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2‖自驾线路
3‖徽州与歙县
4‖撩你没商量的歙县
5‖来到歙县的第一餐
6‖这里珍藏着古徽州的文化记忆
7‖走进徽州古城,才算到了徽州
8‖古城里的古街古巷
9‖陶行知纪念馆
10‖城楼上的咖啡馆
11‖博物馆探宝
12‖歙县的山、水、桥
13‖徽三说的传说
14‖夜幕下的小城
15‖从后台走向前台的灵山村
16‖灵山村真格不简单!
17‖改变了我们行程的牛逼店家
18‖芳华舞台演芳华
19‖棠樾牌坊群的三大看点
20‖牌坊、祠堂和方亭
21‖棠樾村的老屋旧宅
22‖棠樾村的巷子
23‖有姥姥味道的民宿
24‖一品锅和毛豆腐
25‖网红村如何进村
26‖一个暗香浮动的小山村
27‖环山赏梅花
28‖我看见春天走向了我
29‖渔村串烧
30‖上过头条的樟树群
31‖这里有个绿野仙踪
32‖冬末春初的西溪南村
33‖西溪南村的古宅
34‖巷子里的过往
35‖西溪南村的民宿及其它
36‖“牛”里“牛”气的画里乡村
37‖灵动的水系
38‖半个月亮爬上来
39‖村口的两棵古树
40‖有一种风景叫巷景
41‖有名堂的“名”堂
42‖窗
43‖沸腾的夜生活
44‖巷子深处有人家
45‖南湖书院和两位历史名人
46‖风情万种的南湖
47‖后记
咱们去皖南皖几天吧!一起吹个皖风,看个皖霞,吃个皖饭,晚上再道声皖安,每一天都是皖美的。
是时候出发了!
Day1(2023.2.18):上海市闵行区→黄山市歙县→歙县博物馆→徽州古城→黄山市歙县
Day2(2023.2.19):黄山市歙县→徽州区灵山村→歙县芳华酒店→歙县棠樾牌坊群→黄山市歙县
Day3(2023.2.20):黄山市歙县→歙县卖花渔村→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黄山市黟县宏村
Day4(2023.2.21)黄山市黟县宏村→上海市闵行区
中国有一个安徽省,安徽省有一个黄山市,黄山市有一座世界名山——黄山。
在黄山市,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黄山人不认可“黄山人”的身份,都不说自己是黄山人,而习惯称自己是徽州人,以徽州人为傲!足见徽州在安徽人民心中的地位。这个缘由,得从古徽州说起。
黄山市的前身,是古徽州,徽州在历史上曾经如雷贯耳,是富庶之地的代名词。狭义上的徽州,指的是古代的徽州府,从宣和三年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开始,徽州长期保持一府(州)六县的格局,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六县;近代,徽州经历行政区划的变革,先是婺源县转隶江西省,后是绩溪县划归安徽省宣城市,曾重设专区、徽州地区等建制,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徽州地区被改为地级黄山市,形成了三区四县的格局,下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一对比后,你会发现,古徽州被黄山市取代后,比以前“瘦身”了很多。
说起古徽州,不得不提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歙县。歙县是一座很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府县同城1400多年,是徽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有着“东南邹鲁、徽商故里”的美称。
古往今来,古徽州很多的“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都出自歙县,如:清代货币理论家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一位中国人;清代光学家郑复光,他的科学专著《镜镜冷痴》,是中国第一部光学物理专著,并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架自制测天望远镜;明代医学家江瓘编著的《名医类案》,是中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名医医案的医学专著;清代“父子尚书”曹文埴、曹振镛,是中国第一徽班——庆升班的创建人,庆升班第一个进京献演,“徽班进京,育成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新思想的教育名家;当代围棋国手过旭初,是中国第一代国手,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代棋圣聂卫平等;还有明山和尚、程元凤、李流芳、鲍漱芳、汪道昆、渐江、黄宾虹等,歙县的历史名人不胜枚举,比比皆是。
走在大街小巷,我们看到了亦古亦今的歙县,读懂歙县我感觉先要三“多”: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然后再三“读”:读歙县的历史、读歙县的文化、读歙县的山水。
汤显祖说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如果说徽州是安徽人的骄傲,那么我想说:徽州的骄傲一定是歙县!
加载更多
歙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种国家级称号不计其数,什么中国文化百强县、中国徽文化之乡,什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什么中国牌坊之乡、中国名优茶之乡,歙县就像是一个大博物馆、一幅大画卷,人文荟萃、风光旖旎。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歙县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清凉峰)、国家森林公园1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1个2处(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4A级景区2个(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国保单位22处,中国传统村落148个,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一,“古建三绝”中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遍布城乡、数不胜数,境内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派盆景技艺、张一帖内科疗法、西园喉科医术、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旅游资源可谓丰富的不得了!
在歙县除了可以访古探幽外,还有很多新晋网红打卡点,这些打卡点带有一些新兴旅行元素,可以进行一场沉浸式的体验,适合类似于户外、自驾、登山、体育、寻宝和网游等的爱好者,像芳华酒店、卖花渔村、搁船尖这些打卡点,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玩点,总有一处会撩拨到你的内心深处,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撩你没商量。
还愣着干嘛!快去打卡丫~
对于爱旅行的人来说,在路上很重要、很快乐、很有意义,对于吃货们来说,品美食同样很重要、很快乐、很有意义,对于爱旅行和吃货身份叠加的人来说,肯定是要鱼与熊掌,两者兼得的。
还未进入歙县境内,小伙伴们的搜索引擎,开始嗖嗖嗖的运转起来,目标锁定了一家名叫“丰庆楼”的徽菜馆。
这家徽菜馆位于歙县中心城区,地理位置极佳,就在太平桥畔,一面隔着公路是太白楼和歙县博物馆,一面隔着练江与徽州古城遥遥相对,门前就是停车场,绝对的景观餐馆。
老板特热情,知道我们慕名而来,特意留了一个景观房,推窗就能一览无余的看到练江、太平桥和对岸的徽州古城,餐馆内部环境装设满满的地域特色,吃徽菜很应景。
吃下来,感觉第一个要种草的是豆腐。我们一共点了5道豆腐(含带有豆腐类的菜),其中4道是带臭的豆腐,感觉好像专门来吃豆腐一样,不是炖、就是煎,不是烤、就是炸,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豆腐进行了不同的调制,满屋臭气,却也满屋生香,一个个啧啧啧的吃的不亦乐乎。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豆腐,歙县的豆腐很好吃,有一股豆腐香味,我比较喜欢吃一款老豆腐,表面像马蜂窝般的豆腐,在高汤的煮沸下,鲜味都被豆腐吸收了,特别入味好吃,对一款铁板毛豆腐老是不来电,没有感觉,一见不钟情。
第二个要种草的是一道干锅竹耳。这是一种长在竹子上的菌类食物,外形有点像耳朵,有点黏、但脆脆的、吃口有点奇特,第一次吃到这个东西,就有一种惊喜感,就喜欢的不得了,来电的感觉真好!
