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当我们对革命历史越来越模糊的时候,一场红色历史之旅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重新拜访那些革命圣地、革命老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积极奋进的精神更是让人能量满满,斗志激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如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也成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重温革命历史的红色之旅,自然少不了长征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夜渡于都河,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次伟大的壮举,被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而载入史册,而于都便是这条“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陵新田打胜仗,长征精神从于都开始。
于都是西汉古县,原名雩(yu)都县,因以北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更名为“于都”,曾是中共赣南省委和赣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是不可不走的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听红色故事,赏绿色山村,品富硒食品,走长征小道,寻悟初心之旅,汲取再出发的力量。
于都红色之旅,第一站一定要打卡的便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这也是于都县唯一的AAAA景区,林木葱翠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形如一把镰刀,坐落在风光迤逦的于都河畔,也是本地人茶余饭后休憩的城市花园。园内依次分布着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新长征广场几个部分,一条临水的木栈道贯穿其中,像一条丝带贯穿其中,将各部分串联连接在一起。
纪念园入口的主题雕塑高7.5米,底座长8.6米,雕塑正面主题为“渡河出发”,背面主题为“依依惜别”,体现的是当年于都人民依依不舍地送别出征战士的情景。
临江矗立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出发”“奉献”为主题,周围的围栏上雕刻着各军团渡河出发的八个主要渡口。
纪念广场地面上是长征路线示意图。
继续往东走是长征渡口,被称为“长征第一渡”,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央红军主力机关就是从这里,迈开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在纪念园最经典的东门渡口处,留下一张打卡照。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东侧,是一座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这是唯一一座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序厅,便是一面25000毫米的浮雕墙,展现了中央红军集结于都河出发及长征胜利的情景。
二楼陈列以长征前夕中央红军在于都的主要活动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历程为主线,采用文字、图表、照片、画、实物模型、视频等展示手法,描述了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凝聚的伟大的长征精神。
整个陈列成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背景。
加载更多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于都人不光酒量好,也爱唱歌,处处都能听到红色旋律响起。
在于都县文化艺术中心——长征源大剧院里,有幸观赏了一场《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合唱演出,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平平无奇的合唱,谁知竟让人心潮澎湃,出门时已不由自主的哼起那熟悉的旋律。
这是于都长征源合唱团的第500场特别公益演出,情景剧、诗朗诵、独唱、对唱、快板等形式多样的演绎,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融合,生动地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创作的,已诞生了三十多个春秋。
整组大合唱包括《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便是《四渡赤水出奇兵》。
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着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于都有个长征源,合唱高手出民间,发扬苏区好传统,万里长征第一团。169名合唱团团员精神抖擞,感情饱满,每一位面孔都值得被看见。
