看到的全是光秃秃的绿色山脊,与期盼中的水田山景相差太多。而当一个个壮族挑夫阿婆出现时,又对这里产生好感。这里的挑夫几乎清一色是女性,且不少是年纪长的阿婆,她们将长长头发包进围巾,穿着当地民族服装,用佝偻的背背起南来北往游客的行李。脚步轻健,山中来去。当看到那么重的手拉行李箱被她们轻轻一抬放进背后的竹筐,再貌似毫不费力的行走时,有些微微的心酸。
百米高山,全靠凿出的窄窄石阶开路,下雨天不免路滑,拉着行李的确难以行走。当我们爬的上起步接下气,阿婆抛来善意的微笑:马上就到,坚持一下!年轻人的体力还比不上60岁的老人,真是汗颜!
出发前听阿婆说,从我们的客栈爬上金佛顶大概1个小时时间,就安心的在客栈休息到3点多,等到太阳不太烈了再出发。哪知道走走停停一爬就是3个小时,果然,阿婆说的是她们当地人的体力呀!
正攀爬当中,突然一匹马从上面的台阶跑下来,为了躲避我们拐到旁边梯田的水洼中去,行云天地间,真是神来之笔啊~只可惜Iphone拉远后像素太渣。。。
山间夹小溪,起步阶段觉得梯田和我们的山头没什么区别,越往上爬,才知道无限风光在顶峰。不仅梯田里有水灌入,景色别致,更可以一览龙脊全景。
加载更多
回到客栈。开阔的阳台适合观景,森林观景房开窗便是梯田山景,很适合清晨做瑜伽。瑶族人的家常饭也很美味。
回到客栈,天色已暮。一人凑了35元钱,和当地的瑶族人一起吃地锅。架子的形式很独特,中间是火堆,第一层是炖鸡,蒸汽又把二三层的盘子加热,使食物始终保持温度。最底层的架子又可以放米饭、菜肴和酒。她们自酿的米酒十分醇厚,喝起来又不会上头,就算有醉意也不会头疼恶心。一家人围坐篝火旁,热气腾腾吃上一顿,实在暖心。
第二天清晨天气雾蒙蒙,下起小雨,一会便弥漫成中雨。去爬2号观景台的念头作罢。此番举动,被客栈老板的少公子直骂:“花了100块钱进来,只看一个景点,不是太亏了?归根结底还是懒呀!”哈哈,一语道破。这个年轻公子哥大学毕业后帮补家计,既做的了各色饭菜,也服务的了各色游客,简直像贴心老妈子。既然是度假,为什么要那么累,就在客栈附近走走,凉亭观雨不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吗?
瑶族人的寨子特别,夹杂在山间小路中,木制结构和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当地居民,本就是一道特殊风景。走在青石板路上,遥想山居数日该是怎样的清静光景。
雨丝顺着屋檐洒下。沏一壶清茶,什么都不必做,什么都不必说,静静看着就好。
加载更多
一上午风急雨紧,倚楼漫听,不觉时光漫。中午享用瑶族人的竹筒饭,第一次见到竹筒饭是如何烤制而成。竹子就从山里中劈来,腊肉是当地的特色,伴着糯米一起倒入竹筒,放在地锅的柴火堆中,缕缕青烟伴着噼啪声,制作还是相当麻烦的。
下午搭乘2点的班车回到桂林。3天行程匆匆结束。
一番清雨洗愫忧,草木皆光,万物有灵。再会阳朔!
评论(2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