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旅行回来,呆在家里,脑袋就像还留在成都一样,没有完全回过神来。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我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一下的。
此次去成都,是以吃喝为目的,品尝最本土的美食。另外走马观花的感受一下成都这个城市的特色。本以为我会对成都的最大印象是美食,但最终让我印象最深的而是成都人闲适生活的态度。
这次的照片主要还是以记录的形式留影的。因为行程比较满,没有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拍照其实也需要安下心来品味一个地方,才可以留下一些能沉淀的照片,如果过于匆忙,多数都会成为一种图片式的记录。
先来说说成都最民间的菜市场。在成都老人们习惯把成都分成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其实就是城东、城西和城南、城北,我们住在城东附近。在酒店旁边都是老式的居民楼,一早我和潇潇一起去寻觅早点的时候,偶然发现这隐秘在居民楼内的菜市场。卖家忙着铺货,买家忙着赶早选出最新鲜的蔬菜和鲜肉,一派最生活的景象。
在成都还发现了很多平时在北京不多见甚至没有的蔬菜和水果。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去逛逛成都老居民区最民间的菜市场吧。
鱼腥草,也叫折耳根。这次来成都我有吃到,味道我个人还是不太能接受,确实是一股很重的鱼腥味道。叶子比根部的腥味相对少一些。
小黄姜。小黄姜可单独为菜,凉拌姜丝和凉拌姜芽等,香中带辣、辣里藏鲜。
旁边是独头蒜,小个的。我在北京的超市能看到小汤山的绿色蔬菜的专柜有卖,价格略高。
油菜尖,有小花苞。
豌豆尖,豌豆苗春天发的尖尖,超新鲜的,价格比北京便宜很多。凉拌,做汤都很好。
大叶芥菜,去掉了叶子部分。我记得俺小时候没这么多花样的蔬菜,一下子看见这些,还有点兴奋。
儿菜。是一种生长非常奇特的蔬菜,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从叶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儿菜营养丰富,品质细嫩,味道鲜美,吃法多样,炒、烩、炸、涮、凉拌、作汤、腌泡均可,是宴宾席上的美味佳肴。
胡萝卜,但颜色是红色的。我说为何很多地方管胡萝卜叫红萝卜呢,原来真的是颜色不一样哇。
芹菜,杆很白,叶很绿。北京的芹菜杆也是偏绿的。
血橙,里面是红色的,但味道跟橙子差不多,倒是拿来做甜品装饰会比较好看。
加载更多
我和潇潇边逛边寻觅早点摊,有卖包子的,粉儿的。
最终我俩选了一家吃面的,我吃的是豌豆小面,她吃的是杂酱面。这里的面非常好吃,特别有味,我给吃个精光。
餐厅门口会栓一直小猫,为了防老鼠。这只小猫脾气可大了,看我过去拍它,眼神犀利,还叫个不停。
在居民区里有刮胡子理发的,各种家伙事还不少。椅子还是这种仰式的躺椅,还有大镜子,也太舒服享受了。在北京也就是一个无靠背的凳子,再来一个手持小镜子。
修车摊位,有一个挺大的竹筒椅子,还有椅子垫,哈哈。对嘛,工作环境也需要舒适度的嘛。
我们穿进楼群,里面都是这种很有生活氛围的老楼群。
这个居民区应该是比较老的了,周边大多都是居住的上了年岁的老人,很有年头的老社区了。
过马路的间隙,举好相机,等这公交车一出现,咔嚓按下快门。成都也不全都是这样的公交车,我感觉这种车应该是缓短线的。人不多,车子也挺老爷车的。
这次去成都,还去了位于郫县的川菜博物馆。没去之前听说有个川菜博物馆,还挺惊讶的。菜还能有个博物馆,可见当地还蛮重视的。
去了以后发现,参观跟菜有关的东西,果然跟参观其他的博物馆不一样,明显兴趣大增。成都川菜博物馆位于郫县古城镇,占地约四十亩,投资近亿元、藏品数千件,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内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
博物馆展出了从战国至现代的3000多件川菜饮食器皿,这些藏品在使用功能上可分为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从材质上可分为青铜、牙骨、陶、瓷、铁器、木、竹等。另外,藏品中还包括了与川菜有关的文字介绍和书籍、图稿等。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郫县豆瓣酱,是这里自己制作的。豆瓣酱是川菜的灵魂,而制作豆瓣酱最好最知名的就是成都郫县的豆瓣酱了。这里的气温、日晒还有空气都是制作豆瓣酱的最佳因素,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博物馆的展馆大门,展馆内较黑,室外的阳光射在门上,特有拍照的欲望。
