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起个文艺点的名字,比如《舌尖上的伊比利亚》或者《雨季不再来》,想来想去总觉得这片神奇的土地无法一言以蔽之。总的来说如果你一辈子只能去一次欧洲,在欧洲只能呆一个国家,那么你一定得去西班牙,那里有瑞士的山水、意大利的人文、法国的高铁和东欧的物价,至于葡萄牙,那纯粹是沾了这个强大邻居的光吧。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列车即将加速至300公里每小时。”
慕尼黑开往巴黎的TGV9576次列车驶离斯特拉斯堡一小时后,列车长先后用法、德、英三语说了上述的话。我想代表法国人民感谢盛光祖部长让LGV东线重回世界轮轨冠军(最高行车时速320公里)的宝座。
巴黎东站的工作人员懒得看我一眼就撕给我两张contremarque,rer的车站还是一如既往的臭,幸而我只坐2站,然后顺利坐上了开往Figueres的列车。
蒙比利尔上来一个胖子,拖着好几大箱工具,光是补票就花了10分钟。他说他是造游艇的工人,家在巴塞罗那,现在在摩纳哥有了活干,要回巴塞罗那把自己的游艇开过去。西南法的海不好看,这两张是往北面拍的。
隔着车窗就能看见佩皮尼昂的站台上大量的保安,这场景一下子提醒我今天有欧洲央行峰会,西班牙为此都暂停执行申根协定,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还好没有人上车查证件,列车准时离开佩皮尼昂。这是比利牛斯山隧道的入口。2013年底这一小段高铁瓶颈通车以后,巴黎就能直达巴塞罗那了。
这里已经是伊比利亚半岛。
西班牙铁路之所以是宽轨还是因为防止强敌法兰西利用铁路运兵,今天两趟车隔着站台确是多么和谐。
renfe真心坑爹,用media distancia的车底来跑A,5节车厢只有3节半的人,后来在Girona又上来一些。
巴塞罗那地铁的自动售票机很新,买了张10次票。
Sants火车站是巴塞罗那最大的火车站,可是地铁只有2条经过——3号线和5号线。
先坐上它,跟吃货妹子去中餐馆吃海鲜面,那家比慕尼黑的不知地道多少倍,还有牛筋。
第二天早起上街。
巴塞罗那也被称作高迪之城。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当时的富豪米拉为了和富孀结婚,而特地请高迪设计的,因为他非常欣赏高迪的作品。
米拉之家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以及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还有宽大的窗户营造出波浪形的外观,可让人发挥无尽的想像力。1984 包括米拉之家在内的几个高迪设计的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中。
米拉之家是高第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层住宅,1层顶楼(阁楼),1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立面和2个正门入口。
米拉之家的内部,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天花板、窗户、走廊、很少又正方的矩形。
这样的空间设计,即使不学建筑,也会被它的美所折服。
当时的家庭摆设。
屋顶阳台有30个奇特的烟囱,2个通风口,与6个楼梯口,塔状的楼梯口形状最大,螺旋梯里面暗藏水塔。
加载更多
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是高迪同Josep Maria Jujol合作装修改造的一座建筑,建于1877年。由于私人开发旅游门票太贵,只能外面看看了。
这片三种不同风格建筑共存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不和谐区。
加泰罗尼亚广场是巴塞罗那的交通枢纽,好几条重要街道交汇于此。
看看远处的高楼,加泰罗尼亚的经济确实不错。
各种喷泉和雕塑。
著名的流浪者大街——兰布拉步行街。
附近的小巷。
我只看得懂venda是卖的意思,因为最近的经济危机,好多楼房窗户都挂着se venda的招牌。
兴建于1905年到1908年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厅(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属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者是建筑师路易·多梅内克·蒙塔内尔。业主是1891年创办的加泰罗尼亚合唱团(Orfeó Català),加泰罗尼亚文化运动的领导力量,被称为加泰罗尼亚重生,1908年2月9日开幕,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每年有超过50万人出席在加泰罗尼亚音乐宫的各种音乐表演,从从交响乐及室内乐,到爵士乐和坎索(加泰罗尼亚语歌曲)。
参观门票15欧不能拍照,音乐会最便宜的门票也不过30多欧而且可以拍照,还是以后再来一次吧。
西班牙是欧洲第2旅游大国,所以西班牙的留学生十有八九选择旅游作为他们的专业。经济危机加剧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有针对非欧盟学生涨学费的计划,引发了大规模学生罢课抗议,不过所谓的罢课,除了一小部分人真的是摇旗呐喊之外,大部分学生只是找个借口聚在一起喝酒罢了。
歌剧院。
巴塞罗那最古老、最地道的食品市场,这里既是当地美食家们的天堂,也挤满了挎着相机的观光客。
哥伦布纪念塔(Monument a Colom)为阿尔契(Rafael Arche)设计。1888年为万国博览会所建,就位在兰布拉大道尽头,左右两条宾海大道也汇集于此。60米高塔顶端伫立著意气风发的哥伦布雕像。
纪念塔南面的Vell港。
去时从桥上过,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浮桥被抽掉了。
原来是哥伦布航海纪念日把旁边停着的船开出去巡游了。
到奥林匹亚港找个地方吃海鲜饭吧。
最正宗的海鲜饭Parelle是鸡肉做的,可是由于大多数文艺青年只在巴塞罗那吃海鲜做的Parelle的缘故,网上名气更大的是巴塞罗那的海鲜饭。
坐地铁回去咯。
T线应该是市郊铁路吧?
跟天朝一样精确到秒的倒计时牌,地铁时刻却只能列出大致的间隔。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巴塞罗那呢?因为高迪的作品非常简单,不需要太了解加泰罗尼亚的文化就可以欣赏,也就是一些华丽的外形,所以在欧洲的留学生说去过西班牙的,80%以上都是只去过巴塞罗那。
圣家堂Sagrada Familia位于巴塞罗那市区的地理中心,正好是八角形街区规划的巴塞罗那市正中心。它从1882年开始修建,因为是赎罪教堂,资金的来源主要靠个人捐款,捐款的数额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快慢,所以至今还没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虽然该教堂并非主教座堂,但教皇本笃十六世于2010年11月造访此教堂时将其册封为宗座圣殿。
大厅的设计意图是回归自然,立柱特意做成树状,注重采光设计的高迪让阳光从顶部投射下来,犹如树林里透过树叶间隙洒下的阳光。
华丽的穹顶有星星的形状。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巴塞罗那呢?因为高迪的作品非常简单,不需要太了解加泰罗尼亚的文化就可以欣赏,也就是一些华丽的外形,所以在欧洲的留学生说去过西班牙的,80%以上都是只去过巴塞罗那。高迪用这样的布包模型计算建筑结构的受力,以避免繁杂的数学运算。
工人们还在工作室努力制作一些模型。
当年的高迪工作室。
1892年巴塞罗那银行家Pau Gil在巴黎立下遗嘱,明确将其财产的一部分用来建造一座医院。1902年,蒙塔内尔开始在现址设计新的市立医院,构思完全创新,他不喜欢庞大的病房大楼,认为病人在新鲜空气和绿意盎然的环境下更容易恢复健康,因此最初的设计是48座穆廸哈尔风格的分栋式建筑有序的分布在花园中,各栋建筑之间的衔接走廊和服务区都隐藏于地下。
去居埃尔公园的路上走错了,于是先爬到山顶看城建。
巴塞罗那是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城市。
居埃尔公园建于1910-1914年,公园的道路、出入口和大广场等公共部分由高迪设计建造。公园内随处可见自然主义手法的运用,如同童话王国。
最初银行家居埃尔原本想在这里打造一片高级住宅区,共建造了60座住宅。但由于离市中心太远,只卖出2座,其中一座由高迪买下,目前已改造成为高迪博物馆。这个在商业上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项目之后捐赠给巴塞罗那市成为公园。 1984年,居埃尔公园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著名的百柱厅。这个有86根多立克式(罗马风格)立柱支撑的建筑原本是一个市场。而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撑屋顶外,兼具泄洪功能。在立柱的顶部还有精彩的装饰,使到百柱厅更加生动和美观。百柱大厅的天花板和主台阶上的彩色蜥蜴都充分透露出大师的童真。
在公园的入口处,有两座奇异的立体喷泉,一个是代表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另一个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而造型生动。除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和镇园之宝外,它们还兼有重要的排水功能。每当大雨滂沱时,蜥蜴和变色龙的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显得尤其生动可爱。
天气好的时候,公园里人头攒动。
整个公园营造出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设计得独具匠心,难怪受到各个年龄层次游客的喜爱。
这个Palau Reial de Pedralbes也是什么王宫,但是看介绍建于60年代。
西班牙广场上的雕塑。
蒙杰伊克山上的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这名字可见当地人的独立心态之强。
站在蒙山顶上看西班牙广场和市区西部的建筑,一种恢弘磅礴的气势悠然而生,让人对这座城市肃然起敬。
1842年重建的巴塞罗那大学。
就再去看看海滩。
凯旋门作为1888年世界博览会的主要入口而兴建,用红砖砌筑,属于摩尔复兴风格。前面的门楣上雕刻有 "Barcelona rep les nacions"(“巴塞罗那欢迎各国”),背面的门楣石雕名为 "Recompense"。相反的带状装饰包含一个名为“报应”。凯旋门的顶端装饰着西班牙其他49个省的省徽。
圣家堂的夜色更加迷人。
大楼上的字体应该是加泰罗尼亚语吧?