第三个要种草一道点心:香煎包袱饺。馅的调味恰到好处,一上口就给了味蕾分泌一个强劲的动力,唯一不足的就是底部煎的有点过头,稍微硬了点。
歙县博物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心城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它有太白楼、新安碑园和一座园林三部分组成。
博物馆藏品极为丰富,现藏有国家一级文物74件(套),国家二级文物193件(套),国家三级文物1424件(套),还藏有以瓷器、书画、砚台为特色的各种文物标本3万件,其中:字画2564件,陶瓷器722件,古籍、善本书19175册,文献档案432件,玉石器、碑帖、砚台、印章、铜器等其他各类藏品7547件。
馆内的太白楼,据说始建于隋末唐初,现存的楼阁是明清时期重建的,原来是一家酒肆,因为李白来过,后来改为太白楼。
关于太白楼,北宋《太平广记》中有记载:李白读到歙县许宣平写的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颠。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惊呼这是仙人的诗作,便从洛阳跑到歙县寻访许宣平,然而几经周折,李白却与许宣平失之交臂。
为纪念李白,后人将李白到过的这家酒肆改名为“太白楼”,又取李白“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的诗句,将太白楼外的练江浅滩取名为“碎月滩”,当地民间相传,每当皓月当空时,这里会有风轻碧水吟,碧波搅碎月的极致美景;太白楼,这座曾经的酒肆,现在已没了半点酒的踪影,留下的只有书墨的芬芳。
现在的太白楼被辟为李白纪念堂,陈列着有关李白生平资料及古字、古画、古砚、古墨、古历、古屏风等古物。以前可以登上太白楼,怀古揽胜,醉诗吟诵,现在楼梯封闭,不能上楼了,对我们来说算不上遗憾吧!因为太白楼对面的丰庆楼,我们上过了,一样可以远眺近瞧,俯视歙县古城雄姿,饱览练江崴蕤风光,只不过此时此刻的情境差异而已。
馆内的新安碑园,陈列了从晋代到明代各代书法家真迹二百余方,其中最精彩的碑帖是《余清斋帖》和《清鉴堂帖》,这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历代名人碑帖,一直为后代书法界所推崇,据说日本藏有这套碑帖的完整拓本,即自诩为世间仅有了。
《余清斋帖》刻自明万历二十四年,碑帖全采自名人真迹,共选了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颜真卿、苏轼、米芾、东方朔、谢太傅等十多位大家的珍品,现存原碑共33方,计61块碑面;《清鉴堂帖》刻于明chongzhen七年,收有从晋代到明代21位名家的31件作品,有王羲之、虞世南、褚逐良、欧阳洵、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等人的手迹,现存103块原碑面。
馆内的一座园林,是典型的徽州私家园林式建筑,整个园林有真赏亭庭院、小天都庭院、两清堂庭院、披云小筑庭院等组成。沿着山道拾级而上,亭台楼阁、各居要津、曲径通幽,小巧而精工;假山秀石、池塘水榭、嘉竹花木,古朴而清雅,登上小山坡,可以从茂密的树林中,影影绰绰的看到山下的练江、太平桥和白墙黛瓦的民居。
这里珍藏着古徽州的文化记忆,这里叙述着古歙县的人杰地灵,这里走过路过可千万别错过喔。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心城区,古城始建于秦朝,和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
严格意义上的徽州古城,是指歙县古城墙内的部分。徽州古城有着独特的城中城风格,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有内城、外廓和瓮城,城内有原住民,使得整个古城充满着烟火气,所以有人会说,只有走进这座古城,才算是真正的到了徽州。
古城主要有五大看点:
一是许国石坊。许国石坊,也被称为大学士坊,始建于明朝,是徽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东方凯旋门”,是全国唯一一座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八脚牌坊。
这座石坊记录着徽州人许国读书、入仕、报国的艰辛与荣耀,大器晚成的许国,从18岁到39岁,参加了9场考试,6场落榜,终于在48岁时,一跃成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
二是徽州府衙。徽州府衙是古城的核心区域,以中轴线式布局,保持了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格局,为全国气势最宏伟的府衙建筑群之一,在这古朴的府衙内,设置了当代的 “3D沉浸式体验馆”,“潜望”装置给游客带来全新神秘体验。
三是徽园。徽园是一处现代建的仿古建筑群,展示了“徽州三绝”:牌坊、古民居、宋祠,“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等古建筑艺术,主要看点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和古戏楼等。
四是解放街。解放街是古城的中轴,也是一条商业街,是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中心,当地人平时购物就在这条街上,相较于有些地方的景点内,专门为了接待游客而设立的商业街,这里的解放街更有生活气息。
五是博物馆。古城内有徽州历史博物馆、陶行知纪念馆、徽州故事馆、徽州牌坊馆和徽州先贤馆等馆所,除了徽州历史博物馆,要刷身份证进入的,无证不允许进入外,其他馆所都可以自由随便进出。
古城是免费进出的,徽州府衙和上古城墙是要收费的哦。
据史记载,徽州古城从宋代起城内就“康庄坦然,市肆辏集”,这些大街小巷,迄今为止,都保存完好,条条有特点,条条有故事,到古城,非走走不可!我觉得。
一是中和街。中和街, 曾叫府前街、大街、解放街,当地人习惯叫解放街,这条街是古城历朝历代最繁华的一条主街,也是通往各条街巷的主要通道,大多数游人,基本上沿着这条道走到头回返了,其实旁边有很多支巷,很有看头的。
中和街自西向东,依次有小北街、大北街、新南街、斗山街这四条主要街道,这四条主要街道又衍生出了很多支巷,其中,中和街的中段,一处街巷的岔路口,有一座年代久远的钟楼,很红,很多网红照片就出自此处。
二是斗山街。斗山街,一条只有500米长的狭长街巷,两侧都是高墙大院,这里是古时候徽州富人的住宅区,一幢幢紧密相连的古建筑,都是商贾大院、达官府第,街巷里的古宅、古雕、古井、古牌坊等,都是有名堂的,这些有明堂的家伙,不经意间“泄露”了这家主人显贵的身份,默默地讲述着曾经的荣耀和辉煌,街巷两旁至今没有店铺、餐馆和小商贩的吆喝,彰显了这个街巷的地位,这里显得尤其的静谧。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条街巷是酝酿情绪的地方,在这里走的时候,应该是雨天,然后撑着伞、然后走在铺满了青石板的街巷里、然后与某人擦肩而过、然后回头一望、然后有然后的那种场景, 然后配上的背景音乐应该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三是中山巷。中山巷是新南街的一条支巷,是原住民集中居住的一个地方,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还有当年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被俘后,途径此处被囚禁的地点——中山巷三号,这里最有生活气息,这些民居不对外开放的,所以不能贸然入内,除非和主人搞定关系,主人同意,才可以哈。
四是其它有特点的街巷。古城内,还有一些很有特点的街巷,如:打箍井街,街上有一口醒目别致的打箍井;十字街,歙县有句俗话:“深山僻坞读书,不如十字街头听说鳖。” (说鳖:歙县方言意指“聊天”);西街,以前政府机构扎堆的一条街,有苏式建筑风格的老县委会等;卫生巷,巷不长、墙很高、特狭窄,以前这里是专门晾马桶的,现在成了网红打卡拍照地;管巷,静悄悄的一条小巷,石阶很多,阶多弯多,晚上遛弯胆小的有点瘆得慌;茶巷,一条很隐蔽的小巷,窄到暗无天日的感觉;这些奇奇特特的街巷,在古城内有很多很多……
古城内街巷交错、四通八达,七曲八拐、好似迷宫,记得上一次来古城的时候,和小伙伴硬生生就走岔了,路痴的我惨不忍睹、来回折腾,耗了半个多小时,还是在当地好心人引领下,终于在许国石坊和小伙伴会合。
尽管我是路痴,有机会,我还是想再走走古城的街巷。
陶行知纪念馆,目前在中国国内共有三处,分别在上海宝山、江苏南京和安徽歙县,其中安徽歙县的陶行知纪念馆,座落在徽州古城的中和街上。
纪念馆整体以典型的徽派建筑为主旋律,主楼3层、其余为2层,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藏品主要有:衣服、皮件、铁器、书籍和字画等。
纪念馆里还可以看到很多名人的亲笔题词、题字和题匾。
来到古城,走进纪念馆,自觉接受一次红色教育,很有必要!对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
徽州古城,有一家老爷咖啡馆,这是一家别具一格的咖啡馆。
咖啡馆设在了阳和门城楼上,阳和门是古城正街的入口,也是古城最好的观景台,在咖啡馆里,一面可以看到府衙和府衙广场,另一面可以看到许国石坊和中和街。
在这里古装随便穿、鱼灯随便提、Pose随便摆,随便一拍都是古风大片,在这里或咖啡、或红茶、或威士忌,随意一搭,就是一出古今穿越的大戏,咖啡馆的中心还有个小舞台,每天有不定时的盲盒演出。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在这里小坐,不过,这里人来人往,比较吵闹,喜欢安静的,可以去巷子里的咖啡馆,古城里的咖啡馆还是挺多的,总有你心仪的那一馆。
喝上一杯徽州的咖啡,就会有一杯记忆的情怀,如果我想徽州了,就去古城喝一杯。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读懂一个地方的厚重历史,捷径就是去当地博物馆,到徽州古城,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探宝不得不去。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是一家2021年9月才开馆的新馆,坐落在徽州古城内。馆内展陈分为五大部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和“梦里徽州”,展出物件1530件,典藏不少。
典藏之一:元代蓝釉瓷爵杯。蓝釉描金是景德镇窑在元代首创的新工艺之一,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瓷爵是元代瓷爵,这件蓝釉瓷爵杯,上个世纪80年代出土于歙县的一个元代窖藏中,是为数极少的几件早期瓷爵之一。
典藏之二:元代卵白釉葫芦形执壶。景德镇窑在元代成功创烧了诸多著名的新品种瓷器,卵白釉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件卵白釉葫芦形执壶,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于歙县的一个窖藏中,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时间短暂,但在中国陶瓷史上却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件瓷器就是一个佐证。
典藏之三:明代飞雀祥云纹金霞帔坠子。这件霞帔坠子制作精细,工艺精湛,由内宫监造,为皇室所用之物,使用者是郡王妃以上身份,上个世纪90年代出土于歙县的一个墓葬中,墓主身份至今还是个谜。
馆内还有唐代凤字形歙砚、宋代吉州窑绿釉蕉叶纹瓷枕、元代翟院深款雪山归猎图中堂、明代万历十六年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清代康熙二十五年程邃山水册页、现代黄宾虹嘉陵江青绿山水图轴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博物馆开放时间:5月1日—9月30日8:30—17:00,10月1日—次年4月30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歙县山多、水多、桥多,县城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水城、还是一座桥城。
县城三面是山,东、北、南三向,有问政山、乌聊山、飞布山、西干山和紫阳山五座峰岚,乌聊山现已改名为长青山;县城三面环水,东、北、西三向,扬之、布射、富资和丰乐四水在城内汇合,注入练江,练江南下浦口,与东进之渐江汇合,合成新安江,于是歙县县城有了 “五峰拱秀、六水回澜”一说。
我们从小到大,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那么问题来了,歙县真的有那么多桥吗?我负责任的告诉你:真的有那么多!