场馆内。
然后入博物馆参观,这里的门票票面,并不是单一一样的,而是根据川菜的特点,分别做了不同门票的设计。
这套票的画风也是我很喜欢的,既有现代感,又有历史性。
这个是煮食器,陶制的器皿,也是汉代出土的。
这个是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节能灶。两灶中间有个孔,这边烧的热气可以通向另外一边。
汉代出土的铜灶,用来煮食的。
加载更多
在川菜博物馆里面不是只有展览展示,还有正宗的川菜和听戏的园子,让人好不惬意。了解完川菜历史,在这里来上有个正宗的川菜,饭后再在院子里散散步,喂喂鱼,喝喝茶,听听戏,还有什么比这更闲适的生活呢。
参观完川菜典藏区,正巧中午用餐时间,我们踱步来到餐厅。这里的后厨和餐厅是用一整面玻璃隔开的,可以在餐厅内清晰的看到大厨们辛苦的颠着锅,掌着勺。
隔着玻璃拍的,第一排是掌勺的大厨,后面是负责配菜,装饰摆盘的。
这里感觉挺干净的,餐桌上该有的都有,颜色也挺漂亮滴。
每道菜的名字不太能记得清楚,但这里的味道却是还不错,这个酥口的豆子,拌了豆瓣酱配的料,很香,入口酥香很好吃。中间的是鲜核桃做的凉菜。最后是花生,跟怪味豆做法类似。
排骨,是油炸过的,味道甜口,很好吃。但对于糖醋排骨这类的,我总觉得排骨的口感有点干。
泡的辣椒,别看辣椒这么红,一点都不辣,反而有点甜。
这个重点推荐,椒麻鸡,超好吃,我特别喜欢这道菜。鸡肉嫩而不柴,入味得当。
再来一张,器皿也跟菜搭配的很得当。
大丸子,嘿嘿,汤应该不错,我没吃,我对丸子一直都那么回事,再加上好吃的特别多,已经没什么空间装它了。
这个开始我以为是炸鲜奶,后来才知道,是兔肉碾成泥,然后裹了脆皮炸的,沾小料吃。
加载更多
饭后来到灶王祠,里面有唱川戏的。我觉得是民间自发的吧。
正在化妆,我也不知道这个是老生还是啥生,但这镜子太有笑点了。
进入川剧演出预告....
现场伴奏,一个不少。
看着排场,人还不少,我是一句都听不懂哇。
还可以在这里点杯茶,慢慢呆个一下午。
貌似是一个小姐一个丫鬟,还有一个媒婆?
看完戏,园子里走走,看看景儿。
加载更多
找亮点,你们懂得....
成都的美食并不是特别辣,菜都很柔和,倒是觉得麻更多一些。味道很香。
成都郊区郫县的川菜博物馆应该是唯一一家能在这里吃饭的博物馆了,我们在这里吃了午饭,传统经典川菜,小吃,鸡豆花,辣子牛蹄都很有特色,只有一两道菜比较辣,其他各有特点。最后一个汤是我最喜欢的白水儿菜,儿菜清水煮,蘸豆瓣酱吃。@紫色透明 @七月花颜 @摆渡大厨
在川菜博物馆里面,看完展览,中午在这里品尝了地道的川菜,确实美味哇。喜欢美食的朋友推荐来这里参观哇。
这次去成都,非常走运。去之前听说一直在下连天雨,下了20多天。等我们去的时候居然天晴了,而且一晴晴了3天,离开当天的傍晚,天空又有点阴霾了。后来听说,成都晴天的时间特别少。如果遇到一个晴天的日子,不论是上班的员工还是领导,都要想办法出来晒太阳呢。
这次去成都,主要的任务就是吃吃喝喝。也没计划去什么景点,逛到哪是哪。有时候出游只是为了离开所在的城市,暂且丢掉繁杂的工作。至于到了目的地,真的要做什么,反而没所谓了。倒是吃喝发呆,就蛮不错的。
今天的这篇文章,介绍一下成都的锦里。到了锦里才知道什么是原汁原味的文化啊。我们是晚上的时候来到这里逛的,人还蛮多的。锦里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作为武侯祠的一部分。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
这里的建筑、装饰、小吃、还有商家都很遵循历史。没有经常看到的那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我也去过几个古镇、旧街巷,经常能看到很凑合事的商家,只为了商业利益,卖全国都有的俄罗斯套娃,非常让我郁闷。而锦里倒是有几分古朴和历史印记。
凉糕,上面浇的辣汁,红红绿绿的超诱人。
这个也是凉糕,是甜口的,上面点缀的是花生碎。上一张图片是咸口麻辣滴。
蛋烘糕,有咸的和甜的,中间现塞馅的。
这个不知道叫啥,当时匆忙,吃上凉糕,就忘了问了,哈哈。
这个是两种拼在一起的,一种是油豆皮卷的,一种是凉粉卷的。
这个叫蒸蒸糕,用米粉做的,据说用传统的木头罐子做出来的,已经很少有卖了。算是很老成都的小吃。就冲这个老方法,尝一尝还是挺有价值的,不过我们这次没有尝,要下次了。
锦里的店都很古朴,并不是老瓶装新酒。看...这里不是拉下百叶的门窗,而是很遵循旧时“上板”的闭店方式。
这家店的菜谱都是旧时木板翻牌的形式,还挺美好滴。ps:墙上挂的是蓑衣吗?