临走再看一眼大厅和大盘。
AVE在西班牙语中是“小鸟”的意思,西班牙的工业实力太弱,高铁技术原封不动引进法德两国。
不过上座率也和中国一样平均在70%左右,早上主要是商务客流。
这一次最奇怪的事情,是自始自终没有在西班牙见到大片荒漠,比如这条10年底通车的马德里——瓦伦西亚高速线。
虽然没什么人类活动的痕迹,但主色调还是绿色的。
途中甚至还有这样的青山秀水。
加载更多
虽然高铁一天只有十几趟,但是连接高铁站和市区的12路公交车20分钟一班,到了汽车站还得多花0.7欧,换乘半小时一班的1路或者2路才能去老城。Ayuntamiento是市政厅的意思。
昆卡城建立于公元8世纪,历史上是军事、农业、制造业和宗教中心。现为昆卡的省会城市。这么小的城市大教堂特别雄伟,受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妻子的影响,这座建于1196年的建筑是西班牙第一座哥特式建筑。
这里应该是修士们学习的场所。
去得太早,讲坛还关着。
远远地瞥见华丽。
隔着玻璃偷拍做弥撒的人们。
大教堂的罗马式建筑结构。
虽然古老,雄风犹存。
1187年阿方索八世将昆卡城重新征服后,重建了主教宅邸。
看看细节。
时而残酷,时而细嫩得像一只刚出生的狼崽。这是西班牙诗人塞拉心目中的昆卡。建于14世纪的空中悬屋Casas Colgadas是它著名的地标。
建在悬崖上的阁楼如今是一座高档宾馆。
悬挂的房子从峻峭的悬崖俯视胡卡河。正由于它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整个城市从周围的乡村中脱颖而出,格外引人注目,桥上是最好的角度。
另一面的裸岩。
由于河川冲刷侵蚀而成的断崖险壁的壮观景致。
16世纪昆卡的崛起引人注目。作一流的政治和行政中心,在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筑学也发展起来。用城墙包围起的上城和更为无遮蔽的下城各自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此时起,昆卡城的布局就一直保持未变。
落差很大的斜坡。
阿方索八世雕像。
所有展品只有西语解释,所以只能看个大概。
不需要语言沟通,工作人员用手势指导我参观路线。
这是胜利女神吗?
随意走进一家宾馆,装饰都这么富有艺术气息。
继续看看陡峭的峡谷吧。
西班牙广大的农村,处于无人开发的原生状态。
除了上下城形成的对比之外,昆卡城与周围的景物壮观地融为一体。这些建筑物建在狭小的空间中并适应了地势,这使该城具有了显著的轮廓。
继续向上走。
山坡的另一侧是乔卡河谷。
这是一个城堡遗址。
往山顶上看看。
让人惊叹的陡峭而又险峻的峡谷,离城市如此之近。
加载更多
老昆卡站一天只有3对普速车,其本处于闲置状态。
西班牙最牛的地方在于,火车晚点20分钟之久,没有告示牌,没有广播通知,人们就是这么静静地等着,所以和它比起来,意大利算是发达国家了。
普速车的上座率低得令人惊讶,其运行时间超过了高铁的三倍。
沿途风光却比高铁好得多。
西班牙广大的农村,处于无人开发的原生状态。
平原给人苍凉辽阔的美好视觉体验。
这是在一座大桥上拍的。
深山幽谷。
美好的展线。
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城内外钟楼林立,共300座,有“百钟楼城”之称。这里的metro一共有6条线,其中到科学城的2号线还在建设中,车厢怎么看怎么像有轨电车。
Colon站上来,这地方就好像是丝绸交易中心一样。
Correos是西班牙邮政。
瓦伦西亚现代派的中央市场带有顶棚。
旁边的附属建筑。
瓦伦西亚丝绸交易厅建于公元1482年至1533年间,原用于丝绸贸易,后来一直都是进行商贸交易的中心。它有三部分组成:丝绸交易厅、塔楼和海关。我去的那天正好免费。
交易厅根据厅内支撑拱顶的8个圆柱,被分为3个纵向和5个横向区域,这个建筑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丝绸交易厅内的螺旋形圆柱,塔楼中的螺旋形楼梯和海康诺皮尔拱门和灰泥的天花板。
背面。
特别地看看天花板。
最后看一眼门上的雕花。
这是圣卡特琳娜教堂建于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钟楼。
正好有人在结婚。
处女广场上的大教堂,其Palau大门是纯粹的罗马式风格。旁边的圣文森特监狱据说曾经关押过4世纪的殉道者,可惜我去的时候正在维修。
今天是个结婚的好日子。
虽然名字叫火车北站,它确实位于老城南方,是一座1917年建成的现代派建筑。
一个秀丽的散步好场所。
然后走进新艺术博物馆。这是瓦伦西亚的标志,1971年复制。
阿方索八世的妻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也是现任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祖父的母亲,她正在练习当地的骑马运动。
这幅画的名字叫《noches》(夜)。
在花园中玩耍的长裙女人,创作于19世纪晚期。
这种摩尔式庭院在西班牙遍地可见。
拥抱钉死耶酥的圣弗朗西斯。
Velazquez自画像。
建造在干涸河床上的Turia公园是一片绵延9公里长的绿色地带。
曾经是瓦伦西亚通往北方的必经之门。
看看城建。
城门背面。
大教堂背面。
小朋友们最喜欢抽奖神马的游戏啦。
瓦伦西亚最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始建于15世纪的Marques宫,它是贵族Marquis de Dos Aguas家族的宅第。
18世纪的一些餐具。
典型的18世纪的彩瓷门镶板。
花瓶、大碟子和圆盘都是彩色陶器和镀金搪瓷。
家具都是19世纪在米兰做的,材料是黑檀和松木,中间的餐具柜是黄檀木做的,右上方是海马雕像,挂毯的内容是罗马帝国的胜利。
主人的卧室。
显然这个桌子装饰性大于实用性。
顶灯和油画。
应该是会客室吧。
厨房的装饰也很华丽。
加载更多
点一份15欧的套餐,先是3份小食
Paella源于巴伦西亚,在当地语言是“锅”的意思(源于拉丁语的patella),而制作此饭的锅则叫做paellera。此饭是星期日与火把节(Falles)的食品。制作完成时须念"bon profit"的咒语,起初的原料就是鸡肉,后来传到加泰罗尼亚,才随着旅游业的兴旺成为举世闻名的海鲜饭。所以正宗的Paella仅仅是鸡肉饭。
在35路车站,刚下车的那一秒还显示下一班车5分钟,一瞬间就变成下一班车15分钟了,看旁边一个妹纸在和坐着的老头交谈,还以为是当地人,一问才知道是英国来的,西班牙语还没我好。反正去艺术科学城的只有这一路车,所以——等吧。
Turia干河床上5个地区的总称,由巴伦西亚的设计师(Santiago Calatrava)所设计的,并且在1996年7月开始动工。这两张都是L'Umbracle。
这张图的重点是蓝色建筑。
Felipe王子科学博物馆。
近看错踪复杂的结构。
L'Hemisfèric天文馆。
走在这里非常舒服。
L'Àgora。
这座大桥我觉得也很好看。
来张合照吧。
Reina Sofía歌剧院,像一只伏在河床上的巨大透明甲虫。
加载更多
然后去海边。
回望栈道和瓦伦西亚城市。
城市夹在山海之间。
看看海港的游艇。
位于瓦伦西亚的西部。
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并不能代表西班牙,真正的西班牙隐藏无数个风景如画的小城之中,比如阿尔卡拉。
德国的s-bahn和法国的rer在西班牙叫做Cercanías,这个词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近距离的。西班牙各地对于interrail pass乘坐通勤列车的管理相当混乱,比如第一次从马德里Atocha火车站坐Cercanías去阿尔卡拉Alcala的时候是售票员跑出柜台给我人工开门。
西班牙的市郊铁路客流就不如德法那么大了。
走出火车站不远就能见到Museo Cisneriano。
看不懂西班牙语,不知道它的来历,团体参观又是一小时一次,只知道这建筑有摩尔风格。
这座组合教堂包括了耶稣教堂和圣玛利亚教堂,由于就在马路边,我只能拍到一小部分。
这是以前的大学管理机构办公处。
小城的名字意为埃纳雷斯河畔的城堡,在公元十五世纪就是重要的宗教中心,十六世纪中叶西斯奈罗红衣主教在此成立了著名的阿尔卡拉大学,使它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大学城。
雄伟的Paraninfo大礼堂。
精美的挂毯。
评委们肯定坐在最前排,这里应该是发表获奖感言的地方吧。
大学刚创办时,如果男女学生之间谈话会被关禁闭。
中轴线上看一眼。
走的时候看一眼阿尔卡拉城的模型。
大学旁边的一座牌坊,估计是某幢被损毁的建筑。
明信片的背景大多是这Plaza de Cervantes。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阿尔卡拉大学建筑系。
很喜欢这个小小的庭院,不知道它是不是学生宿舍。
在骑楼中找一家小饭店休息吧。
San Bernaedo博物馆前的树太茂盛了。
看上去Arzobispal宫挺华丽的,实际后面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