于都长征源合唱团,红土地上“长”出来的合唱团,最特别之处在于,她是一支全部由红军后代组成的合唱团,而且来自不同单位和岗位上的志愿者,以《长征组歌》为主打曲目,巡回公益演出已达500场。
于都作为万里长征之源、中央苏区全红县核心县之一、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这里处处都留下了革命和长征的印记。
建于清代中期葛氏宗祠,该祠为葛坳乡葛文富后裔建于城内,坐北向南,由门楼、院落、门廊及二井三厅、右侧横屋组成,砖木与土木混合结构,高耸的马头墙,静静地坐落在小巷之中。
1929年4月8日,红四军首次进驻于都,军部便驻扎于此,当时军长住在上厅厢房。走进军部旧址,展示柜里还保留着一些当时的物品,天井下排列着密密麻麻的打草鞋的木凳,一条红色的横幅写着“坚决不让一位红军战士赤脚上阵”的大字。
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显示了打草鞋的过程,长征前夕,一根根稻草就在手里翻转成了20万双草鞋,当时为了战略转移的隐蔽性,打草鞋可是重地,闲杂人等可是禁止靠近的。
如今的军部旧址,同时也是长征源民俗博物馆,馆主罗小龙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了所谓妇道的典故,代表客家信用的鸡公酒担。
两侧墙上挂满了客家骨头帽,馆内展示了客家民俗服饰、绣品、木器、对联、铜器、银器、锡器、钱币等一千余件藏品,蕴含着丰富的客家习俗与文化。
加载更多
与葛氏祠堂相距不远的,是清代末年建的昭忠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灰瓦,硬山顶,二井三厅,门面为八字牌坊式。
1929年4月红四军来到于都,建立的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其办公地点设于此。一方水土润泽一方文化,素有“六县之母”之称的于都,建县于西汉高祖年间,以其特有的客家文化,拥有众多非遗项目。
现在的昭宗祠,被作为非遗传习所的场地,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客家古文、公婆吹、擂茶舞等非遗项目的表演。
雩山韵艺术团的演员们在这里排练演出,也教导传承非遗技艺。
- 攻略贴士:
门票:免费
地点:于都县贡江镇解放居委会建国路27号昭忠祠
县城的北门何屋,是一间典型的赣派建筑,属于金包银,外面是砖墙,里面是木质结构。三三两两放学的孩子,蹦蹦跳跳的从何屋门前走过,一座座红色印记的建筑,就这融入到了于都人的生活中。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赣南省是中央苏区设置的5个重要省份之一,为适应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突围转移的战略需要而设立于1934年,省委机关驻于都县城天主堂,省苏维埃政府便驻于何屋。
何屋正厅前悬挂着党旗,旁边是马列画像,四周墙上悬挂的图片展,记录了赣南省委、省苏筹粮筹款、扩红调夫的工作,从人力物力支援红军架设浮桥,从各方面保证了红军胜利出发长征。
1934年9月中旬,MAO从瑞金云石山来到于都做,就住在这幢房子的东厢房,图片展记录了其在于都的调查研究和活动,并于10月18日傍晚随中央机关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
何屋原为何姓人家的民居,前后有小院,楼上楼下有30余间房间,省苏维埃政府下设的各个工作部门,都一一分布在这座二层小楼里。
- 攻略贴士: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8:30-17:30;周一闭
地点:于都县城濂溪路48号
拜访完革命旧址,旅行当然也离不开美食,根植于于都深厚的红色历史,将一个个感人的军民深情,融汇到一道道客家美食中,于都美食既是一场味觉之旅,也是一场品味长征红色文化之旅,更是美好生活的见证!
重走长征起点,找回初心之旅,作为红色旅游重点线路里的于都,第一站从长征宾馆的新长征宴开始,享于都美食,品长征故事!
餐厅包间空间很大,有独立的会客区和茶吧电视,餐具也非常精致,充满了仪式感,新长征宴的特色书签,每一道菜旁边都有一张菜品介绍卡。
新长征宴是江西名宴,取全县各乡镇特色农产品、汇各乡镇传统美食,一乡一特色菜,一菜一故事,通过美食感受于都的革命精神,这包含了历史的文化风霜、地理的风土条件、人文的感官飞扬,这是以「红军长征路」而启程的「美食之旅」。
客家擂茶+什锦盒头——铁山垅土果子
幸福330 ——梓山富硒丝瓜,特别命名的一道菜哦
禾丰珍珠粉
加载更多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红军大道旁的梧桐树下,有一座叫山语的原生态庭院餐厅。
这家上过央视地道中国——中国好味道的餐厅,充满了特有的山村客家情怀,大堂装饰漫漫的客家风情,包厢里摆放着各种红军时期的生活用品,充满了怀旧风。
这里最出名的是渡江宴,结合了客家的饮食习惯,和长征出发时的故事,烹饪出了代表长征精神的渡江宴,餐厅特有一间长征故事汇,听长征故事,品长征路上第一道菜。
第一鱼头汤搭配手工打制的鱼丸口味鲜美;
红烧肉是主/席最爱吃的菜肴之一,而这道《块块红》寄托了主/席让每一寸土地都“红”起来的期望;
农家三干由豆渣干、腌菜干、辣椒干油炸而成,又香又酸又辣;
青菜芋子是客家私房菜,进口爽滑,有芋头、青菜的香味。
长征精神,是一道土鸡东瓜汤、馨香清淡,其背后还有一段和周&副主席有关的长征故事;
老板亲手酿制的山语烳酒,味道香甜,醇厚绵远,嗦一口客家烳酒,是客家人心灵深处的乡愁...