据有关文献记载,古桥在徽州一府六县共有1216座,歙县就占了431座,种类五花八门,有拱桥、板桥、曲桥、平桥、廊桥、月桥等,其中太平桥、万年桥和紫阳桥三桥最负盛名。
太平桥,位于县城西门外练江上,建于明弘治年间,为十六孔拱形石桥;万年桥,位于县城北门外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为九孔拱形石桥;紫阳桥,位于县城东南渔梁坝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九孔拱形石桥,这三桥现在都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还有一座北岸廊桥,很有名气,是造型最为别致的一座徽州廊桥,这座桥建于县城北门外棉溪河上,为三孔廊桥,建于清代中叶时期,是黄山百佳摄影点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城内的桂林桥、望仙桥、练影桥、八都登第桥等,也各有特色,独有千秋。
山有水则秀,城有水则灵,水有桥则活,想要感受走过这些秀山灵水后留下的情思,找个理由自己去一次咧。
一听到徽三说这个名字,就隐隐地感觉到,这家饭馆是有故事的。
徽三说是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在安徽知名度很高,很多地方和城市都有徽三说,在歙县有N多家,看到雄村路口店好评NO.1,又是处于居民集聚区,当地人去吃的挺多,于是就把当晚的饭局定在了这家。
到了饭馆,打听徽三说的由来,果不其然!徽三说很有故事。徽三说这个名字店家是这样释义的:“徽州屋檐下,三四道好菜·四五个朋友,说说心里话”,很有亲和力的官宣,一下子抓住了吃货们的芳心。其实,徽三说还有另一层含义,饱含了老板创业的雄心壮志:取名“徽三”,因为这个店是三个好兄弟共同创业的,一方面寓意三兄弟齐心合力做徽菜,又一方面徽三谐音“徽商”,借势徽州文化,再一方面发出了营业额要达到每天三万的目标。
这家店主打土徽菜,品尝后强烈推荐三道菜:
第一道花生和糖蒜。前菜中的这个花生,口味特棒,一吃就欲罢不能,剥着味道好好的花生开始进入正餐,情不自禁会食欲大开,吃罢我们还打包几份带回酒店,吃夜宵杠杠的!糖蒜一上桌,水灵灵的就让人怜惜不已,不忍下口,一般的糖蒜都是重口味的,重甜重酸,这个糖蒜口味不重,轻甜微酸,还有点脆脆的,口感甚好。
第二道下蛋老母鸡汤。这道菜是店家的招牌菜,去晚了有可能吃不到,你订位时,店家会问你要不要留一份鸡汤,那你就果断订吧。鸡汤很鲜美,不是那种靠鸡精和味精吊出来的鲜味,是纯正的土鸡味,汤里还放着鸡蛋,我猜,是想证明这是个下蛋的老母鸡吧!不过,这鸡蛋又不是软蛋,感觉不是这只母鸡亲生的,那放几个鸡蛋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第三道荞麦糊糊。这道菜颜值一点都没有,看似貌不惊人,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口感,里面还有肉、油渣、胡萝卜等,很开胃,“呼呼呼呼”吃这个糊糊时,很有场景感,我给这道菜的点评是:不中看却中吃。
这家店的臭鳜鱼块、下蛋老母鸡汤、荞麦糊糊和酸辣芹菜,被称为店里的四大金刚,很有特点,一般必尝喔!还有一道饭遭殃,特别特别的下饭,“饭桶”必点哦。
当第一抹黄昏悄然落下时,歙县这座小城正慢慢地走向夜色不眠。
夜幕下的小城,灯火璀璨,流光溢彩,七色霓虹在黑夜里闪烁着、流动着,将这座小城勾勒得特别清秀婉约、典雅美妙;漫步在古街古巷,徜徉在练江两岸,吹拂着丝丝春风,一股烟雨江南、梦里徽州的感觉隐隐约约的扑面而来。
除了夜游古城和练江外, “印象徽州城”也是非常值得一逛的,我觉得这道风景线也挺亮丽。“印象徽州城”是歙县当地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民宿客栈、饭馆酒楼、酒吧KTV、足浴桑拿、超市药店等,吃喝玩乐扎堆一起、业态齐全,而且这里地理位置绝佳,就在太平桥的西头,隔着练江,对面就是徽州古城,尤其是沿练江的一排,都是景观房,这里的饭馆和民宿很紧俏,在这里尽可以吃了这家换那家,住了李家换王家,从头吃到尾、从尾住到头(我们就是这样的!O(∩_∩)O哈哈~),遗憾的是没有全部吃到尾、住到头,留点遗憾,下次把拉下的全部补齐咯喂!
这里挺热闹的,也挺方便的,吃住在这里,方圆30公里内的任何一个景点自驾游玩,来回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友情提醒,周末或节假日,如果吃住在这里,一定要提前预定哈!否则没位的。
吃住在古城里也是别有情趣的,但千万不要住在离古城3公里以外的地方,因为这里打车好难,要等好久好久好久,也没有共享单车,我对歙县的整体印象感知不赖,这唯一一点是我要吐槽的。
徽州有许多古村落,声名远扬,像宏村、西递、呈坎、唐模等很早开发的古村落,已成了安徽的一张名片。在茫茫的“徽州五千村”中,有一座古村落,隐匿在徽州的山水之间,藏在深闺无人识,现在已渐渐地从后台走向前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就是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的灵山村。
灵山村,坐落于黄山南麓灵金山和丰山的狭长山谷间,一条灵金河从村中贯穿而过,整座村落,或循着自然起伏的山势、或随着自然蜿蜒的河流,依山傍水而建,从空中俯瞰,整个村落就像一只展翅的凤凰。
这是一个未经雕琢的徽派古村落,虽然离黄山市区不远,但在徽州区算的上是较偏的,整个村落的现状,自然、真实而原生态,至今尚未完全投入商业开发。
走进村里,静悄悄的,只见一些爷爷奶奶辈的或在唠嗑,或在劳作,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很多大门都紧锁着,整个村落显得有点冷落孤寂,在一家院子里,和一位正在竹编的大叔唠家常,才知道,村里大多是空巢老人,年轻的不是出去打工就移居别处了,走在无人静谧的街巷,陡然生出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清净感。
村里最大看点就是一条水街,这条水街长三华里,虚空石阶石板路,有细心的驴友数过,沿路有36座小石桥,这些小石桥联通着每家每户,走在这条静谧的水街上,听着潺潺的水流声,好似在聆听一曲灵动的韵律。
除了水街外,村里还有灵阳桥、天尊阁、五福庙、翰苑坊、名世祠等明清古建筑,村边的灵金山顶有著名的灵金大殿遗址,周边还有保存完整的明代古梯田一千亩、竹海三千亩。我们去的时候,油菜还没有开花,没有看到油菜花盛开的情景,据一位资深驴友说,到油菜开花的时候,灵山村的梯田上满是金灿灿的一片煞是壮观,旁边还有一个被围在油菜花田中的蜀源村,以及到歙县县城沿线二十公里的路上,都是花开漫野,格外美丽,随时要踩刹车的嗬。(*^▽^*)
灵山村出灵山贡米、灵山西瓜、灵山竹编和灵山酒酿等,一位当地老乡跟我说,其中灵山竹编和灵山酒酿最为有名,是可以代表徽州原产地的特产,酒酿我们尝过了,的确很好吃,竹编我们也看了,纯手工制作的竹篮子300元/个,做工的确很精致,走过路过看过,要为灵山村点赞的!
千百年来,徽州大地上的五千多个村落,或繁荣、或衰落、或又重新崛起,每个村落都在书写着一篇独属于自己创作的历史画卷;灵山村,这个始建于唐代的古村落,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也一样,书写过辉煌,也书写过暗淡。
要了解灵山村,得先了解灵山村的过去。当地人一直称灵山为“西天灵山”,因为灵山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灵鹫山的缩影,灵山村也因此得名。灵山村是徽州方氏聚居的古村落之一,灵山村方姓始祖是后唐时期,为避五季之乱而迁移而来的杰兴公,杰兴公是东汉名臣汉黟侯方储之三十三世孙。灵金绝顶有唐代高僧开辟的灵金山寺,当时香火十分鼎盛,依托着高庙古刹,当地商贸非常兴旺,一年一度的雷祖庙会,古徽州的一府六县及浙江、江西一带的百姓蜂拥而至,前往赶集,这种繁荣一直兴盛到新中国解放前夕。
从唐代一直到明代中后期,灵山人亦官亦贾亦儒,盛极一时,如新安医学名家方有执、“新安三士”之一方晞原均为灵山人,如明代开国功臣李善长曾在此求学、明代三朝元老许国未出仕前,曾在灵金山寺开馆授徒,这些名人留下的遗址遗迹部分还在,至今还依稀可见;灵山村方氏还是徽商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在武汉经商,主营盐业、布庄、南货等商品,方氏在武汉汉口有半条街之称,清末民初移师江浙及上海一带。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村,怎么看都是冷冷清清的,用历史的眼光看这个村,就会感叹灵山村的历史还真不简单!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千百年过去了,村里的这些古老的房子还在,村里的这些古老的历史还在流传,沉寂了一阵子的灵山村,如今苏醒了。
灵山村还有一条灵山古道,是历史上为蜀源、灵山、呈坎三村,东往徽州府,北上宣州、芜湖的官道,这条千年古道串起了中国三个传统古村落,户外团队很是推崇这条户外线路。
这条线路核心范围内,有古亭、古桥、古碑、古碑坊等古建筑约四十多处,沿途有梯田、竹海、溪流、松林、泉石、池塘、茶园和菜圃等自然乡野景观,穿行在山间小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意境不要太美妙哦!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桥一亭,有着一种浓厚的徽韵乡情和讲不完的故事传说。
这条线路起点为徽州区蜀源村南,然后到达灵山村东,从灵山村东面进入水街,然后从村西出来至呈坎村东,海拔高度为650米,全程约10公里。
蜀源村至灵山村古道多为花岗岩石板道路,比较好走,灵山村境内古道多以坡路为主,稍微有点费劲,灵山村至呈坎村古道多为泥砂路,路况相对来说差一点,这条户外线路,不是天花板级的,难度指数不高,有机会可以去走一下的咯。
来到歙县县城,与龙凤印象徽菜楼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竟然改变了我们的行程,你说这家店牛不牛!故事是这样的。
第一天到达歙县县城时,看到这家徽菜楼在某平台好评如潮,还是“舌尖上的安徽”推荐名店,于是电话预定晚上的包房,结果被店家客气地回复:不论包房还是大堂,今晚客满,连翻桌的机会都排不上,一下子生出了一种好奇,生意咋这么牛逼啊!
原想着这次旅行与这家徽菜楼失之交臂、无缘无份了,么想到缘分瞬间就来了。由于第二天的行程做了调整,中午时分从灵山村返回,途经歙县县城的过程中,一下子想到了这家徽菜楼,于是打电话询问,店家说中午还有位,果断决定,冲着没吃着偏要吃着的这么股牛劲,就去这家徽菜楼吃了!我倒要瞅瞅,它到底牛在哪里?!
