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三坊七巷熙攘的人流,拐进澳门路一处僻静的巷口,林则徐纪念馆的朱漆大门便静静矗立在眼前。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古建筑,在闹市中独守着一方肃穆。
跨过石阶,迎面是林公铜像。先生身着官服,左手执书卷,右手自然垂落,目光如炬地望向远方。铜像后的"海纳百川"匾额笔力雄浑,让人想起这位"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胸襟。正厅两侧陈列着林公手书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墨迹遒劲,力透纸背。
第二进院落的展柜里,一封泛黄的家书格外动人。林公用工整的小楷叮嘱子女:"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字里行间尽是严父的殷切。旁边的电子屏正重现虎门销烟的壮举:1839年6月,两百多万斤鸦片在石灰池中化为渣滓,围观的外国商人面色铁青,而中国百姓欢呼雷动。
最触动我的是后院的"树德堂"。这里复原了林公的书房,砚台里的墨似乎还未干透,案头摊开的《四洲志》译稿上朱笔批注历历可见。窗外一株古荔亭亭如盖,据传是林公手植。树荫下的诗碑刻着"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有位父亲正轻声为孩子讲解诗句中的壮志。
禁毒展馆里陈列着当年销烟的铁铲、木箱等实物。一组数据令人震撼:销毁的鸦片若用现代卡车运输,需百余辆才能载完。玻璃柜中仿制的鸦片烟具旁,几个大学生神色凝重地讨论着那段屈辱历史。
暮色渐浓时,我在仪门处遇见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对着林公铜像庄严行礼,稚嫩的嗓音齐诵:"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斜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纪念馆的青砖黛瓦融为一体。这一刻,历史与现实完成了跨越百年的对话。
林则徐纪念馆门口
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