加载更多
谷雨之后,江南的小雨就持续到现在,不过想想“小满不满,芒种不管”,也就释然了,好像好久没更新「乡关何处」了,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一下雨就想出去转转,看一看别处的人间烟火。
位于赣江源头的赣南,同样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秀丽山水延绵千百年客家文化,更有一座座历史悠久、蓄满了乡愁的美丽客家村落。
古邑于都迄今已有2218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素有“六县之母”之称,这里的客家村落,相较与江南水乡、徽州古村,更多了几层其他色彩。
于都村落是古色的,这里是客家原乡,祠堂林立、埠市云集,客家村落星罗棋布,孕育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客家文化。
于都村落是红色的,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乡乡有红色景点,村村有红色故事,一家一部苏区史,100处118个革命遗址,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于都村落是绿色的,这里雩山贡水、山水秀美、林木葱翠、云蒸霞蔚、空气清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让人沉醉。
客家原乡、红色故都、绿色山水、五美乡村,百万于都下辖9个镇、14个乡,其中隐藏着8座中国传统古村落,69个各具特色又兼带革命故事的“五美”乡村,让人神驰神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踏歌声,百里梅江蜿蜒而过,寒信峡谷景色迷人,地处梅江寒信峡口的寒信古村,每于岁暮,峡中先寒,以此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一座矗立江畔的千年客家古村落。
寒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庙宇文化、山水文化、码头文化,全村共有百年以上古榕树29棵,大小祠堂、牌坊十余处。寒信村最醒目的建筑物,便是昭示开基始祖不朽功绩的寿六公祠和毗邻的水府庙。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会举行水府庙会,灿然不绝的喜炮声、声音袅袅的采茶调,充满了乡土意义的精神养分。
萧玉恭公祠座落在寒信村上新居,始建于清朝,名曰:“贻谋堂”,是峡溪萧氏三房祠堂,如今祠堂及前院兼作非遗传习所。
萧玉诚公祠座落寒信村育英小学后傍,始建于清康熙中叶,名日:永思堂,祠堂及厢房如今兼作寒信书院。
家家擂茶声,户户茶飘香;擂茶食中宝,胜过人参汤,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色,一把炒米,一捧茶叶,一掬芝麻,数片八角,几片桔皮,一撮花生米,一一放入那特制的内壁刻有直条槽纹的陶质擂茶钵中,加上几调羹茶油,在寒信擂茶馆就可以体验品尝到馨香的客家擂茶。
加载更多
段屋乡铜锣湾,因村庄坐落的地形像铜锣而得名,这里房屋林立,农田阡陌纵横,四周青山环绕。
刘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座东朝西,悬山顶。鸣榜公祠位于刘氏宗祠左侧150米处,建于清末民初,土木结构十字厅,左右有厢房。
红一军团长征出发地点为铜锣湾,铜锣湾也就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零起点",刘氏宗祠是红一军团排长以上干部会议旧址,而鸣榜公祠则是团部旧址。
铜锣湾村里有口"革命井",就是中央红军当年给村里打的一口水井,至今还保存完好,是村民洗衣洗菜、喂牛灌溉的水源,村口长征驿站的初心讲堂里,展示着关于长征的很多故事。
加载更多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客家老屋一院香,坝脑村村南梅江水光潋滟、白鹭起舞,村北是高耸入云的车头嶂,云蒸霞蔚、雾霭濛濛。
自车溪王氏开基祖在坝脑定居以来,民居、祠堂、街巷、牲舍围绕核心区渐次呈现,逐步形成以王氏宗祠为代表的大夫第古建筑群;周边有以辛峰阁、乌仙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坝脑村的村落格局。
王氏宗祠祠堂主要用木雕进行装饰,门楣、藻井、天井、窗户都经过工匠的精雕细琢。
祠堂门前的池塘,是坝脑村的一大特色,标准的背山面水的村落格局,池塘边坐落着一栋栋极具赣南特色的客家老屋,街巷交叉,状若棋盘,一颗老树记录着村里的古朴时光。
坝脑村是长征时期红军临时医院旧址,也是《半条被子》的取景地!