某个Colegio的庭院。
旅游中心的人用生疏的英语对我说,星期一在阿尔卡拉有一点点危险,比如闻名遐迩的塞万提斯故居就不开门。这位西班牙大文豪正是在他的家乡里写出了不朽名著《唐吉诃德》。它同时也是第一部卡斯蒂利亚语(即西班牙语)语法书的作者内布里哈的故乡。
回马德里市区的时候倒是换了张Contremarque(西班牙语叫Acceso torniquete)。
坐724路到Manzanares单程4欧多。
很喜欢这样的风景,一望无际的平原,天边一座高山像屏障一样。
这里距离马德里市区的车程不过半小时左右,所以我说,来西班牙只去大城市看不见最美丽的风景。
问司机回来的车几点,她重复了好几遍veinticinco,指了指表我才发现和法语的25发音是如此接近。小镇中心的广场。
这座皇家城堡之所以声名远扬,是因为15世纪一度很火热的故事书《Mendoza城堡》。
可惜城堡已经关门,只能在门口看看远处的风景。
天高云淡,大地显得无比苍凉而又辽阔。
这两张是在回去的车上拍的。
坐到这里下车换Cercanías,大妈不认识Interrail,硬说这个票不能坐,我用英语跟她比划了半天,打了好久的电话请示上级,最后才放我进去。
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建立在曼赞拿利斯河岸上建造了一个村落 Matrice,而面对接下来在5世纪时日耳曼人的入侵,罗马帝国完全无力保卫它在伊比利半岛上的领土,这些当时的“蛮族”后来控制了Matrice。在 7世纪时,穆斯林征服了伊比利亚,并将这座城市的名字改为Mayrit,这个词是由阿拉伯文和伊比利拉丁语组合而成。1085年在阿方索六世进军托莱多的 途中将清真寺圣化为要塞粮仓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现在这个名字“Mardrid”则是从莫札勒布语的“Matrit“。
在一次大火灾之后,恩里克三世重建了该市,并将自己安全地置于有 城墙保护的艾派度皇宫内。斐迪南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迁入马德里的盛大欢迎仪式宣布结束了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的争斗。1561年查理的儿子腓力二世是将王宫 迁到马德里的第一人。虽然他没有官方正式宣布迁都,但是事实上马德里已是西班牙的首都。塞维利亚继续控制西属印度,但马德里却控制着塞维利亚。1601年 -1606年,当腓力三世建立自己的皇宫时,马德里的财富就正正反映了西班牙的财富多少。西班牙16及17世纪“黄金世纪”时期,马德里与其它欧洲国家的 首都并不相似:马德里的人口在经济上都依赖于王室自己的生意。
1619年由Mora设计,在此举行的第一次公共典礼是为马德里的守护者举行宣福仪式,此后直到1878年这里都是拥有拥有5万名观众的斗牛场,同时也是宗教裁判所宣判和处决异教徒的地方。
最初是马德里城墙上的一座城门,城墙修筑于15 世纪,城墙以外为郊区。太阳门面向东方,装饰着升起的太阳,因而得名。从17世纪到19世纪,那些渴望了解国外和西班牙其他地区最新消息的人们聚集到此处 的邮局。旧邮政大楼由法国建筑师马尔凯修建于1768年,该建筑是佛朗哥时期的内政和国家安全部总部,目前是马德里自治区区长办公室。右侧是卡洛斯三世雕像。
走不多远,就接近东方广场了。
1993年6月,Almudena圣母主教教堂在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祝圣下正式启用,成为欧洲最新启用的主教座堂。阿穆德纳圣母的原始态像,被供奉于该教堂西侧的小堂内。
9世纪,穆罕默德一世命令于现时马德里王宫的地址上兴建一座小小的皇宫。环绕皇宫亦兴建了一座堡垒。西班牙王室早在多年前就搬到了相对朴素的郊外,皇宫只是在偶而举行皇家典礼时才使用。
皇家药房。
1734年圣诞节那天阿尔卡萨城堡被烧毁时,西班牙第一位波旁王朝国王腓力五世就决定要建造一座能使欧洲任何宫殿都相形见拙的宫殿,可是这座意大利式的巴洛克宫殿还没有完工腓力五世就去世了。
皇家兵器馆展现了西班牙帝国的辉煌。
不过这里的兵器比巴黎容军院少多了。
这是接待重要客人的大厅。
忘记是什么房间了,看到地球仪就拍了下来。
这是一个皇家玩具。
走的时候来一张近距离的。
西班牙广场上的塞万提斯雕像。
西班牙银行并不是国家银行。
蓝灰色瓦尖顶的巴洛克风格市政厅充满了哈布斯堡风格。
这条街正在办书市。
地下室有一个免费的博物馆,这是古老的印刷机器。
走到哥伦布广场的时候,太阳升起来了,2012西班牙的炎炎夏日从此开始。
门口有罕见的中文招牌告诉我们正在维修。
卡洛斯三世1764年建造的。据说每年春秋两次,汽车都要绕道而行,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绵羊。
丽池公园中阿根廷大道的尽头。
阿方索十二世纪念碑。
远看一片和谐景象。
这里就准备出去了。
普拉多博物馆的图书馆。
普拉多博物馆的主要建筑建于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时期,是当时一批国家资助扩大马德里市区建筑的一部分。“普拉多博物馆的藏品包括:超过8200幅素描和大 约4800幅版画,900多件雕塑作品和约200件残片,一千种硬币及奖章,两千种装饰品及其他艺术品。排了半个小时的队终于来到正门。
普桑的《帕尔那索斯山》。
卡拉瓦乔的《手提哥利亚头的大卫》。
西班牙的平原就是这样苍凉而又辽阔。
远方的城镇只是这片土地的极小部分,犹如大海上一颗夺目的明珠。
你可以说它原生态,也可以说西班牙人懒惰得没有农业文明。
面对一望无际的荒野,你尽可以展开自己不羁的想象。
我走访卡斯蒂利亚——莱昂大区的第一个城市是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本来只是一个转车地,但是没想到也那么有逛头,走出火车站就能看到巨大的哥伦布雕像。
主干道旁边的小花园里有好多孔雀,怪叫着大摇大摆地散步,丝毫不怕游人。
春天的西班牙温度已经开始上升,这样的天气看见喷水池总是觉得能驱散暑气。
Museo de la Academia de Caballeria我猜是军事博物馆的意思。
随意的小巷。
San Benito皇家修道院。
菜市场,里面和中国一样污水横流。
建于16世纪的大教堂。
好像是国际会议中心之类的地方,具体忘了。
加载更多
San Pablo广场上坐落着高贵的San Pablo教堂。
教堂的哥特式立面是伊莎贝尔女王时期最华美的经典建筑,立面的每一处雕刻无不精美细腻,巧夺天工,就像是纺织在石壁上巧夺天工的布匹,精致无比。
出城之前看一眼Pisuerga河。
坐火车来到Palencia,又一座宁静、谦和的小城。
主街上的骑楼,这幢房子是最好看的一座。
虽然Alcazar堡首次历史记载是从12世纪开始,但这座坐落于Eresma 河与Clamores 河交汇之处的城堡,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
建在岩石上面的堡垒是军事要地,也曾作为阿方索八世的居住之地。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皇在此加冕。公元13世纪,由于西班牙约翰二世 和亨利四世两位建筑师的作品,城堡呈现出一种哥特式的优雅迷人风格。这是完全由阿方索八世设计装饰的老城堡厅,窗户风格是13世纪的mudejar几何形式。
最后建筑阶段的修整是在1587年,由建筑师佛兰西斯科.莫拉Francisco de Mora与建造主院和荣誉学校的沅郝雷拉Juan de Herrera合作而成。它有很多秘密通道通向河流,把几个城市的宫殿都连接在一起。1764年,查尔斯二世在这建立了王室炮兵学院。这宝座厅的八角灰泥天花板是按照毁于战火的原作仿造的。
帆船厅得名于房间的帆船形状,卡特琳娜女王1412年建造了这座房间——那时候她的儿子胡安二世海未成年。大厅有双重题词,上层是拉丁文的祈祷辞,下层就是西班牙语了,对于我来说一种也看不懂。
在城堡建成的年代,这君主厅是最重要的房间,横条装饰上是奥地利、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的所有君主,现在的布局是由腓力二世设计的。
墙上的画是由胡安二世和腓力二世时期的画匠创作的,名字叫做“夺取Cadiz”。讲台上的花毯是16世纪在Alcaraz制造的。
城堡主楼下方的皇家兵器博物馆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兵器。
这是一个化学实验室的微雕,作品大概只有实际的百分之一大,给小资妹子们或者是小小孩做玩具用倒是挺合适的。
城堡外就是一望无际的荒野,城市和乡村至今还是那样的泾渭分明。
加载更多
最后到旁边的镇子上逛一逛吧。
西班牙的治安非常恶劣,坐城际列车media distancia能够感觉到明显的和中国相似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列车员每到一站都拿着乘车人数单逐个核对座位,逃票的人没有丝毫可乘之机。
阿维拉Avila建立在一个巨大的岩石山上,突兀地出现在一片真正的荒野之中:褐色、干旱的土地,没有树木,散落着灰色巨石。气候也是极端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阿维拉海拔1117米,是西班牙地势最高的省会城市。