这么灵机一变,就有了吃住在这条街的后续,吃完午餐后,把隔壁一家酒楼的晚餐包房给定了,又把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民宿也给定了,不得不说,这家徽菜楼牛的!为了这家徽菜楼,我们竟然把后面的计划都做了变动。哈哈哈哈!为了吃,我们也是蛮拼的啊。Oh,my God!
吃下来,发现有三道菜很能代表当地的特色,分别是:干锅花生芽、干锅问政山笋、新安江白虾。其中问政山竹笋和新安江白虾都挺有名气的,这个花生芽,我是第一次吃,吃出了惊喜,非常适合我的口感,连夸好吃,竟然被群嘲OUT了。OUT了就OUT了!嘴爽就好。还有那个煎饼我也喜欢的。嘿嘿!
这家店在歙县县城有2家,一家在徽州古城内,一家在“徽州印象城”,我们是在“徽州印象城”那家吃的,随便打哪家电话,他们会安排并调剂的。
徽州古城的西街,有一个西街1号,很有来头,最早是徽州大姓汪氏的私家大宅院,后来成了当地风光无比的县委大院,这里闹中取静,庭院幽深,据说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曾长居于此。
如今,这所大宅院已变身为文旅产业园,这里有高端的安若酒店、中档的芳华酒店和国际青旅,还有安若餐厅、徽州大讲堂、老县委大院记忆馆以及酒吧咖吧等,就因为冯小刚的一部电影《芳华》里的重要场景在这里取景的,这里又将一家酒店命名为“芳华”,这所大宅院一跃成了网红打卡点。
走进这所大宅院,映入眼帘的就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红色元素和苏式风格相结合的一组建筑群,在古城到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中,显得格外的醒目,独树一帜。
走进原来是大礼堂的徽州大讲台,一看到舞台,小姐姐们不淡定了,戏精附体,表演欲被激发了出来,凑巧的是我们这支队伍中,刚好有一位姓冯的“倒爷”,尽管此冯非那冯,此倒非那导,反正都是“Dao”,赶鸭子上架,总导演就非冯莫属咧,于是一出即兴版的《芳华》上演了。
说起这些小姐姐,在圈内小有名气的,还都是专业科班出生,其中有进入中国SPW杯好声音前三甲的、有获得过中国MZC杯超模大赛最佳个性魅力奖的、有获得过中国梦想之声杯主持人金话筒奖的,乖乖隆地洞!都是身手不凡啊。台上的小姐姐们,表演的很认真,台下的小哥哥们配合的也很认真,有左右上下机位全开、现场实况直播的,有做观众把手掌拍的通红的,有现场策划现编台词的,哎妈呀!弄得不亦乐乎。
这场演出自始自终,笑声不断,掌声雷动,有点欲罢不能了,这个时候冯“倒”说了一句真正像冯导说的话:可以结束了!这个舞台太小,我们去更大的舞台表演吧!
芳华舞台演芳华,过了一场表演瘾,不得不说,给这次旅行生活增加了欢乐。这里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徽州大讲台,每天晚上7:30会准时放映《芳华》这部电影,芳华酒店可以带小宠物的哦。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距歙县县城约8.6公里。
棠樾村,是鲍氏单姓聚族而居的集居形宗族村落,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拥有7座牌坊,并都属于同一宗族,使这个棠樾村充满了扑朔迷离,也使得这个鲍氏宗族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还得从棠樾村的鲍氏始祖鲍荣说起。据《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记载:南宋建炎年间,在徽州府任“文学”职官的鲍荣,看中了枕山、环水、面屏的棠樾,认为是风水极佳的理想之所,于是就在此营造宅院,子孙后代也迁移过来,在此定居,也正是从这一代,鲍氏在棠樾村繁衍生息,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一个显赫的大家族和大宗族。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然而这支鲍氏宗族的辉煌却延续了500多年,还出了不少名人,古代的牌坊不是谁都能建,要有皇帝的圣旨才可以,村口矗立着的7座牌坊,足见鲍氏宗族的德性之高。
棠樾牌坊群主要有三大看点:古牌坊、古祠堂和古民居。我们游览快要结束的时候,刚好夕阳西下,此时此刻,牌坊、民居和广阔的田园,相互辉映,感觉画面很唯美,这个时间点到这个景点玩,觉得时机恰好。
棠樾牌坊群和相邻的鲍家花园都是国家5A级景区,要门票的,两个景区联票100元/人次,单票:棠樾牌坊群65元/人次,鲍家花园80元/人次,儿童、学生、老人以及低收入人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折扣,未成年人、在职军人、离休干部等可以享受免费的待遇,请讲解员15元/次,景区外停车场大的很,随意停。
棠樾村的古建筑中,主要看点有:7座牌坊、3座祠堂和1座方亭。
7座牌坊。棠樾牌坊群一共有7座牌坊,呈弧形在棠樾村的村口依次排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看这组牌坊群,看上去都是一幅不同构图、变化多端的画面,被称为“中国牌坊第一村”名不虚传。
这组牌坊群的建造年代,从明嘉靖年间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间,历经两朝四百年,其中,明建3座,清建4座,全石结构,构筑精巧,牌坊型制均为四柱三间冲天式或门楼式,极具艺术表现力和震撼力。
这7座牌坊,无论从前面看还是从后面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分别是:鲍灿孝行坊(明)、慈孝里坊(明)、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清)、乐善好施坊(清)、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清)、鲍逢昌孝子坊(清)、鲍象贤尚书坊(明)。
走在长长的甬道上,或远望,或近瞧,看到的这一座座牌坊,就像看到了一段段历史,一座牌坊就是一个情感交织故事,就是一部鲍家人的奋斗史,从牌坊的这些名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座座牌坊所蕴含的精神本质。牌坊,作为封建社会最高荣誉的象征,如果说一座牌坊就是一份“光宗耀祖,晓谕后人” 的荣耀,那么随着这份荣耀之后,带来的也是被古代严格的道德所束缚和规范。
3座祠堂。棠樾村一共有3座祠堂,分别为:敦本堂、清懿堂和世孝祠,敦本堂俗称男祠,建于明嘉靖四十年,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年间,世孝祠建于清嘉庆七年。
在传统的徽州村落中,祠堂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棠樾村的祠堂同样如此,或是在祠堂安放祖宗牌位、或是在祠堂举行族中重大活动,或是在祠堂商议族内日常事务、或是在祠堂训诫不肖子孙,祠堂成了古代封建社会基层管理的场所。
站在祠堂内,那种清冷、森严和肃穆的氛围,仿佛穿越时光而来,有点寒飕飕的感觉。
1座方亭。骢步亭,位于鲍文龄妻节孝坊和鲍漱芳父子义行坊之间的甬道上,此亭是为了打破空间序列上的单调,在明隆庆年间建造的,原建筑后来不幸被毁,现存的单檐四角攒尖方亭,为清代乾嘉年间重修,“骢步亭”三字系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所书。
漫步在棠樾村村中,看到了有历史的老屋旧宅,犹如走进了旧时光,走入了明清徽商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
鲍家人经商发财、读书做官,回到家乡后修桥铺路,建祠堂、建豪宅,这一幕幕兴旺史犹在眼前,棠樾村的鲍家,治家有方、经商有道、报国有门,富过十八代后才慢慢衰落,经历了时间磨砺、记录了沧桑世事的这些老屋旧宅,见证了鲍家人的荣辱兴衰,如今依然完好的伫立在村里的街巷中。
棠樾村的这些老屋旧宅,建造年代明至民国,主要看点有:鲍氏始祖墓园、从心堂、存爱堂、程遂林宅、毕顺生宅、江忠来宅、前街明宅、欣所遇斋、存养山房、保艾堂、毕德修宅、鲍兴斋中药店等。
这些老屋旧宅比较有特点的:一是欣所遇斋和存养山房。建造年代为清嘉庆年间,房主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之弟鲍启运,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欣所遇斋,北为存养山房,中间用一屏大型花墙相隔。
二是保艾堂。建造年代清嘉庆初年,当时是徽州地区有名的巨宅,堂主人为清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鲍漱芳父子,这座建筑群原有108间房、36个天井,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保艾堂的白果厅,这个厅为原三座大厅之一,大厅全部采用银杏木料,用材不大但典雅精致。
三是存爱堂。始建于明成化前,现宅为清初重建,是一座五世同堂的宅子,为孝子鲍灿之父古屋,清嘉庆年间,鲍集成妻节孝持家,获得嘉庆帝赐予的“五世同堂”匾额,整座宅子三开间四进,厅堂原用楠木建造,用材硕大,现前三进保存完好。
四是静修堂。建造年代清嘉庆年间,堂主人为鲍潄芳,三开间四合式二层楼房,原有14间房、7个天井,门前有一青石板铺就的小院,幽雅宽绰,大厅全部采用银杏木料,静修堂的白果厅和保艾堂的白果厅,是棠樾村仅有的两座白果厅。
村里还有很多古水井、古花墙,都是有点历史的,其中有一块刻有“圣旨”两字的石碑,竖立在巷子里,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研究炼眼了老半天,直觉这不是老物,否则不会放在这个位置,心里犯嘀咕,回去后网上搜一搜,搜不到相关资料,更加坚信了我的判断:这是仿的!希望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没有打眼。
一条磨得发亮的石板路。两侧高耸的楼墙。巷头一角蜷伏的小狗。拂面而来的轻轻的巷风。恬静悠幽中传来的“笃笃”脚步声。这种场景,在徽州各地随处可见,随时可见。
徽州的古巷太多太多,无论是县城,还是村镇,无论有名的,还是无名的,都带着一种浓浓的徽州风情,耐人寻味,令人追索。像呈坎的九十九巷、碧阳的七十三巷、南屏的七十二巷……深巷幽幽,典雅古朴,徜徉其间,犹入迷宫,从某个角度讲,走进徽州,就是走进形式多样、风情万种的古巷大观园。
棠樾村也不例外,整个村子的布局,古巷纵横,幽静雅致,深宅大院,高墙环绕,因为村子不大,构成棠樾村骨架的道路系统比较简单,为平行的东西向二条横主干道,间以一条条小巷衔接,路路相连,四通八达。
走进村里,静悄悄的,如入无人之地,走近古民居,随意地推开一扇楼门,或许推开的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走着走着,一种情感油然而生,在徽州,一个外乡人若想深入了解这里的民俗风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开喧嚣,轻轻地踱进这些古巷,去欣赏这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去聆听这一曲曲徽风徽韵的动人旋律……
我对古巷很有情感,也很来电,因为感觉古巷是很有诗意的,如果借用名人名诗的话,我想用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来形容徽州古巷的情韵,觉得这是再也恰当不过了。
歙县县城的“印象徽州城”里,沿着练江一溜排的店铺,算是黄金地段了,侣途拾光民宿就在这个地段的中间段,左邻右舍不是吃的、就是玩的、或者是同行,我们在这家民宿旁边的饭馆吃饭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家民宿,进去一看二聊,就把一晚的“终身”给私定了,觉得住在这条街上,挺方便的,吃喝玩乐一条龙全都可以搞定。
这家民宿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走进大门,就像走进了家一样,有种回家的感觉。一楼是客厅,可以弹弹古筝、练练书法,可以读读书籍、品品新茶,若是下雨天,旁坐二三好友听雨、品茗、弹琴、焚香,然后煮茶叙人生,煮酒论英雄,这种生活是不是挺享受、挺惬意?!二楼到四楼都是客房,有大床房,也有双床房,房间非常大,靠练江的一边是景观房,可以一览无遗的看到练江风光。
和老板唠嗑才知道,这栋楼是老板二百多万元买下来的产权房,自住+民宿,营造了一个自然的家,使得南来北往的客人有一种亲切感。
民宿有免费早餐,有包子、鸡蛋和酱菜,尤其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吃出了姥姥的味道,一致公认:超级棒!早餐是现做的,来一个做一份,就像在家里一样,睡懒觉的可以睡醒了再下楼来吃,姥姥不会不做的,或许这就是酒店与民宿的区别吧。
我要给这家民宿疯狂打Call!