加载更多
于都是遗存牌坊最多的县邑,而至今仍保存完整、年代最久远、构造最繁复的当数岭背镇谢屋村的步蟾坊了。
步蟾坊,这个从明代的风雨中一路走过来的木构牌坊,是赣南诸多牌坊中弥足珍贵的一座木牌楼,牌坊的顶楼正脊中饰“一瓶插三戟”,寓意“平安”和连升三级,传达着客家人“步步高”的美好祈愿。
步蟾坊的一侧是谢氏九井十八厅,如今空阔得有些寂寥的模样。
谢屋村是长征楷模谢保金的家乡,当年长征时谢保金一路把发电机背到了延安,保证了中央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可以正常使用。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雩山贡水黄金潭,山水秀美老码头,传说潭中水面金光灿灿,犹如黄金,故取名“黄金潭”。
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精致呈现,是于都县城的后花园,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黄金潭社区以老码头、水府文化为特色,古老的码头记载着商贾云集、渔民生活的历史。
一条亲水健康步道,是黄金潭的一大特色,一面竹林葱翠,一面舟楫往来,步道的尽头登上观景平台,远眺雩山贡水的秀丽。
农田里瓜果飘香;池塘里鱼虾成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鱼虾十分鲜美,鱼馆就餐尝鲜鱼。
在仙下乡西北部的绿水青山怀抱里,座落着一个平均海拔700米的美丽村庄,名龙溪村。
龙溪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山间溪水潺潺,植被茂盛,有“天然空调之美称”,是个消夏避暑的康养胜地,山里初夏雨雾氤氲,是元気少女的乐园,是小森林里的梦境,是向往的龙溪生活!
数百亩梯田散落在17个组高高低低山岭上,层层叠叠,接地连天的梯田多达近百级,龙溪村云海翻腾,风车悠悠,是摄影的絕佳取景地!
甜香辛辣龙溪姜,赛过远近十八乡,有如冬笋脆如藕,一家炒菜满村香,生姜为仙下土特产,以龙溪生姜为最;五月正是采摘蓝莓的季节;山上有高山茶园,茶油,大米。龙溪村的方屋、老朱等地,还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红军走过的石阶小道,断断续续连绵3公里左右。
紫薇堡是仙下乡方姓氏族开基立业之地,是块充满传奇的土地!词作者方文山的祖辈,就是从这里出去台湾讨生活,后来方文山回乡祭祖,这里修建了文山广场,客家屋墙上绘满了方文山诗情画意的歌词。
同心广场上长廊漫道、幽静亭台,是上方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座同心桥连接村庄住所和农田交际之地,岸边的古樟树,如人形般双手怀抱的同心树。
或许因为这里的先辈多有去台湾讨生活,上方村总是和台湾有些千丝万缕的连结,新建的文山街步行街上,汇集了不少台湾和本地融合的文创品牌,如辣椒文创店,台湾奶茶店等等。
观背村座落于都县仙下乡,这里山清水秀,一派娴静的田园风光,村里处处都是彩绘墙。
村口一个古老的榕树,是观背村的标识,田野间坐落着几间客家风情的老屋。
夏日里荷塘开满了荷花,客家风情的观孝苑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客家美食,体验垂钓的乐趣,这里还有安排住宿的客房,是居家周末休闲的好地方。
竹篙寨位于于都县银坑镇年丰村,距离县城约40公里,2006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竹篙寨内四通八达,可直达山顶,制高点有射击口和观察哨,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竹篙寨内部青苔丛生,宛如溶洞版的绿野仙踪,从洞内望出去,洞口就像一只美丽的眼睛。
竹篙寨石洞是苏区时期的中央后方保管处,1930年7月,毛朱视察了竹篙寨石洞,亲自设计了碉堡,成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一个重要军械、战备物质的中转站,为打破敌人的“围剿”和支援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平安村三面群山环绕,四处香樟散落,五美人家淳朴,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初名佛婆里,后为长兴里;因有溪流环村而过,又有平溪里、平溪之称;又因岳飞曾率兵安营扎寨后,得名平头寨,解放后改名为平安村。
整个古村同姓聚居,都是“张氏”一族,从兴国良村迁徙而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个代,成为于都县最古老的村落之一,36座各房派的老祠堂散落各处,特别是张氏祖祠,斗拱式木楼高耸,前面明堂开阔端正,韵味十足。
古商铺历历在目,古塔、古井、古戏台、真君庙、古牌坊、水阁楼等历史文物点缀其间。