这是高贵典雅的San Vicente大教堂,始建于11世纪的罗马式建筑。
但城市的大部分超出了其边界,城墙外的建筑也很古老。
城墙逐次连接着碉堡,形成周长2460米的城垣,大致呈6边形,墙高12米,厚3 米,工程浩大,造形奇特,建筑雄伟,世所罕见。虽历近千年,仍完整如初。
其中以城墙门Puerta del Alcazar和圣维圣德门Puerta de San Vicente 最为宏伟。
Carmen门很像牌坊。
向南望去,瓜达拉马山脉就是马德里和阿维拉之间的天然屏障。
这个好像是意大利广场吧。
从高处往下俯瞰。
城墙有两段,南面这一段风景更加优美一些,远山、乡间和城市自然的过渡,极富有层次感。
城墙下的雕塑。
下得城墙来,先去不远处的大教堂。大教堂建于12世纪至16世纪,是罗马式和哥德式的混合体,后方有一座西摩洛塔Cimorro,形成防御功能的机制,是一座具有城堡功能的教堂。教堂外观非常质朴简单,但内部大有可观。
然后是圣胡安教堂。西班牙语的Juan其实就是约翰,也就是耶稣最喜欢的门徒。
市中心马约尔广场,正点还是会敲钟的。
阿维拉是赤足加尔默罗会Carmelitas Descalzas的创立者圣女德蕾莎Santa Teresa de Jesus的诞生地。修道院位于南侧城墙内,建造在德蕾莎的故居上,她出生的房间现改为巴洛克式礼拜堂。
特蕾莎被安置在修道院,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精神上的祷告者。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努力让自己觉得,耶稣存在于我的身体之内…..”如此的祷告在接下来的17年间,她进行了无数次。因为这奇特的行为想法,她原以为安全的修道院,对她来说也不再能作为庇护伞了。
很多女人,无论有工作还是无工作,当她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会跑到修道院来寻求庇护。她们的到来给修道院新增了开销,于是修道院下令,修女们要积极劝说这些女人们少来最好不来。此外,为了生存,修女们不得不遮上漂亮的面纱,戴起华丽的项链。
现实的残酷的人生,让威望不再与虔诚相联系,而是由金钱来说了算。
修道院的会客厅里涌现出一批批固定量的参观者,这中间也包括了年轻的男子们。于是,修道院的生活里,被注入了兴奋,哭泣,那言过其实的忏悔以及自我说服的元素。
找不到修道院,抓一对老夫妇问路,我蹩脚的西班牙语刚一出口他们就表示不会西班牙语,原来他们是来自开罗的旅游者,我们一起找到了这块牌子之后,老头却伸出手:Money!然后哈哈大笑。牌子上的西班牙语意思是这里为了纪念阿维拉的圣女特蕾莎。修道院位于南侧城墙内,建造在特蕾莎的故居上,她出生的房间现改为巴洛克式礼拜堂。
特蕾莎倾城的美貌很难不被男人们所注意。修道院让特蕾莎给参观者单独开课,教导他们如何做一个精神上的祈祷者。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参观者们会带给特蕾莎礼物,这些价值不菲的东西,等于是带给了修道院一笔额外的收入。在这个授课过程里,特蕾莎因为姣好的容颜受到了无数赞美与奉承,于是她的心也开始小小地膨胀了起来,虽然这些不算什么罪大恶极的事,但也多多少少让她那颗曾经虔诚的心离上帝越来越远了。
再后来,特蕾莎病了,她染上了疟疾。当她的癫痫发作时,所有的人们都认为她必死无疑了。在她苏醒过来的第四天,她发现人们已经给她挖好了坟墓。
接下来的三年里,特蕾莎一直昏昏沉沉,没有力气。疾病逐渐变成了她不再祷告的主要原因。在若干年后,她重新审视了自己这样的行为,说“祷告其实是一种爱的行为,都不需要任何言语来描述。即使病痛让我的思想分了心,我至少还是应该把祷告做下去。重在对主的那份心意。”
这位通过默祷过沉思生活的神学家。与十字若望一起创建了赤足加尔默罗会。在51岁的时候,她觉得是时候去拓展她的改革行动。顶着烈日,抗着严寒,踏过冰川,躲过盗贼小偷乃至鼠类的袭击,她到了远方,打算去建立更多的修道院。她死后四十年,于1622年被当时的教皇额我略十五世册封为圣人。她的著作《内心的堡垒》(El Castillo Interior),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以及基督教神秘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基督徒默想的做法见于她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圣德之路》(Camino de Perfección)。
再往西北,又是平原了。
快到站了,萨拉曼卡有两个火车站,不知道哪个离市区近,听见邻座的妹子说中文,可是她们虽然在这座小城生活了4个月,坐了好几次火车,还是不知道哪座火车站离市区近,最后我只好跟她们赌一把,在最后一站下,幸好赌对了。
公元前220年,罗马帝国的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攻陷的了萨拉曼卡,这是古籍中关于这座城市的最早记载。八至十一世纪时这里成为基督教徒和摩尔人的战场。1087—1102年间,基督教徒重新占领这座城市。1253年至十六世纪末,一直为文化中心。古城里有很多宏丽建筑、历史文物。
市中心的马约尔广场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广场之一。由飞利浦五世下令修建于18世纪,建筑师是阿尔贝托·丘里格拉,从1775年广场建成完工后,它便见证了自那时开始的,发生在西班牙与萨拉曼卡的政治、社会经济与信仰的变革。除此之外,马约尔广场曾经也是集市,斗牛场,音乐厅,戏剧舞台,人们的相约聚集地以及人们的散步场所。
马约尔广场将整座城市相连在一起,可以找到这些通向城市各地的拱门并穿过城市的主要景点。
继续往西走,来到西班牙著名音乐理论家Francisco de Salinas雕塑旁,1577年他在《De musica libri septem 》记录了1/3音差中全律,小三度协和。是第一个把中庸全音律进行数学量化的人。
这个宏伟的建筑一定是教堂——我举起相机的时候胸有成竹地想。但是跑到门口一问,卖门票的却告诉我说这是一所大学,无知的我于是理所当然以为萨拉曼卡只有一所大学。
大学还能跑上去看看城市美景,真是令人羡慕妒忌恨,毫不犹豫的掏出欧元。
嗯,那个方向就是大教堂了,等一会下了楼就直奔那里去,提前完成计划然后去城里满满的吃一顿,我的如意算盘打得满满的。
万万没有想到,从钟楼上下来,有好几个人等在门口,我好奇的随便一问,居然有导游带领参观学校!好吧,直到那时,我还是虔诚地以为这里就是萨拉曼卡大学,于是加钱换票。这诺贝尔阶梯是圣塞卜斯蒂安多明我会修道院的仿制物。
实际上,这是一所阿方索九世时期,由某个大主教建立的教皇大学(Pontifical University)。巴洛克风格装饰的大礼堂是最近复建的。
这祭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已经很奢华了。
光顾着拍照,就没有听见导游说的关于白衣圣母的故事。直到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听到导游自豪地介绍着这所学校辉煌的历史,我才明白这并非先前我知道的萨拉曼卡大学。
继续往前走,来到这座人人都会在上面找青蛙的墙,这才是闻名遐迩的欧洲第四古老大学——萨拉曼卡大学的正门。传说如果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找到青蛙的人一定会有好运气,甚至在一年内会结婚。
萨拉曼卡大学担负着西班牙国家八大任务之一西班牙语教育与推广的重任,其在为外国人在西班牙语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30多年的西班牙语的教学经验,来自世界15万多的学生曾经在这所大学学习过西班牙语。这个大厅在学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多种风格的装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52年当时的校长Antonio Tovor——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决定的布局,毕业典礼经常在这里面举行。
小礼拜堂。
我最喜欢这种保持着中世纪装饰风格的图书馆,可惜门被封着,只能隔着玻璃看。
不知道这里面的书是真是假。
欧洲大学的图书馆里,总是有那么古老的地球仪。
走出大学不远就来到萨拉曼卡新主教座堂Catedral Nueva,这座建筑兴建于16世纪到18世纪,兼具哥特式和巴洛克式两种风格。这座主教座堂由西班牙斐迪南五世下令,始建于1513年,在1733年祝圣。1887年国王下诏宣布为国家古迹。
没记准去托莱多到底是在马德里的那个长途汽车站,结果在6号线环形地铁上问了三个西班牙人,给了我三个不同的答案,这怎么办?我只能赌一把,当然不是瞎猜,而是挑了西南方向的那个。幸好是赌对了,地铁6号线坐到Plaza Eliptica。为什么不坐高铁呢?贵而不省时,最重要的是火车站离老城很远。