加载更多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不断地进化改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
其中,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攻的主要烹饪特点,烧、炖、蒸的主要调制方式,而自成一派,独创于世。
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来到徽州府所在地歙县,就是来吃地道的徽菜的,该吃的都吃了,不该吃的也吃了,换着吃,换来的还是徽味,天天吃、顿顿吃徽菜,味觉有点疲劳了,味蕾的兴奋度也呈下降趋势,不过,在老秋徽菜楼的一顿晚餐,又让我的食欲亢奋起来。
这亢奋来自于两道菜,一道是老黄瓜一品锅,一道是煎烤毛豆腐。
一品锅,属于火锅类,相传是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所创制,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特色传统美食,这家徽菜楼对这道传统菜做了改良,放入了老黄瓜,这个老黄瓜喧宾夺主,出尽了风头,完美地击败了锅里的火腿、腊肉等荤腥食物,成功地吸收了高汤的琼浆玉液,一举捕获了众食客的心。
毛豆腐,是徽州传统名菜素菜之珍品,以其特有的风味在徽菜中独领风骚几百多年,这道菜很考验一个厨师的功力,功力大小就看一个指标,那就是经过煎、烤、炸后的毛豆腐,要呈现出虎皮花纹,只有到这个程度,毛豆腐才最好吃,这家徽菜楼做出的毛豆腐,就是这样子的,我仔细看了,看到了隐隐的虎皮花纹,也尝出了外脆里糯的口感,这道菜证明了这位厨师的功力杠杠的!
老秋徽菜楼,就在歙县县城的“印象徽州城”里,我只安利我们吃过的菜,其它要安利的,请稍等!等我再去吃后哈。
卖花渔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镇,距歙县县城约14公里。
卖花渔村,古称洪岭村,据史记载,这个山村的种花历史已逾千年,从山上往下看,小山村整体形态像条栩栩如生的鱼,加上村人姓洪,大多靠卖花谋生,于是在鱼字旁添上三点水,更名为如今的卖花渔村了。
卖花渔村原先也是默默无闻的隐匿在深山峡谷内,也就近几年开始走红,最早爆红是在户外圈、摄影圈,随着一传十、十传百,又被央视报道推波助澜后,这座拥有迷幻梦境般的万亩梅花的小山村,一下子成了热门的网红村,慕名前去探梅赏花的人,趋之若鹜,竟相打卡。
挡不住的诱惑,我们也去打卡了。按行程计划,周日上午一早前往目的地,在快要到达目的地约3公里的路上,突然发现路况异常,有点堵车的迹象,在接近停车场的桥上,开始堵车了,同时发现停车场里等短驳车的人排着长龙,当天人满为患了!当机立断,调头换地方。次日周一,我们去的时候,堵车的现象没有了、短驳车也随到随上、山道上也不挤人了。村民说:梅花盛放期,也就是2—3月份之间四五十天的时间,周末、双休日人流都很多,有2万多人口拥入,山道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挤得水泄不通。还连连夸我们聪明,嘿嘿!
要去的友友们,千万要错峰!错峰!!错峰!!!坚持不错峰,那就要坚持排队队数人头啦。
进村基本有四种方法:1、换车进村法。去卖花渔村,自驾车不得进村,要在停车场换乘短驳车,单程15元/人次;2、批准进村法。住在村里民宿的人,将车牌号告知民宿老板,然后老板向村长报告,批准同意后,可以放行进村;3、早晚进村法。早上7点前,晚上5点后,自驾车可以自由任意进出。4、徒步进村法。自己走进去,谁也管不着,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卖花渔村,是中国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处于新安江上游,皖南山区的丘陵地带,地形狭长,沿溪而建,地理位置优越,因其气候温润、雨水充沛,非常适合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所以,千百年来,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以种梅卖花、培植花桩、制作盆景为生。
走进村里,一股浅浅的清香时有时无的扑面而来,有点轻盈、有点飘忽,给人瞬间直感,这是一个暗香浮动的小山村,让人眼睛一亮,这个村明显的与其它村不一样。漫步在村里,庭院天井、阳台窗栏、房前屋后、山洼溪畔,到处都是形态各异的树桩盆景,随处可见暗香浮动的各色梅花,掩映着一幢幢白墙黑瓦的民居,相映成趣,异常美妙,“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行走其间,犹如置身在一幅微型版的山水画廊中。
卖花渔村的花木盆景种类有很多,有黄荆、杜鹃、天竺、六月雪、复色枫,还有翠柏、桧柏、榔榆、罗汉松、黄山松等,代表树种以梅花、桧柏、榔榆、罗汉松为主;这些花木盆景的造型,受新安画派的影响,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梅花桩景,与徽州的文房四宝同时著称于世,村里每家每户基本上都出有农艺师,在一代一代传承着这种技艺。
卖花渔村最能代表徽派盆景艺术特色的是徽梅,制作徽梅盆景,基桩尤为重要,花木需要历经十多年甚至几十年,长成材后才能使用;为使资源不会枯竭,村里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从山上挖一棵梅桩,必须得补种两棵!就这样,经过一年年、一代代的积累,村里形成了万亩花海的现状,我们才能亲眼目睹到花团锦簇的梅花群。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卖花渔村2022年盆景年销售额达2500余万元、外来游客达10多万人次,小盆景变成了“大风景”,卖花渔村真正实现了一次美丽蝶变。
卖花渔村最大玩点:环山赏漫山遍野的梅花。
具体线路:从村中的毛家岭摄影点上行,过百步云梯,从闻风亭下行至毛家岭亭,沿毛家岭古道折回毛家岭摄影点。
这是一条正走的线路,也可以反走,但我觉得正走好!因为,毛家岭古道沿线的梅花群,是整个山谷中最为精彩的一段,这一段的梅花群,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层次、色彩配搭的非常完美,是出大片的地方,漫步其间,步移景异,景随步变,仿佛行走在一幅立体画中,又仿佛收获了一整个春天,所以,把最好的和最美的留到最后看,渐入佳境式的游览方式更优哈!
初春的卖花渔村,晨雾弥漫,显得格外的安静,貌似我们是较早一批进村的,随着晨雾的慢慢散开,我们开始上山,远山近岭的梅花在雾气缭绕的山谷中,慢慢地露出了一丛丛娇艳的笑容,当我们快要结束环游的时候,大部队开始进村了,山路上也开始熙熙攘攘,花期很短,去的人很多,所以在时间上一定要:赶早!赶早!!赶早!!!
村内还有村史馆、维新庙、渔村小学、洪岭古道和麦坑坞步道等打卡点,在文笔峰峰顶可以一览到整个渔村的风貌以及万亩花海的盛况。
走过路过看过卖花渔村,觉得以其独一无二的花海美景,被称为歙县第一村,名副其实,毫不为过。初春时节,去卖花渔村走走古道、赏赏梅花、看看盆景、住住农家乐、吃吃农家饭,岂不逍遥!岂不乐哉!
加载更多
中国有十大名花,分别是:梅花、兰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和水仙,梅花排在中国十大花之首,足见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梅花有着高洁孤傲、坚韧不拔、友谊长久、吉祥幸福的花语,与兰花、竹子、菊花并列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梅花有很多优雅的别称,什么暗香、玉蝶、雪肌,什么清友、疏香、驿使,什么百花魁、状元花、一枝春,这些别称大都出自古代诗词,从这些别称中,我们读到了中华千年来的文人风雅,也看到了中国梅花在花界的独领风骚。
梅花原产地为中国南方,迄今为止,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是观赏性树还是果树,都有许多品种,梅的花、叶、根、种仁均可入药,可以说,梅花全身都是宝。
走在卖花渔村的村里,所到之处,所见之处,梅花环拥,沁香宜人,各色各样的梅花,让你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梅花的花瓣共有五瓣,象征着五福,古人给出的寓意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同时寄寓了传春报喜、吉祥平安之意,置身在梅花丛中,瞬间,感觉自己拥有了所有的幸福一样,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吉星高照,前程似锦,这个彩头好!卖花渔村没白来!