加载更多
街边小店卖的东西大多也很有文化和历史,这个摊位的老板多专业,穿着也很符合货品的风格呐。
这个小龟,三百元多元呢。是一种石头,跟我说来着,没记住。
这里的商业也透着艺术气息,在石头上彩绘,很有风韵。
民族特色的青花小象。
这位摊主,再用西毛笔绘画,然后装裱后直接出售,很有文艺范哈。
离着不远,就是卖毛笔的,哈哈,很有文化气息吧。
当然,也是可以看到当下的产物的。
这次没有在这里品尝张飞牛肉,小有遗憾呢。
加载更多
在成都,据说有条最能代表成都、最体现市井民间文化的巷子,它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有句话叫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来形容这个透着历史和潮流的文艺地界。
在成都这几日,这个城市留给我的城市建设并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地方。但这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氛围,倒是让我刚离开就心心念的又惦记上了。有很大一部分记忆,都是来源于这个宽窄巷子。这里有精美的门头,街檐下的老茶馆,还有沿街的梧桐树,有着很特色的星巴克,还有琉璃会,还有各种精美别致的私人会所。这里有成都的闲生活、慢生活、新生活。
如果你有机会来成都,非常建议到宽窄巷子的某家小店泡一泡,会慢慢体会到什么才是生活。这里不管是会所还是卖店,甚至是书店,都做得有里有面,有张有弛。有文化,有讲究,和商业结合的恰到好处,谁说一沾上商业就会缺少味道,成都人把商业和文化结合的淋漓尽致。
在宽窄巷子里有咖啡厅、有川菜馆、有书店、有客栈,还有街边小吃,有购物商业,在这里可以找到生活基本所需,在这里可以闲散的随意自在。如果你到成都来,非常推荐到这里坐坐,能让你同时感受到新老成都不一样的小生活。
在巷子口遇到的买豆皮的移动小贩,豆皮做的那是相当可口诱人哇。有辣的还有不辣的。
和豆皮一起还有萝卜干卖,半夜看到这个,我都口水了,再来晚粥,啧啧,无憾了。
还遇到了推小车卖串串的,据说是成都比较老的售卖形式。不过并不推荐吃这个哈,卫生还是挺堪忧的。尤其是街边回收再利用的竹签和久煮的汤底。
各种串,种类丰富。
担担面,看到这个,如果不是在成都,我估计会以为是武汉的热干面。
加载更多
宽窄巷子里的店铺,做的的确很有味道。
这家买衣服的铺子,不会为了那一点有限的地方,到处摆满衣服。很大的空地,反而让逛得人看的更加清楚。
这是一家眼镜店,全木质的格子,每个各自摆一幅镜架。
店铺顶上的吊灯,实际顶棚很高,灯很大。
这里的书店,也挺有氛围的。书很多,走的匆忙没有仔细浏览。
这家星巴克记得应该是在宽巷子里,门面很复古的,配上英文的招牌,倒是有几分小味道。
这家星巴克有3层,我们是周末去的,人很多。售卖只在一楼,如果你到三层去找位子,那么还是要到一层来点单的。这张照片是站在二层拍的。
走着走着,发现有三层,所以又上到三层的位置再拍了一张。
这个星巴克,室内装饰全部木质风,中间是有点天井的设计,还有室外露台。
站在星巴克室外的露台,看楼下,房屋精致,街道整齐。
狗狗的主人去买咖啡,把这俩小家伙拴在这里,这俩哥们可有趣了。
你猜这里有几个人?答案是有两个人,铜人是真的人呦。
看,一处吃饭的地方,没有预约是不能进去的呦,还是挺私密的地方。门口装潢有几分香艳的味道。
店招牌的挖空设计,有意思。
街边上的流动摊位,流动摊位也很入戏哟。
一家很高很大很气派的公馆。
人去楼空,留下的一杯未喝完的饮料,随意插了吃了一半的糖片。
开放式超大厨房,一位年轻人在表演兼拉面。
路旁的造型...不知道是什么,我觉得像钟。又觉得有点像锅盖。
一处没有开放的私宅,中间是一潭池水,如果你走进这里,是不是感受到不一样的心境呢。
加载更多
在成都观庭吃的鸡爪爪,很好吃,肉肉还挺多。胶原蛋白哇。
这次来成都旅行,感受颇深的不是成都的麻辣,也不是成都的小吃,而是成都的人文。似乎成都人天生就有文艺气息,人人都是生活家一样。这里的宽窄巷子处处透着会生活的小心思。锦里的三国建筑风格,自成一派,规划的深入到位。成都--生活至上,我喜爱上这里。
在成都的最后一餐,很有文化体现的巴国布衣,器皿中各式的腌肉,超美味哇。是我的菜。
在成都观庭午饭后,和@潇潇的简约厨房 @摆渡大厨 @七月花颜 一起到朋友的店喝喝茶,拍拍照,聊聊天,八八卦...好惬意,好安逸...我在成都紫楠
在签签会玩了个小刺激的游戏,这个盆里插着各种饮品,有伏特加,有威士忌,有雪碧,还有白酒等等。猜拳后输者要任选一种直接喝下,不能闻并且一饮而尽。完后还可以假装一下,来蒙蔽大家。有幸运嘉宾直饮了高度数白酒哇。
超大盆,超多串,超过瘾,有朋友问地址,再说下,东区音乐公园对面的签签会。
评论(2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