下了大巴还要爬上小山坡才能看到兴建于10世纪的Bisagra比萨格拉门,当时此门为该市的主要入口,现在它通常称为老比萨格拉门,以与后面提到的兴建于1559年的新比萨格拉门相区别。
由于一连串的内部土地划分,接到托莱多统治者的求助后,国王阿方索六世率领他的军队前往瓦伦西亚。1085年,阿方索六世控制了托莱多,这一地区在阿方索七世执政后的一段时间繁荣起来,成为连接托莱多王国和埃斯特拉马度拉(Extremadura)自治区的要地。12世纪以后,托莱多省主要的政治、经济机构就是托莱多大主教教区,这里不仅担负着宗教使命,其主要事务是从小土地主购买土地,增加已经强大的经济财富。13世纪至15世纪,贵族建造了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城堡。
托莱多Toledo的历史遗迹可以追溯到青铜时期。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军队占领了托莱多;但是,伊比利亚半岛其他民族仍继续与罗马军队对抗僵持了一个多世纪。公元5世纪,日耳曼部落进入托莱多省。西哥特人联合罗马人一起打败了当地人,因此得到了土地的统治权。从此,西哥特人的国王Atanagildo在托莱多定都。7世纪后半期是西哥特人统治托莱多的黄金时期。那时,托莱多的修道院成为培训和文化传播中心。摩尔人和柏柏尔人与西哥特人生活在一起;总的看来,他们尊敬当地的信仰和习俗,尽管大多数土地已经被分发给定居者,他们还是保留了当地的土地所有制。
新比萨格拉门是托莱多最知名的一个中世纪城门。此门最初为摩尔人建造,但是主要部分是由Covarrubias兴建于1559年。城门上刻有查理五世的纹章。它取代老比萨格拉门成为该市的主要入口。
大老远,我的目光就被城门上太阳和月亮的图案吸引住了。建于14世纪的太阳门是整个西班牙最气派、最精美的阿拉伯风格建筑。16世纪,马蹄形的拱门之上增设一个圆形装饰,最显眼的三角形雕刻,主题是圣伊尔德方索领受圣职。多年后两侧加画了日、月,18世纪时此门由"铁匠铺门"更名为"太阳门"。
进了城沿着大路一直走,即使路是弯的也不分心,这样才能走到马约尔广场。这漂亮的地中海风格的阳台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人驻足。
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不顾5月猛烈的阳光,懒懒散散的走在中世纪的街道上,那是一个庞大的杂密的、由小路和死巷组成的道路网。这风情,足以吸引你扔掉地图,一头扑进时光隧道里,迷失其中,是我当时最大的渴望。
回旋往复之中,眼前赫然一亮。主体建筑为哥特式风格的托莱多大教堂可以说是一座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庞大建筑群,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
但是走进去一看这个出入口被栏杆围着,保安说正门在另一面,要绕过很大一片建筑,反正欧洲的大教堂看得实在太多了,就不想花7欧的冤枉钱。当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看看这段介绍: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两排座椅是西班牙木 雕艺术的瑰宝,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下排为哥特式,两种风格水乳交融。上排座椅上方刻着圣人像,下排座椅上方的雕刻则表现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圣器室现为绘画珍品陈列处。陈列着格雷科、戈雅、潘多哈、巴萨诺、莫拉雷斯等人的油画。顶棚上的巨大油画由卢卡斯•霍尔丹所作。另外教堂内藏有许多雕刻,铁器珍品。
教堂正站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17515公斤重的大钟(铸于1735年)。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主堂周围有22个祠堂。如果西班牙要看一到两个教堂的话,我还是推荐来看看这里的。
看看正门的雕塑。
午饭的时候看见菜单上写着“卡斯蒂利亚汤”就点了,实际也就是罗宋汤泡烤过的脆面包,旅游城市就是噱头大呀,但是味道咸中微酸,确实是美味。
Cambrón门虽然仅仅是古城门之一,这气派乍看上去像城堡一样,足以一窥这座西班牙旧都城当年的辉煌。
托莱多城所在的山南面正好是Tajo河的大弯道,河上的圣马丁桥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
再往东走有一座电梯,穿过城门来到这里,是阿方索六世门,其实它和比萨格拉门连在一起。
而山的北面就是托莱多新城,更远的东北方就是马德里了。
回到老城,狭窄的小巷暗无天日,却掩盖不了火热的西班牙风情。休闲散步的当地人和背着单反扫景点的旅游者一起从阳台下走过。
气势雄伟的城堡坐落在托莱多的制高点上,16世纪中叶时是卡洛斯五世国王的王宫。城堡呈正方形,四角有四个方形尖顶塔楼,登塔楼极目四望,远近景物一览无余,可惜我没找到塔楼的入口。数百年来,这座城堡刻划着西班牙民族盛衰史的各种印记。1936年爆发的历时三年的内战,这里也曾是重要的战场之一,据说城堡四周的累累弹痕,至今依稀可辨,但是同样我没注意到。
现在城堡是一座军事博物馆,但是不让拍照,我就只好在大厅里偷拍一张,因为太喜欢这个空间了。
俯视图更有立体感。
回去的时候我在汽车上最后看了一眼托莱多,这个前朝旧都就消失在我的视野中了。
阿兰胡斯Aranjuez文化景观体现了许多复杂的关系,比如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蜿蜒水道与呈现几何形态的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森林环境和当地富丽堂皇的精美建筑之间的关系。数百年来,西班牙王室对于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倾注了许多精力,使得它向世人展示着奇妙的变化。
阿兰胡斯宫的正面充满东方风情,中国殿和阿拉伯殿是主要的游览景点。阿兰胡埃斯的花园设计独具匠心。岛屿花园的花草、雕像与喷泉相映成趣。
可惜下了近郊铁路cercanías车站一路都很荒凉,又是30多度的高温天气,走到这个广场的时候,人们纷纷躲到旁边的廊柱下躲避烈日的毒晒。阿兰胡埃斯是天主教双王——伊莎贝尔和费尔南多“出逃”之处。18世纪时,波旁王朝的国王菲利佩五世将宫廷中心移到阿兰胡埃斯,卡洛斯三世和四世分别修建了王宫的两翼和“王子花园”以及“农夫之家”。
这一片脏兮兮的池水让我想起了“水至清则无鱼”。
皇宫花园里喷泉的雕塑的设计到真是不错。
走进一点,天热得我没耐心去了解雕塑描绘的是谁。
王子花园反映了西班牙国王想把西班牙中部和海洋联系在一起的梦想。王子花园中还有一座法鲁阿斯博物馆。
用阿兰胡斯火车站作为西班牙中部地区的告别吧。
这几张图摄于马德里南面的高铁线。
西班牙的纬度虽然不低,但是干旱炎热的地中海气候使这里的土地非常贫瘠。
姐姐,今夜我在格拉纳达,夜色笼罩。姐姐,今夜和我在一起的,还有梦中的阿罕布拉。我两手空空在白色的安达卢西亚,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格拉纳达,这是太阳下一座炙热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格拉纳达……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马德里到格拉纳达一天只有两班直达车,要命的是Atocha火车站的售票员在开车前10分钟还在为我的通票没有封皮纠结。要知道有这么较真的西班牙人就不应该图方便把封皮撕掉放家里,不过总算用英语哀求他在开车前5分钟给我打出了票。这是格拉纳达的旅游信息中心。
公元711年穆斯林的军队占领了格拉纳达,1013年伴随着兹里德王朝的统治,格拉纳达成为一个独立的苏丹王国。11世纪末,该城市地盘扩大,跨越达若河直到如今市区的大致范围。1492年摩尔人的最后一个国王艾卜•阿卜杜拉把城市掌控权交到天主国王手中。阿卜杜拉的母亲痛心疾首,指责他的儿子:“你哭得像个女人只因为你没有像个男人一样保护我们的国家。”西班牙的摩尔式庭院太多了,就只挑好看的拍吧。这是大教堂旁边的某个。
摩尔人失败以后,基督徒君主的阿尔罕布拉法令使大部分的穆斯林皈依天主教,或回到北非。阿拉伯语失去了主导地位,而被西班牙语取代。清真寺,一些前基督教堂的遗址,重归基督教使用。剩下的一小部分穆斯林则最终被驱逐到附近的郊区,这导致了1568年的Aljarras叛乱。皇家礼拜堂就是基督徒君主伊莎贝拉的陵寝。建筑外墙的顶端折射出晚期哥特式的光彩,而内部装修则显示了西班牙文艺复兴的最初成果。
古典风格的会议厅。
一个工作人员问我有没有兴趣和他们的国王合影。
看见一个导游在给一群孩子讲解这个小厅,我却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地方。
这个走廊也很有艺术气息。
市政厅对面就是Bib-Rambla广场。
这样的红绿灯虽然有趣,却很费事,难道是为了不破坏老城区景观?