码字到这儿,脑海里突然响起了一首经典老歌《一剪梅》,用上其中四句歌词,权当做本篇作文的结尾了:
“……
真情像梅花开过
冷冷冰雪不能淹没
就在最冷枝头绽放
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
春光和煦,微风送暖,去花海里溜溜自己,畅游一番,花在画中,人在画中,真的很春天!
在卖花渔村,只逗留了一个上午,就对这个小山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闲暇之余,用古诗词做了一首串烧,算是对这个卖花渔村有感而发:
一岭是梅花(宋·张道洽《岭梅》)
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梅花》)
影落野人家(明·道 源《早梅》)
禽窥素艳来(唐·齐 己《早梅》)
除了山上的梅花花海、山下的梅桩盆景外,村里的一些普通元素构成的画面,也很有艺术,很有意境,瞧!山岩溪旁的葱郁竹林,家家都有的柿子串串,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村头矗立的昏鸦老树,角落一丢的枯根枯枝,大妈现包的皖南馄饨,土坡绽放的五彩野花,倒地撒娇的憨憨土狗……在我的眼里,它们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
这些饱含烟火气的元素,小山村自带的独有风情,着实可以让人抛开世事繁杂,给心灵于一方净土,自然怡得的体验宁静古朴的乡村生活,然后!可以在这里探春天的花,游夏天的水,赏秋天的叶,过冬天的年,感受这里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游小山村,“乡”遇美好,真的很好!
在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体中,古树的寿命是最长的,古树是记录地球生态变迁的“活文物”,它们从历史中走来,在生长地一“站”就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根据中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不含港澳台)古树名木共有508.19万株,其中安徽省共有古树名木35154株,散生古树名木数量位居全国第15,群状古树数量位居全国第22,黄山市一级古树名木共有354株,以藏量最丰富排在安徽省第一位,歙县一级古树名木共有58株,以数量和品种最多居全市之首。
行走在歙县的乡野和村落,只要稍加留意,便随处可见一株株高大挺拔、枝干遒劲的古树,歙县古树名木众多,尤以古樟树居多,在歙县的南源口村就有一组古樟树,曾上过新闻头条。
南源口村,位于歙县徽城镇,距歙县县城约8.5公里,距卖花渔村约6.5公里。这组古樟树群,就坐落在村里的王村茂组水口处,这组古樟树群,有三株樟树组成,呈一字型排开,最前面的一株,伸展开来的枝杈像人的五指,当地村民都习惯称它为“五指樟”,这株“五指樟”,当年为了保护它,徽杭高速公路和G56高速公路,在建设中特意做了绕道,由此在当地传为佳话,并上了头条。
这株“五指樟”的树龄,是有争议的,有说是千年以上,有说是五百年以上,目前尚不明朗,还有两棵树龄确定在三百年以上。
一株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忠实见证,一株古树就是一种记得住的乡愁,来到歙县,走过路过,这里可以停留一看,不仅仅有个樟树群,樟树群旁还有一派田园风光,容你慢慢看、慢慢拍、慢慢沉浸在乡愁里……
西溪南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距黄山市中心约22公里,距黄山北站约4.2公里,距歙县县城约18公里。
西溪南村形成于唐,历经宋元,鼎盛于明清,据说是《金瓶梅》故事原型的发生地,当时的西溪南村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孕育出许多徽商,这里是古徽州富裕之地、徽商聚集地,曾有十大名楼、二十名馆阁、二十四名堂、十大寺庵、十大社屋、十大牌坊、十大名园等名胜,清朝后期的一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使得繁荣的西溪南村走向衰落,大规模的建筑被摧毁,一些有名的花园只留下了残垣断壁和一片废墟,如今完好保存下来的,仅有10多座明代建筑和100多幢清代民居,其中的老屋阁和绿绕亭,被村民们视为“国宝”,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西溪南村,像是闯入现实版的绿野仙踪,经过整体设计包装,这座千年古村落已被打造成一个原生态+文艺范的新型村落,蜕变为一座创意小镇。
 西溪南村主要有三大玩点:一是自然场景:枫杨林+丰乐河+大湿地+小木桥,这里是拍艺术照和婚纱照出大片的地方;二是人文场景:古树+古宅+古巷+古碑,这里是学习了解一系列村史和当地历史的地方;三是文创场所:村内村外,分布着各色各样的文创场所,任你休闲怡乐,这一款是文青们最喜欢的。
丰乐河,源出黄山南麓,一路西进后,分成三条支流,其中往南和往北的两条支流均流经西溪南村,丰乐河就像一条飘带,蜿蜒在西溪南村的村北,一座石板桥,横跨在丰乐河上,连起了整个村落。
河畔是一大片自然湿地,还有长达4公里的枫杨林,天鹅、白鹭、野鸭和不知名的鸟儿,在林中、在水里,飞东飞西、游来游去,这里就是网上爆红的绿野仙踪取景地,也是泛舟河上、林中寻踪、网红小木桥等流量爆涨的小视频拍摄点。
不是周末,这里人不多,显得格外的安静,又有点冷清,河边林中的负氧离子浓度很高,闻闻“空气维他命”,听听溪水潺潺、鸟儿唧唧,放个轻松,真格很爽!如果有足够时间的话,在这里可以不要急匆匆、可以慢慢走,偷得浮生半日闲,充分享受一下慢生活的节奏,也可以过一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的生活,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不得不又要用上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两个成语了。
冬末春初,还没到丰水期的河水很浅,有的河段或出现浅滩或露出了河床,枫杨林还凋零着,没有葱绿茂密起来,绿野仙踪的感觉似乎找不着,但细细瞅、慢慢品,发现这个自然场景,虽然没有了绿野仙踪的味道,却有着冬季独有的韵味。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想要有亲临绿野仙踪的体验,需要再等一段时间咧。
徽州地区,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比比皆是,明代古建筑就屈指可数了,西溪南村的存量古建筑是不算多的,但拥有两个“国宝”,就显得尤其珍贵。
“国宝”之一:老屋阁。老屋阁建于明代中期,“口”字形四合院,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三进院落,主人是明代富商吴息之,老屋阁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大门。住宅正面为水平高墙,大门是用铁皮包镶着的,上方建有未做雕琢的水磨砖砌成的门罩,这种风格尤为奇特,独具一格;二是山墙。老屋阁的山墙是人字形硬山墙,颠覆了徽派建筑山墙就是马头墙的观念,至于后来徽派建筑如何都变成统一的马头墙风格,就不得而知了;三是水池。老屋阁的边上建了个大水池,这在徽派建筑中,十分罕见。
老屋阁开放时间段为:每周三——周日,9:00——11:30,13:30——16:30,否则就是铁将军把门。
“国宝”之二:绿绕亭。绿绕亭座落在老屋阁东南墙脚下的池塘边,建于元代天顺元年,是当时的西溪南名士吴斯能、吴斯和两兄弟捐资建造的,现在我们所见的为明代景泰七年重建的绿绕亭,亭平面近正方形,梁上的彩绘花纹图案依旧清晰可见,一根根横梁上都刻有一次次重修的时间,可别小看这个貌不起眼的四角小方亭子,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作诗《东畴绿绕》,赞咏过绿绕亭呢!
