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对其中两句诗印象特别深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科举考试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那时候,我就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何年何月,我也可以在西安的大道上纵马驰骋,看看这座到处浸润着中华民族悠久基因的历史名城。
西安古称长安,自古帝王都,经历了帝王兴衰、朝代更迭,时间的流逝,让昔日的繁华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曾经的帝王躺于黄土之下,徒留那些象征帝王尊荣永恒的豪华墓冢;江山美人的故事也已然作古,徒留后人一声轻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中国是一棵树龄数千年的参天大树,北京会是树冠,而西安则是这棵树深扎地下的根系。在这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与底蕴仍然静静地延续。
今天,一座座建筑和一堆堆墓冢已经不能完全代表这座城市,现在的西安城垣依旧,雁塔高耸,抬眼即是高楼,街头巷尾遍布各种食肆,书院门里古色古香的书卷气息浸染着笔笔生意,顺城巷里更是聚集了风格迥异的青旅、酒吧、咖啡屋,更有一些秦腔或相声曲艺社,院门半掩静待客访……古老和现代在这里碰撞出西安今天的新模样。
今年的7月17日-18日,我和儿子有幸来到这里,走马观花,细细品味这里的美景,这里的一切让我们流连忘返,宛如走进历史,不忍离去。
这是西安的古城墙:高大、巍峨、雄壮、绵延不绝,宛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我们从这里仿佛可以看到长城的影子,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系。
穿越历史,我们仿佛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
一段段古城墙,就是一段段凝固的史书。
古城墙和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这就是诗和远方。
第一站是回民街。从西安市中心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回民街指的是北院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四条街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院门这条街了。到了西安的中外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西安北院门是回民聚集区的一条重要街道,长度大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为回民经营,具有浓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回民街上永远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古到今,川流不息,孕育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这组雕塑让我们仿佛回到古代,那时的长安城可是文明世界的大都市,处处洋溢着热闹繁华。
高大的牌坊标志着这条回民大街悠久的历史。
回民街的尽头是这座高大巍峨的鼓楼。这也是长安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65年前立的这块石碑见证者鼓楼悠久的历史
这是鼓楼的一角
从下往上仰视,雄伟壮丽的鼓楼让人敬仰不已。
这是鼓楼的背面。
虽然我没有亲临其上,但是那副对联还是让我肃然起敬。
回民街在西安,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地点。纵横四条街道,基本上提供了西安大部分回族的美食,如:牛羊肉泡馍、灌汤包、清真水饺、酸菜炒米、烤牛羊肉、各类点心及精美小吃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我对回民街尽头的鼓楼印象深刻。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鼓楼通高34米,雄杰秀丽。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由于时间急迫,我和儿子就在鼓楼四周转了转,没有登临一观。
第二站是小雁塔
加载更多
评论(6)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