下山的时候朝路边看一眼。
安达卢西亚的基调是白色的,除了这格拉纳达之外还有好几个白色小镇。
再次早起,早上8点买门票的队伍就已经很长了,我前面那个嫁给美国人的马德里老女人说他们7点就到了,这里的机器不鸟美国没有PIN码的信用卡,于是浪费了一个小时之后依旧只能排队,但这就是生活。看来高傲的保险机制健全的欧洲人向来看不起美国人。不过那老女人真的很高兴,因为她发现排在我后面的巴塞罗那帅哥也是球迷,于是他俩的对话除了第一句“皇马是一支非常好的球队”“巴萨也是”之外我和老女人的丈夫就什么也听不懂了。当然最令人吃惊的是轮到她买票时她笑着和巴塞罗那帅哥握手而别。
阿罕布拉宫的名称来自于其红色的墙壁,以阿拉伯语叫阿罕布拉qa'lat al-Hamra意指红城堡。它曾是西穆斯林最大的政治与贵族化中心。除了作为阿拉伯国王及其仆随下榻和居住的纳萨里风格的建筑之外,宫殿建筑群由非常美丽的长方形院落和为数众多的喷泉组成。它是一个由楼宇和花园组成的建筑群。
最早有阿尔罕布拉的历史文件可追溯9世纪,其指称沙瓦.本.哈登Sawwar ben Hamdun889年于阿卡萨巴堡寻求避难且必须修复它,因为其受后奥米亚王朝(Califato cordobés)统治的格拉那达的市民战争而有所毁损。因此它的范围开始扩大,也更多人口进住,但尚未发展到现今的模样。因为利瑞国王(ziríes)扩展其居民住于坡地区的山丘上。
一直到Nasrid王朝的第一个国王穆罕默德一世的到来,即13世纪才成为皇家住所,此一事件显示了阿尔罕布拉最辉煌时期的开始。至今我们仍能欣赏大部份的阿尔罕布拉建设得归功于约瑟夫一世和穆罕默德五世。在法国统治时期,一部份的城墙被炸毁,直到19世纪才开始修复,重整而呈现如今的样子。
阿罕布拉宫的城墙内,水池、花园不止一处,但爱好庭园的摩尔王族,显然不以为满足,在皇宫东北的高地上,建了一座令人赞叹的花园及夏宫。这就是始建于13世纪的夏宫Generalife,由国王阿布一世*伊斯梅尔1313年至1324年重新装修。尽管它和阿尔罕布拉宫非常近且似乎有很密切关系,但一开始它是被设计建于城外。甚至当穆罕默德五世Mohammed V居住于夏宫时,爆发了一场暴乱。有趣的是所有园内的绿墙都是由松树剪成,中间开洞,做成层层的拱门通道,增加了视觉景深。
长49米,宽13米的是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轩尼洛里菲花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水道将水从阿罕布拉渠道带起并以纵向分开。水道周围有几个小喷泉,并在其两端有一石盆。中庭的其余部分则用当时最应景的不同植物物种点缀。如今,有番石榴灌木、橘子树、柏树和蔷薇等等。
中庭的另一侧由18尖顶拱门组成,约于1670年左右建成。曾有一改建一房间为督教礼拜堂,并遮住装饰及洞口直至1922年。如今拱门引导至下层花园并有着开放的画廊。通过中央的拱门,可以到达一瞭望台其每边有三个小拱——已被饰成像是休息室。另一右端底的小拱则至一连接到地下室及下层花园的楼梯。在中庭对面的墙壁上有一个类似的拱引领至上层花园。
北部的展馆较低,因为它是唯一由门廊形成,引至一个大厅及位于后面的塔。但在1494年添加了两层楼和其他建筑物。门廊有五个拱门,其通过三个装饰的拱门以蜂巢柱首的柱支撑。在底端则有许多房室,在正面墙壁上有三个拱门。
中间拱门引至瞭望塔,其大约建于1319年,其可观赏到整个花园及达洛河谷。它的大厅则是饰以交错图案的露台。
和昨天不同的角度俯瞰格拉纳达。
瞭望台外观。
柏树中庭Patio de los Cipreses有一个中央的池塘由紫薇包围。中庭之名来源于阳台老柏树中最著名的苏丹娜柏树Ciprés de la Sultana。传说最后一位摩尔国王阿卜杜拉的妻子常常在苏丹娜柏树下和Abencerrajes家的一位骑士幽会,这使得这贵族部落最终喉咙被缝死。
花园的楼梯是最让人惊艳的,它应是这些花园的最古老的楼梯(可追溯至穆斯林期间)。楼梯分为三个部份,每一个都有一个喷泉和具水通道的扶手。楼梯四周已桂树环绕,并以其桂冠并形成一个拱顶。黄橙橙的太阳光营造出极其美丽的场景。
一处遗址。
卡洛斯五世皇宫Palacio de Carlos V的起源是国王及其皇室需要一个舒适的住所,而皇宫或是夏宫并无法满足他们。于是国王下令建造一宫殿并要求在阿罕布拉宫的旁边以便享受它的美景。负责工程的建筑师经验丰富,而且是文艺复兴风格的爱好者。工程在1527年开始,在1957年完全结束。
皇宫呈正方形,有一个具独特的圆形中庭。它是在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最重要的建筑,不过只有南方和西方的外墙做装饰,而东南方因连接到阿罕布拉宫而没有装饰。
阿罕布拉宫最古老的建筑是阿卡萨堡Alcazaba。军械塔Torre de las Armas之前就已被摩尔人称之,因它位于北城墙上,由于其地理位置使得和阿卡萨堡具较低城墙的角度。因此塔就被用做阿罕布拉和阿尔曼索拉(Almanzora)连通的方式。
军械广场Plaza de Armas是作为阿卡萨堡的入口,它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功能,由要塞附近的居民进行了建设。右侧是一个具有二部份的大水池,其中一个是雨水蓄水池,但在17世纪开始接收来自阿罕布拉灌溉渠道的水。碉堡入口左侧,一个浴缸。在广场中间及部份墙上,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几个阿拉伯式房屋,是属于平民的居所,他们当中有的是公职人员,有的是军事人员。
在靠近Quebrada塔的地方有个大地牢。
Vela塔的第一层是16米×16米的方块,塔高27米。它有一个坚实的地基,由柱子支撑的拱门和四个楼层。曾有一段时间,此塔作为住宅使用,因此它有所修改。于1882年重建的钟是这个塔的重要元素。其钟声用来指示维加山谷草甸的农民时间,他们不得不晚上浇水。钟晚上8点或9 :30开始敲,且间隔不同,依不同季节直到早上3或4点。若有任何危险的时候此钟也被用来告知格拉纳达的居民。现今,它仅只在1月2日即天主教主接管了城市的日期。钟与维拉塔是城市居民心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根据传统每个单身年轻女子若敲了钟,即会在当年底前嫁出。
从塔顶上的景观是让人赞叹的,因为它可以同时享受城市格拉纳达、内华达山、维拉及其附近村庄。
远眺卡洛斯五世宫殿。
Partal花园范围从Rauda塔延至贵妇人塔Torre de las Damas。此花园围绕着皇家皇宫并逐渐拓展开,而 卡洛斯五世房间则位在其延伸的区域内。
逛完这一切才11点,而我Nasrid宫的进入时间是下午1点,由于我买的是火车通票拿不出提早离开阿罕布拉宫的证据,办公室不给我改票,所以只能再浪费2个小时。
由于进入Nasrid经历了三顾茅庐的曲折,我走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有着一丝朝圣的崇敬。Nasrid宫对散客每半小时放入100人,进门时有两人看守由一个三岔闸机严格验票通过。