除了这两个“国宝”外,村里有点来头的古建筑还有:一是宝善堂。宝善堂始建于明代末年,为清代光绪年间状元黄思永的祖宅,院子里面有水池、假山、小亭子,私家园林在古徽州并不常见,黄思永是近代改革大家,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的第一人,也是收集整理甲骨文的第一人,maozedong称赞他是“中国商业第一状元”。
二是溪边文院。溪边文院建于明代后期,原为潜口镇金山下村吴氏家祠,本世纪初移置村里,异地重建,西溪南的望族大姓就是吴姓,历史上名人辈出,有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这吴氏家祠落户西溪南也算是找到了个好归宿。
三是其它古宅。如慰颜府、万泽园、余清斋、丰乐学堂、姚氏古宅等,都是一些有故事的古宅,还有一些近现代的特色建筑,也是有故事的,村里的普通民宅也有破房子、烂房子,反正都是房子,都会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西溪南村为不规则的矩形,村落结构大致呈东西走向,有点像棋盘图案,街如经,巷如纬,东西贯通,南北畅通,整个村落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这三段合称为“老街”,街的两旁有众多的小巷子,使整个村落的道路形似一条大蜈蚣,其中,中街是西溪南村的主动脉,贯穿了整个古村落,站在中街,望整条老街,宛如一条龙,走势蜿蜒伸展,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曲折。
从这些巷子的名字上,大致可以读到这条巷子的过往。
老屋阁巷。这条巷子是村里的“八卦中心”,所有鸡零狗碎的生活趣事、新鲜热络的家长里短,都从这里展开、传播,这里其实就是一个村里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这个现场现在已经转移到绿绕亭了,内容也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常有八、九十岁的阿爷阿婆拄着拐杖,坐于绿绕亭,静静地听着年轻人诉说着村外的故事。
旗杆坦北巷。这条巷子,是众人聚集活动的场所,以前有很多圆形的石墩,每逢重大活动,当地人都在石墩上插满各色彩旗,巷名由此而得,民间的说法是,村中有一富豪吴天行,家里每有喜事,都会在旗杆上悬挂灯笼,昭告乡邻,巷名因此而来;民间习惯称这条巷子为“麻将巷”,因为这条巷子铺设的一块块青石板,就像一张张麻将牌,又刚好是136块,凑成了古时候完整的一副麻将牌,古时候的中国麻将牌只有136张,现在我们打的麻将有144张牌,其中花牌4张和百搭4张,都是近代才加上去的。
祝家井巷。这条巷子,明朝期间有祝姓大族居住,巷北口有一口古井,为祝枝山先人所掘,名叫“祝家井”,而得此巷名,这口井现在看不到了,井的上面已经修建了房子,因巷子首尾两端建有更夫楼,留有打更人夜宿,民间则习惯称这条巷子为“更夫巷”。
西溪南村的巷子很多,古韵都较为浓厚,“门巷乌衣应好在,风韵尚依然”、“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巷子的意境很含蓄,很有想象空间哦。
西溪南村,除了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外,有的古建筑,旧瓶装新酒,已被改造成时尚的酒店民宿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色。
如:荷田里酒店。酒店原址最早是吴家祠堂,后来先后变为崇文小学、人民公社和乡镇政府,如今在保持原有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变身为一家综合性特色精品酒店。
酒店现在保存下来的是乡镇政府时期的建筑风貌,大门上的一颗红五星,毫无悬念的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拥有过的红色记忆。酒店最大亮点是:19间客房,每间都不一样,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格局和设计,酒店最顶层有一个宽阔的露台,可以一览西溪南村全景。
又如:慰颜府·诗莉莉文化遗址酒店。慰颜府是祝枝山儿时故居,共有12栋百年古宅构成,现已被改造成诗莉莉文化遗址酒店,酒店里面配套设施豪华典雅,在这里可以逛私家花园、泡私人汤泉、喝精致下午茶,享受一下轻奢生活,不过!这家酒店给人第一观感不佳!酒店大门是紧锁的,门上贴着小纸条,大意是:住店客人请打电话给酒店,给开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内,换句话说,你不住这里,想进去连门都没有!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很自我的直感,也是很无语!在村里路过几家民宿和客栈,不是被拒绝入内,就是借口客满了不让进,假如进去消费一下,你想咋的就咋的啦!不进就不进呗!第一感觉不咋的,以后也不会来。嗯哼~
村里的酒店、民宿和客栈还是挺多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意选择,如前身为西溪南小学,现改为经济型的特色酒店——望山公社,如明代文学家汪道昆的故居重新设计后,改造成的高端酒店——钓雪园,再如有民宅改建装修而成,既有乡村民墅风味,又有新中式和日式风格,被拍照打卡爱好党青睐的中档民宿——蜜西溪里等等,太自我的那种!就不用选了吧,嘿嘿。
西溪南村还有三座牌坊和五棵古树不要错过。
牌坊。西溪南村的老街上,立有三座石牌坊,由西向东分别是:应龙坊、国宾坊和进士坊,在窄小的老街上,显得格外的有气势,这三座牌坊,教化意图非常明显,应龙坊旨在劝化,飞龙在天,收放自如;国宾坊旨在劝仕,先学后臣,为国效力;进士坊旨在劝学,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其实,这恰恰也代表了人生的三个阶段,生命的三重境界,很好的反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对生命意义的诠释。
古树。西溪南村有三棵古树,一棵银杏树,树龄已有500多年以上了,坐落于上街上的仁德社遗址旁,一棵罗汉松和三棵桂花树,树龄都有300多年以上了,坐落于中街上的荷田里酒店内。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距黄山市中心约62公里,距黄山风景区约46公里,距黄山北站约55公里,距黟县县城约12公里。
宏村,始建于南宋年间,村落采用“牛”形布局: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蹄,从空中俯瞰整个村落,宛若一头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水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古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早开发并红遍大江南北的古村落之一,如今的宏村已经相当的完善,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民居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互为点缀,闲庭兴步其间,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被称为“画里乡村”当之无愧。
宏村的面积约300多亩,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主要看点,八个“一”:一条水圳、一潭南湖、一池月沼、一棵古银杏、一株枫杨树、一座汪氏宗祠、一家南湖书院和一所桃园居;七座“堂”:树人堂、德义堂、承志堂、敬修堂、乐叙堂、务本堂和敬德堂;其中,水圳、南湖、月沼是村中的三处经典景观,至于七座“堂”,建筑结构大同小异,就是主人不同、用途不同而已,还有故事也不同,如果要看全,就是要听全七段故事,如果单看徽派建筑,其实看几个就可以了,要不可能会视觉疲劳。
宏村还有一处汪氏宗族的园林宅居 “乐彼园”,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现在看到的是根据历史风貌重建的,可以说是仿古产品,不看也罢。
宏村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的村落,这个规划具体体现在水系,宏村的这个水系设计科学,精致巧妙,是一套完善的古代供水系统,主要由拦河坝、水圳、月沼和南湖组成。
明永乐年间,宏村人的祖先在村西北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了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将西溪之水引入了村内的水圳,这水圳村民们俗称“牛肠”,总长有1200多米,穿街走巷,九曲十弯,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然后流入由天然泉眼扩大而成的月沼,经过月沼后,又一路蜿蜒向南,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浇灌农田果木后,流回河流小溪,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活水水系。
这条灵动的水系,滋润了整个宏村,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先建水系后建村子,宏村建村者的聪明才智和极富前瞻性,的的确确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
村里有个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水,不得洗涤,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牛肠”里洗涤,这 “牛肠”里的水位,旱时不旱,涝时不涝,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不多不少,十分奇妙。
不得不说,单从水系来讲,宏村就很牛!
月沼,位于宏村的腹地,最早是一处天然泉眼,宏村的先人以此为原点,扩大基址,并开凿池塘,引水入村,经过几代人的艰辛,终于形成了一个以月沼为中心的牛型水系村落。
月沼是半月形状,当月亮爬上来的时候,倒映在月沼中,这种景象太抒情不过了,于是月沼又有了“半个月亮爬上来”的雅称。
月沼为何开挖成半月形,而不是圆月形?这与一位聪慧美丽的女子重娘有关联。
重娘,原名;胡重,被后人尊称为重娘,是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的夫人,汪辛是汪氏宗族族长,常年在山西为官,家中一切事宜,都由重娘做主,宏村的水系系统就是在重娘的设计主导下完成的;当时开挖月沼水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而重娘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凡事都得留有余地,竭力主张挖成半月形,最终听取了重娘的意见,挖成了半月形,重娘还给池塘取了一个浪漫诗意的名字“月沼”。
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厉害的很,女人是进不了祠堂的,但在宏村汪氏祠堂乐叙堂正厅,你可以看到唯一一幅女性画像,上方匾额书写“巾帼丈夫”,立在了汪家三大名人之侧,她就是重娘!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很低,能这样与宗族男性祖先一同被放入祠堂祭拜的,实属少数!可见她在宏村汪氏宗族的地位。
围绕着月沼慢慢走、慢慢看,突然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眼前浮现出了李慕白与玉娇龙在打斗的场景:玉娇龙从屋顶一跃而下,蜻蜓点水,然后持剑飘然而去……,想起来了!这是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一个片段,原来这场景就是在月沼取景的,怪不得这么眼熟。
看月沼,白天看、晚上看和清晨看,有着三种不同的意境,尤其是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月沼和四周的民居时,这个倒影的画面唯美的够可以了!