毛旧居“狮子山”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保初祠堂”……村落中至今仍遗存有许多红军标语。
坪脑村青山环抱,绿树掩映,一栋栋白墙青砖楼房错落有致。
村里最大的陈氏祠堂,因“三官献计”,帮助岳飞凯旋而归,而被皇上据功奉陈氏家族为“忠義世家”,千古流芳。
坪脑村外和风细雨,鸟鸣山幽,溪水潺潺,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水墨画,是周末理想的户外踏青胜地。
澄江村自谭文谟开基建村以来,距今大约一千零八十年,远处群山连绵,高耸入云,近处田野阡陌,一马平川;让人恍入世外桃源。澄江村口北门,两棵直径近两米的巨大古樟屹立在大门前,分外惹眼,这两棵迎客樟树龄已有七八百年。
澄江村有明、清时期的客家祠堂二十四座,这些古建筑最早的建于宋代,最晚的建于清光绪年间。当头最前的一座祠堂,门牌上写着“中宪第”,是澄江村人纪念和祭祀先祖谭文景的祠堂,古祠雕刻精致,壁画、门柱楹联历历可见。
古亭、古桥、古庙、古井等古迹,分布在村子各个角落,澄江村客家民居以谭氏宗祠及其周边各房的二十来个祠堂群为中心,整个村落的精妙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12座醉美客家村落,你最喜欢哪一座呢?和少白一起去邂逅于都醉美古村落,感受古色客家风情,寻找红色长征印记,畅游绿色五美乡村吧!
于都可是旅游资源大县。高品位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红、绿、古色旅游资源极富特色,“长征起点 初心之旅”品质游线路
于都一日游
新长征之旅: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含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潭头社区→登贤·红军小镇
生态休闲之旅:
罗田岩森林公园→禾丰兰花小镇(含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兰花新村、蘭心社区、麻芫运动新村)→屏山旅游区
二日游
线路一:
第一天: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含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潭头社区→登贤·红军小镇(夜宿初心纪)
第二天:禾丰兰花小镇(含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兰花新村、蘭心社区、麻芫运动新村)→屏山旅游区→服装乐购街区→观看大型红色水幕电影或逛欢乐雩阳美食公园
线路二:
第一天: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含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罗田岩森林公园→上蕉百湾湖度假景区→段屋乡围上村→寒信古村→车溪乡坝脑古村→观看大型红色水幕电影或逛欢乐雩阳美食公园(夜宿县城)
第二天:
岭背镇黄金潭老码头→仙下乡上方、观背村→银坑镇平安古村、和乐园、竹篙寨→葛坳乡澄江古村
于都三日游
第一天: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含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潭头社区→上蕉百湾湖度假景区→登贤·红军小镇(夜宿初心纪)
第二天:
禾丰兰花小镇(含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兰花新村、蘭心社区、麻芫运动新村)→屏山旅游区→晚上观看大型红色水幕电影或逛欢乐雩阳美食公园(夜宿县城)
第三天:
罗田岩森林公园→段屋乡围上村、寒信古村→车溪乡坝脑古村→仙下乡上方、观背村→岭背镇黄金潭老码头→服装乐购街区
于枫叶花园酒店、长征宾馆、沃尔顿酒店。
于都土特产有峡山道菜、岭背柿饼、梓山酱油、盘古山番薯干、绿茶、禾丰珍珠粉、靖石的高山青草奶、仙下青梅酒等;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
特色小吃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是于都的传统名点,眉公酥是于都的传统茶点。烧买、花丸、芋包、糯米果、春卷、黄元米果、索粉、炒花生、盐花生、云片、瓦角酥、烧卷子、柿饼、擂茶等是于都的特色小吃。
于都火车站: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于山大道
于都客运总站:赣州市于都县红军大道9号
于都城南客运站:赣州市于都县齐民路与于都大道交叉路口东北侧
包车出行:公众号:于都巴士,往返赣州到于都,可赣州黄金机场直达,车费45元。
三天的于都红色之旅就结束了,期待我的下一次红色之旅吧。
评论(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