走到这里,突然发现身边没了中国人的身影,这也难怪,扛着单反的文艺青年们喜欢造型艺术,谁愿意像欧洲人那样来细细品味古老的西班牙文化呢?身边的游客或者听着导游轻声讲解,或者对照手里各种文字的旅游指南。突然傻想,哪天这里多几个中国人,那一定是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小礼拜堂Oratorio于1917年修复,因它在1590年的一个火药库爆炸中受到巨大损害。前面的墙上有四个小阳台有着双拱门和小窗户,装饰许多呈马蹄形拱的壁龛,并刻有古兰经的戒律及赞誉穆罕默德五世的几个铭文。
介于联合厅及黄金厅的小中庭是用来联通二个皇宫。保存直到19世纪的木画廊连接更高的房室。
黄金厅Cuatro Dorado名字是由穆德哈尔风格的天花板而来,穆罕默德五世下令修建。在入口处,有一个12世纪用大理石列三拱门的门廊。在左边,一个小拱与联合厅相连接,而在后面,另一拱,以蜂巢状和格子状与两侧的两个小拱搭配。中间拱则带向另一个小房间,被哥德式绘画,天主教君主的纹章和交错格子天花板覆盖。大厅的正面墙壁上有一阳台被基督教柱头并以蜂巢式下楣隔开,柱头则是以王室标志装饰。
黄金厅的外观。
爱神木中庭El Patio de Arrayanes名字源自于中庭被爱神木丛围绕着中间的池塘,而绿色恰和中庭白色的大理石形成完美的对比,又因其中间长34米宽7.10米的池塘而称为池塘中庭。池塘将中庭分为二部份,且水源来自两方的喷泉(分别位于池塘的二底端)。中庭二边各有房间,在短边则有数个柱廊。这些柱廊上为立方体的柱首,其中有7个半圆形的拱门并以镂空菱形和赞美神铭文作为装饰。中央拱大于其他六个,并以坚实的扇贝、一系列美丽的植物为饰,柱首则是蜂巢式。
雄伟的大使厅是宝座室并用做公务接待大厅,双拱连接小船厅。它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厅,长宽皆为11.30米,高18.20米。其地板曾经是以大理石铺成的,但现在则是自16世纪的粘土地砖与饰以纹章的釉面砖。大厅的墙上,宽2.5米,有三个拱门每个引向三个小房间和双阳台和其窗户置于上方。
大厅被完全覆盖装饰以铭文,龛、拱门、墙壁和更衣室都覆盖诗。这些都是赞美神或埃米尔(非洲的穆斯林统治者),Nasrid的座右铭或古兰经的内文。例如:在一个中央室宝座的弧拱肩如下:
哦,上帝,魔鬼的战胜者。请帮我.
以仁慈的且有怜悯心的上帝的名义。
哦,上帝,请伴随和拯救我们的主穆罕默德和他这一代.
并说 :愿上帝对每一个魔鬼的愤怒帮我免受地狱的干扰并帮助我
并赋予我让那些邪恶之人会眼馋羡慕我,您的恩典.
但上帝是活着的,我们必须永远赞扬他。
祈祷神的世紀。
中央室具有最华丽的宫殿装饰。在此题词的隔壁有一房间,其内覆以交错格子,并被砖做的踢脚板所围绕四周并以石膏装饰。大厅四周围绕着以琉璃瓦件制的踢脚板而形成几何图形,在其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一系列植物装饰盖满了墙并和谐地融合几何及植物元素。屋檐口则是饰以蜂巢。天花板上的图案代表伊斯兰天堂的七层天,神的王座位于第八天堂,由中央立方蜂巢结构和位于四个对角在线的生命树代表。圆顶是一个木制的工艺杰作,它以杉木做成并饰以交错的图形,在中间则是大立方体的蜂巢结构,再加上星星装饰,并以特殊技法涂上使得其看似珍珠,银和象牙的装饰品。
像这样鲜活氛围的陈列方式,特别是在大部分的空间是半暗状态,使得观者其视觉会集中于明亮宝座的效果。
当穆罕默德五世继承父亲约瑟夫一世时,他不只完成了他的父亲所留下未完成的建造。他想要在阿尔罕布拉建设伟大的艺术作品,让后人都会赞叹观止的建筑即是:狮子皇宫Palacio de los Leones,这个宫殿是由多个皇室的私人处所组成。这座宫殿是将纳塞瑞斯艺术发挥地最辉煌完整的作品,它的美丽无比感性与和谐。光、水、颜色和精致的装饰使这座宫殿变成了感官的奇妙乐趣。在此宫殿少了抽象及几何装饰,取而代之的以自然风格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穆罕默德五世和残忍的天主国王佩德罗长久友谊所致.
除了那些展馆和画廊,另有令人震撼的蜂巢状结构与菱形雕刻装饰。
在中庭两较长侧的中间,有一个比其他都大的半圆形拱,其上有着蜂巢结构,扇贝及植物图样做为装饰。
在中庭每个短边的中间有一个亭子,是属中庭的一部分。亭子的地基是正方形,并以木内饰的半球形圆顶饰。
达拉塞瞭望台Mirador de Daxara内部是一个长方形的小房间,有两个侧拱门,在入口处的双拱可观赏到达拉塞中庭Patio de Daraxa,卡洛斯五世房间却是关闭的这是因为国王的房间。到中庭的南方是姐妹厅的地下室,其被秘密厅所环绕,其名称的由来是:如果两个人站在房间对面的角落,其中一人在角落悄悄地说话,对面的人会听到的话很好,这得归功于特别拱顶提供的音响效果。
达拉塞瞭望台Mirador de Daxara内部是一个长方形的小房间,有两个侧拱门,在入口处的双拱可观赏到达拉塞中庭Patio de Daraxa,卡洛斯五世房间却是关闭的这是因为国王的房间。到中庭的南方是姐妹厅的地下室,其被秘密厅所环绕,其名称的由来是:如果两个人站在房间对面的角落,其中一人在角落悄悄地说话,对面的人会听到的话很好,这得归功于特别拱顶提供的音响效果。
达拉塞花园Jardín de Daraxa建于1526至1538年间,在花园里有翠柏、金合欢树、橘子树和黄杨木围绕着中央的大理石喷泉.在喷泉的边框装饰一首诗。
约1537年建成的皇后理发师塔Peinador de la Reina建于阿布一世海耶塔之上,命名的由来为卡洛斯五世的妻子伊莉贝拉的住所。在塔的南面有一个半圆形拱引至更衣室,之前为一阿拉伯灯笼,其余部分是开放的景观走廊。入口处的右侧有一个火炉,以一大理石石板做成,上面有洞以便香水通过。此香水是经由楼下烟囱燃烧香料而得。值得旅客一看为其壁画,特别是那些代表着卡洛斯五世(Carlos V)于突尼斯在1535年的胜利。并可看到于旅途中演习,撤出的部队及他们返回到西西里岛等情景。其他绘画代表了不同的场景,从辉腾的寓言美德,基本都在1539年和1546之间。
从阿罕布拉宫下来,只有半天的时间,那么就去小镇Antequera逛逛吧。
安达卢西亚的植被绿色就比中部多了。
一路都是这样的山地。
镇中心的圣塞伯丝蒂安广场很宁静。
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圣塞伯丝蒂安教堂和钟楼。
路口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小神殿。
小镇建在一座小山坡上,爬到半山腰就能见到四周光秃秃的岩石。
这一条石板路整洁而又安详。
小城的边界非常明显,千百年来没有变过。
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祖先,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找到一片土地栖息。
这样看下去是不是有一点白色小镇的感觉?