宏村的村口有两颗古树,一棵是枫杨树,一棵是银杏树,树龄都在500年以上了。
这两棵古树,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巍然屹立不倒,像两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宏村,又似两位仁慈的长者,庇佑着宏村,风风雨雨,饱经沧桑,在村口“站岗放哨”,向来来往往的人们“树”说着历史,启示着未来。
在徽州,大凡古村落,都有古树存在,并保存完好,这与徽州人对古树的敬畏有关,自古以来,徽州人一直有植树、护树、敬树的文化传统,在这文化传统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乡规习俗,像“打锣封山”、“吃饼封山”、“杀猪封山”等等,很好的保护了古树古木和生态环境,这些文化传统至今还在一直延续。
古树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她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记载着时代的沧桑巨变,蕴含的是一种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敬畏、警示的是一种唤醒,宏村和其它的徽州古村落一样,爱树、敬树,还视树为神。
村口的这两棵古树是宏村的风水树,也是这牛形村的两只“牛角”,当地村民习惯把枫杨树称为红杨树,把银杏树称为白果树,并视为“村宝”,当地人的红白喜事,都要与这两棵古树扯上关系,至今还保留着老一代传下来的风俗:村里有人嫁娶时,新娘必须围绕红杨树转一圈,以此寓意两位新人洪福齐天、百年好合,村里高寿老人辞世,入土前必须抬棺围绕白果树转一圈,以此寓意高福高寿、儿孙满堂。
有一种风景叫巷景,有一种风情叫巷情,经过了流逝岁月的发酵,经过了沧海桑田的沉淀,这些古老的巷子,到处弥漫着历史的记忆,到处镌刻着过往的痕迹,穿梭在老巷中,仿佛穿越了前世今生,犹如看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往昔。
我很喜欢串巷子,长长的、窄窄的、弯弯绕的那种,有一种清冷感,然后可以把自己拐晕、拐迷路,然后拐累了,可以靠着高墙、在拐角处小坐一会儿,然后拐饿了,闻到了烧饼的香味,可以寻香而去,大快朵颐,然后拐来拐去又拐回到了起点;然后一边串巷,一边猜想,巷子的尽头是一户人家,还是此路不通,或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高高的院墙之内住着谁,有我认识的小伙伴么,亦或是哪门子亲戚?然后在巷子里大声的歌唱:“听寂静的小巷,叮咛着过往,画面定格在你脸上,而我就站在你身旁,星光静静闪烁,秋千停下了,街巷里没人经过,只有想念在轰鸣着……”,让歌声在巷子里久久回荡,然后这个世界上好像只有你和我一样,无拘无束,落拓不羁,沉浸在串巷子的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乐趣之中。
宏村的巷子,很符合我串巷的条件,所以觉得很有味道,串起来也格外有劲,清晨、白天、夜晚三个时间段,都去串串串了,串出了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感受,清晨的朦胧、白天的幽深、夜晚的神秘,这宏村的巷子还真让我着迷几分,情有独钟咧。
在宏村,有很多有名堂的民宅,其中很有名堂的当属承志堂,堂主是清末大名鼎鼎的大盐商、宏村首富汪定贵。
一是堂名很有名堂。“承”这个字,古字形像一双手托起一个人的样子,字义为托着、捧着、接着的意思,也引申为接受、承担、继续的意思,志:字义为志向、心意、立志的意思,也引申为心之所向的意思;取“承志”为堂名,寄托了主人有抱负、有理想、有志气,取自己继承先人志向之意,或是后人继承自己志向之意,不管如何,承志堂事实上已经成为方圆百里第一家。
其实,从堂名中我们也看到了汪定贵对自己无法成为十年寒窗一朝提名,进阶为“士”的无奈,表达出了徽商身体里流淌的“徽骆驼”的倔强:既然自己成不了大清朝正儿八经的“士”,那必须挺直自己作为“商”的脊梁,所以汪定贵要“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回到老家巨资建造了这座豪宅,在乡亲们面前有了风光的交代;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汪定贵对世人的明志,寄予了后人们能重振徽商,富甲天下的厚望。
汪定贵完成了徽商一代代的优秀传承,家乡读书、外出经商、回乡反哺、置地建宅,实现了徽州人的轮回。据村里老人说,如今宏村子孙后辈里面最发达的,仍然是汪定贵家的后代。
二是布局很有名堂。承志堂是宏村天花板级的豪宅,当年建造这座豪宅据说花了100万两黄金、60万两白银,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价值高达1亿3千万元左右,花费了7年左右的时间才得以建成,整体布局古朴大气、气势恢宏,被专家们誉为“民间故宫”。
承志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有9个天井,7座阁楼,66间房间,136根木柱,66扇门窗,寓意六六大顺,分外院、内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内仓、阁楼、鱼塘、回廊、慈厅、小书房、厨房、保镖房、女佣住室、马厩,还有打麻将的排山阁、抽大烟的吞云轩,以及汪定贵发家后藏小妾的私屋,格局宏大,一应俱全,名堂不是一点点。
三是雕刻很有名堂。作为私宅,无论是前梁、额坊、护板、立柱、斗拱和房门上,包括天井、卧室以及后厅,到处雕刻着精美的木雕 ,并以金粉描覆,让屋内流光溢彩,添加了富丽堂皇之感,怪不得被称为“木雕艺术博物馆”。
承志堂全屋的木雕是由20个技艺高超的工匠,花了4年左右的时间才雕刻完成,每一幅木雕作品都典雅精致,堪称佳作,这些木雕作品的题材大都取自中国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古代神话,都很有名堂,像“渔樵耕读图”、“百子闹元宵图”,像“董卓进京”、“三英战吕布”,像“甘露寺”、“长坂坡”,像“唐肃宗宴百官图”,“八仙过海”,像“郭子仪上寿图”,“九族共荣图”,这些木雕形态逼真,栩栩和生,光从名字上就能看得出这些作品的寓意了。
走在宏村的大街小巷,一扇扇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这些窗,像万花筒转出来的不同的花样,或五花八门,或琳琅满目,又像大画师画出来的不同的画作,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还像音乐家谱出来的不同的旋律,或行云如水,或虚无缥缈。
这些窗,有的敞开着,开诚相见胸坦荡,有的关闭着,云里雾里卖关子,还有的半掩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用自己独有的姿色,撩着来来往往的人。
这些窗,不大都很小,不仅盛下了些许内容,还虚虚实实的透出了窗内的很多信息,这些窗,不奢华都很朴实,不仅耐人寻味,过目不忘,还无时不刻的引诱你心动不如行动的冲动欲望,这些窗,不洋气都很中国,不仅别开生面,小中见大,还给人于一种想象的空间,尤其是那一盏盏红灯笼,画龙点睛,格外惹人。
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看到了窗内的不一般的风景,领略到了这些窗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身临其境到了这些窗展示的独有的个性魅力。
我很喜欢拍这些窗,觉得很有美感,很有味道,很有风格。
我在窗外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在看我,我在窗外拍窗内,窗内的人却在拍我,这样的风景太治愈了!
如果说白天的宏村是一幅画,那么,夜晚的宏村则是一首诗,如果说宏村的白天不懂夜的黑,那么,宏村的白天则懂夜的美,所以,夜游是打开宏村的最佳模式。
当夜幕降临,灯火阑珊之时,宏村的夜生活沸腾了,全村到处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先去一家小酒馆,小酌一下,千万注意不要喝得酩酊大醉,微醺即可,以免影响后续节目,然后走街串巷,东游西荡,顺便买点当地特色产品当伴手礼,然后找一家酒吧,看看现场表演,听听乡村摇滚,午夜时分,再找个摊档夜宵,啤酒+撸串,或在巷弄口,或在小溪边,或在大树旁,然后吹着轻轻晚风,伴着星星月亮,神侃美妙人生,笑谈风花雪月,然后一撸嘴,拍屁股走人,回窝睡觉,这样的一个夜晚,完美!
除了吃吃吃、喝喝喝、玩玩玩外,还可以选择去看一场大型实景剧《宏村·阿菊》,这部实景剧非常震撼,值得一看。
宏村之夜,一半人间烟火,一半诗情画意,一半已入梦乡,一半激情四溢,其实,宏村越夜越美丽,越夜越有韵味。
一般到宏村游玩,基本上都会住上一晚,因为对夜宏村有期盼。
宏村现在的住宿现状,主要分村内和村外两种,因为一张门票三天之内可以任意进出村子,所以不论在村外住宿也好,还是在村内住宿也罢,都不受影响。
由于是成熟景区,宏村住宿的拥有量还是挺充足的,民宿酒店、客栈民居,有精品个性型的,也有普通经济型的,分别散布在村里的四面八方,巷子深处有人家,家家户户有客人,住宿扎堆在一起的有两处地方,月沼和南湖,这两处也是村里最为热闹之地。
我们住的是一家名叫“聚缘轩”的客栈,地理位置在村里后街的最东头,环境比较安静,是一家四合院结构的民宅,感觉这家客栈最大特点:一是鲜亮。整个客栈新装不久,簇新簇新的,看上去一切都很新颖;二是宽敞。无论院子,还是客房,都很宽敞,不压抑;三是古朴。客栈内部陈设,都是中式传统风格布局,显得格外的含蓄沉稳。
这家客栈提供农家乐的,跟老板点好菜,约好饭点,等我们村里溜达一圈回来,热菜热饭立马上桌。老板这个人,挺热情的。
宏村有一座南湖书院,位于村里南湖的北侧,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说起这座书院,还得从两位历史名人谈起。
当年,著名徽商汪授甲与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汪以文,一起游览南湖,两人心有灵犀,都觉得这里环境优美,风水极佳,于是决定合并南湖周边的六家书院,重建一座书院。
汪授甲对汪以文说:“建书院,我出钱,但名字得叫‘以文家塾’。”汪以文觉得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书院不妥,再三推辞,而汪授甲则寸步不让,汪以文也只好答应了。
四年以后,这座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民国时期,“以文家塾”易名为“南湖书院”,一直保留至今。今天,我们仍然能清晰的看到,在“南湖书院”牌匾的后面,悬挂着的“以文家塾”白底黑字的牌匾。
“贾而好儒”是徽商文化的一大特色,正因为徽州人把读书和做官、经商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崇文重教的民风家风,一个个莘莘学子,一代代红顶商人,从书院饱读诗书,开启智慧,走出了精彩的人生轨迹。这南湖书院也成了人才的摇篮,培养出不少名人学士,仅汪氏家族就有:清代诗人汪承恩、汪彤雯,清末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初期国务zongli汪大燮等等。
南湖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现在的书院内还有一个乐彼园,这个乐彼园太平天国时期曾毁于战火,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乐彼园,是上世纪90年代根据历史风貌重建的。
南湖是宏村的精华,她风情万种,变幻莫测,就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面目展现出她的多姿多彩的不同风貌。
南湖是一个人工湖,整个形状就像一把拉开的弓箭,蓄势待发,湖形如弓,中堤如箭,将南湖一分为二,中堤上的圆形拱桥名为“画桥”,站在桥上,遥望东西两个方向,景色迥异,桥的两边碧水清清,荷叶田田,浮光倒影,水天一色,环湖种植着红杨、丹枫、绿柳、黑株和白果五种植物,总共有23棵,除了有固土护堤之外,还暗含五色来仪之意。
南湖的韵致有点像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所以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把南湖称为“徽州小西湖”,借用苏轼的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来赞美宏村的南湖,感觉也很贴切,一点也不过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南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有人说南湖是宏村的一幅画,水墨江南里描绘着浑然天成的山村美景,有人说南湖是宏村的一首诗,平仄韵律中吟诵着百年沧桑的岁月故事,我说南湖是宏村的一场梦,依稀梦境里走进了心灵深处的梦里老家。
顺着南湖边的堤路慢慢行走,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拱桥长堤,古树垂荫,这里远峰近宅,湖光山色,人在画中走,诗在心中留……美的一塌糊涂,叫人惨不忍睹。 傻傻的呆坐在中堤上的画桥畔,吹着习习凉风,静看云卷云舒,做着白日美梦,陶醉美景之中,恍惚间,看见李慕白长衫迤逦,牵着马儿缓缓地走过了自己的身边……原来《卧虎藏龙》的开机镜头,李慕白牵马走镖局,就是在中堤的画桥上取景的。突然之间,想找一匹马,像李慕白那样牵着马儿,风流倜傥,潇洒自如,酷一下!遗憾的是找了老半天,不见马,连牛都没见着,唉!别说牵马了,连牛都没牵着。
评论(0)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