远处的山峰仿佛漂浮在云海之上。
终于走到建于14世纪的城堡了。
爬上去,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城。
重重叠叠的石门上写满了岁月的斑驳和沧桑。
圣方济广场。
白色十字小教堂里做弥撒的当地人对于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惊奇。
回程的火车又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苍凉。
这是安达卢西亚最常见的风景。
这里看过去有点稀树草原的感觉。
有时候真想跳下火车去问问居住在荒原里的人们依靠什么和外界沟通。
对面的铁路通往科尔多瓦。
终于有一点人类活动的痕迹了。
这列火车是开往龙达的旅游列车,我想进车厢拍照,被厨师阻止了。
科尔多瓦是很多罗马时代著名诗人和哲学家的出生地,11世纪初是伊斯兰教主要都市之一,当时市内清真寺林立,高达数百,文化灿烂辉煌,盛极一时。我去的时候庭院节刚刚结束,很多人家还来不及撤走墙上的装饰。
犹太人区Barrio de la Judería独特的狭窄街道,那白墙的房屋,各家美丽的院子,任何人都会为之陶醉。这一条小巷通往著名的科尔多瓦清真寺。
8世纪中叶开始动工的清真寺,其规模仅次于麦加的阿卡巴大寺院,成为伊斯兰教中心,据说当时可以一次容纳2万多信徒。数世纪后,卡洛斯五世在寺院的中央设置了文艺复兴式的教堂,从而形成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存的一种特殊气氛的建筑物。
清真寺内部不能拍照,只能门口看看啦。
对面的梅斯吉塔是科尔多瓦的城市标志。
古罗马桥跨过瓜达尔基维尔河,桥南端是建于14世纪的卡拉荷拉塔,不过这座桥曾经被战争毁坏过,现在人们能看到的已经是经过了历代修缮以后的面貌了。
桥边的神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由阿尔芳索十一世于14世纪改建的Alcázar城堡,曾经是基督教徒统治时代的国王的宫殿,还被作为对异端学说进行审判的宗教裁判所使用过。
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庭园和古罗马时代的彩色镶嵌瓷砖等展品。
国王或者主教办公的地方?
天花板上留出星状的空隙。
城堡内有美丽的花园和喷泉,是安达卢西亚最美丽的城堡之一。
往科尔多瓦市区看看。
西班牙最有风情的城市无疑是塞维利亚了,低廉的物价、美丽的弗拉明戈舞,都给这一片地区增添了很多光彩。塞维利亚于712年被摩尔人占领并成为安达卢西亚穆斯林的重要中心。直到1248年费尔南多三世获胜,塞维利亚一直处于穆斯林的控制之下,由三个王朝统治。塞维利亚保留了许多摩尔人的特色。
在收复失地运动之后,城市得以继续发展,修建了公共建筑包括一些教堂,大多是安达卢西亚的摩尔风格。而后,塞维利亚从西班牙在新大陆的领土所从事的垄断贸易中获取并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使其经历了又一个黄金时代。但在瓜达尔基维尔河淤积之后,城市经济又相对衰退。
2010年底,这座西班牙第四大城市低调地通地铁了。
1号线不通国铁主站Santa Justa所以客流不大。
这一座十二边形的军事了望塔就是网游“世纪帝国”中著名的《黄金塔》,兴建于13世纪的穆瓦希德王朝,以控制从瓜达尔基维尔河到达塞维利亚的水路,为西班牙珍宝船队定期从美洲带回的贵金属提供安全保护,这也是它名称的来源。黄金塔分为三级,最上层呈圆形。
塞维利亚圣母主教座堂的所在地原是一座清真寺,完成于1198年。1248年改为天主教堂。计划重建新教堂的宣言说:“我们要建造一座巨大的教堂,以至于见到的人都会认为我们疯了”。1402年开始建造,直到16世纪完成。其中殿高42米,装饰极为华丽。这座教堂借鉴了清真寺的一些建筑元素。
原为宣礼塔的吉拉尔达(Giralda),后来被改建为钟塔。钟塔顶上建有一座雕像,称作El Giraldillo,代表信仰。内部通往钟塔顶层的不是楼梯而是斜坡,以便宣礼员和其他人骑马到塔顶。
教堂太大了,换一个侧面就好像是另一个建筑了。
西班牙南部非常炎热,5月中旬最高温度就有36度了。
西印度群岛联合档案馆记录了一些欧洲人发现美洲的历史,不过此刻里面的工作人员都在午睡。
广场上还有其他建筑。
最初塞维利亚王宫是一座摩尔人的堡垒。阿尔卡萨尔(Alcázar)来源于阿拉伯语 القصر,意为宫殿。穆瓦希德王朝最早在此处兴建了宫殿。此后君主们又加以增建。塞维利亚王宫的上层目前仍是王室在塞维利亚的正式驻地,由国家遗产管理。
这里已经是出口处啦。
接下来去小街小巷里随便扫扫街吧。
这似乎是一个废弃的医院。
往里瞅瞅,什么也没有。
西班牙的阳台很漂亮。
南部的斗牛场外形很独特。
一个小庭院。
银匠风格的塞维利亚市政厅由Diego de Riaño设计,建于16世纪。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是西班牙塞维利亚最容易确认的建筑物,西班牙摩尔复兴建筑的缩影。塞维利亚在1929年主办了西美展览,为此在玛利亚路易莎公园的边缘兴建目前的西班牙广场,举行西班牙的工业和技术展览。
广场的墙壁上有许多壁龛,每个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
该广场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连续不断的建筑环绕着广场边缘,可通过有许多美丽桥梁的护城河到达。
由格拉纳达坐火车继续往南,深入安达卢西亚腹地,所见之处又是一片片原生态的荒凉。
这一次的目的地是Algeciras西班牙最南部的火车站,目的是去摸一摸神秘的非洲大陆的触角。
铁路只能修到这里,再往西去,无论是直布罗陀还是Tarifa都只能坐汽车。
公路从一片山地的顶部延伸出去,一面是更高的山崖,另一面是直布罗陀海峡。
这一片穷山恶水实在也是没有办法开发。
Tarifa是西班牙最南端的小镇,建筑风格有着浓重的北非味道。
沿着这一条长长的深入大海的堤坝走去,看得见模模糊糊的是摩洛哥的山崖。
这里常年的风力超过8级,所以夏天吸引了无数的冲浪爱好者。但是对于体型较小的东方人来说就要扛住了——我可不是在开玩笑,睁不开眼不说,相机也很难端稳。
这里的海水看起来碧绿,实际含沙量很大,我在这里站了两三分钟,一抹脖子全是沙粒。
为了赶车,还是早点回去吧,汽车站离镇中心还是有点路的。
这沙滩还不至于完全雪白。
陡壁上孤零零的小城堡。
回来的路上又是长长的盘山公路。
透过山谷间的空隙,还是可以看见波涛万顷的直布罗陀海峡。
这里还是可以隐约看见人类活动的痕迹。
海边的悬崖,正如好莱坞大片里的镜头。
马上又要回到城市了。
从Algeciras到隆达Ronda的铁路线是一条观景线。
在火车上睡着了,醒来抢下的这些镜头并不是最美丽的部分。
溪水淙淙地在山间留过。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死在午后》中写到:“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隆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
悬崖上的罗马古城、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隆达被人们誉为“建在云端的城市”,“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和“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
斗牛博物馆总是这样圆圆的形状。这里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对斗牛士而言具有圣地一般的意义,它见证了历代斗士的爱恨情仇。
在城市里走着走着,忽然就到了尽头。一百多米高的峡谷切割出一条溪流,把小城一分为二,鸡犬相闻却不能直接往来。
稍稍转一转头,就能看见城市外一望无际的荒野。
千百年过去了,城市所在的悬崖上已是郁郁葱葱。
更令人惊讶的是峡谷里居然还住着人!。
天边是远山。
这个广场通向老桥。
建于1735年的山谷大桥—带有浓厚的阿拉伯风情,桥洞的形状像清真寺的圆顶,上面的花纹细密繁琐,远看像织着古兰经的挂毯垂在清真寺的柱子上。它象一个巨人站在裂谷中,将新旧两城连接起来。
桥边有一座摩尔式庭院。
Parador古堡酒店屹立在桥头的悬崖之顶,古堡酒店的前身是隆达市政厅所在地。1761年建成至今历时近300年,酒店本身就充满岁月沧桑。
老城的街道很清静。
西班牙人也爱用鲜花装饰,只是这里比法国
在这里,老城的教堂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还是这座悬崖,游历了半天,让我们和这座小城静静地告别吧。
评论(1)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