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应该有猪的嘴,鹿的腿,老鹰的眼睛,驴子的耳朵, 骆驼的肩背,猴子的脸, 外加饱满的钱袋。 ——意大利谚语
(本游记为印度游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链接:http://travel.qunar.com/youji/5563004)
杰伊瑟尔梅尔 塔尔大沙漠
瓦拉纳西 恒河
阿格拉的泰姬陵
蓝色之城焦特布尔
恒河夜祭 瓦拉纳西
斋普尔琥珀堡
金色之城杰伊瑟尔梅尔
白色之城 印度最浪漫的城市乌布代尔
高山小镇大吉岭
瓦拉纳西圣河--恒河
加载更多
新浪微博 杨舒涵-YOUNG
微信号 YOUNG861205
先声明一下吧,若是想看那种具体攻略,比如机票多少钱吃饭多少钱住宿多少钱车票多少钱这种的那可以直接关闭此页面了,本人不太会写那种纯工具书性质的攻略,只是简单的直观的把我眼中的印度记录下来, 印度的游记不计其数,我这游记里没有文青的清新,绞尽脑汁挤出点东西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文笔拙劣,望各位看官海涵,若是能帮到大家更深刻的了解印度这个国家,那更好,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印度,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是最好的国度也是最差的国度,一个让你爱恨交织的国度,来过这里的人一般会有两种极端的感受,有的人会一下子爱上这里无法自拔一发不可收拾,而有的人对这里却是深恶痛绝。
印度的国土面积几乎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不过人口却有赶超天朝的趋势,人口密度很大,来印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遍地都是人。印度几乎全民信教,所以宗教建筑保存的极为完好,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不计其数,光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都是十几处,还有满大街的古堡,陵墓,相信初次来印度的人面对着这些都会有些无从下手和不知所措。我在印度旅行了整整三个月,北部地区除克什米尔基本上都去了。
其实印度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可怕,印度是脏乱差,印度就是这个样子,在印度的每天我都时刻提醒自己要淡定,每天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与一些印度阿三斗智斗勇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些,那么这就不是印度了。我从印度回国之后很多人问我印度是不是很乱?是不是总有强奸案发生?我觉得这样说感觉好像整个印度都充斥着骗子和强奸犯,可那些帮助过我的印度人我真的不能忽略。 就像那句,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
如果你出去旅行,那么哪里都有两种人,一种是‘热情善良的老百姓,另一种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赚你钱的当地人,所以印度也是如此。
在印度的三个月里,很多印度人帮助过我,至少我遇到过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比较好。尽管他们对于中国人比较好奇,会跟你拍照合影,会把眼睛瞪的像牛眼睛一样一直盯着你看。印度是一个有点滑稽有点搞笑的民族,如果你去了印度,你会发现印度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很有喜感。一些大户人家会比较礼貌。印度人也和我们一样每天上学,上班赚钱,这些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很丰富,所以很多我们觉得不能接受的事物大都是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
总之一句话,哪里都有好人坏人,只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多注意就没问题。
如果你心中有去印度的旅行计划,那就不要犹豫,不要因为一些可怕的新闻而错过这里美丽的城堡和风景,也许就算你做足功课,到了印度还是会一片茫然。我在印度的时候很多时候头脑都处于很混乱的状态,很多事情都不按常理出牌,但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一切都靠自己分辨,我想这就是印度的魅力吧~
离开印度已经很久了,这篇游记已经写了半年,但是因为各种事情一直一拖再拖。去印度之前我一直想为这次印度行起个名字。想了很久,“印度神”游“”诞生“了。之所以起这么个名字,有两层意思。一,印度神游的”神“,意为精神,我不想肤浅浮夸的走完这次旅程,我觉得走完这次旅程之后,印度的文化 风景 宗教等一系列旅途中的事物本身可以带给我一些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必然是精神层面的。二,印度神”游“同印度神油谐音,与印度阿三们不靠谱的生活态度以及诙谐搞笑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极其搭调,自此,从我抵达加尔各答之后发的第一条朋友圈和第一条微博起,我的印度神”游“系列的旅途见闻也开始了。
注:本篇游记中所有图片均属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游记中图片大部分为尼康单反D90拍摄,部分用国产手机拍摄。因图片太多,也没仔细修,只是简单调了下亮度饱和度。
机票 泰国曼谷飞印度加尔各答的机票八百元左右含税 在曼谷考山路的旅行社订的
签证 印度签证也是在印度驻曼谷大使馆办理的 费用是五百人民币不到 等了一个多星期大使馆才发邮件给我通知我去取签证 我的是老版护照 不知道现在的新版护照能否顺利出签
时间 2014年3月18日--2014年6月18日 旅行时间三个月
路线 第一站 加尔各答-瓦拉纳西-阿格拉-德里-斋普尔-布什格尔(阿杰梅尔)-乌布代尔-焦特布尔-杰伊瑟尔梅尔-比卡内尔(代什诺盖)-德里-瓦拉纳西-西里古里-大吉岭 之后从印度的西里古里关口入境尼泊尔
算上这次来泰国,已经是我365天内第三次踏入泰国的领土了,毫无疑问,对于曼谷,我现在已经很熟悉,可熟悉过后便是觉得无趣,城市里的事物让我觉得司空见惯,并不能给我带来兴趣盎然,相反的是我想快点办完正事,然后离开这里。
我说的“正事”,就是指办理印度签证。
从泰国边境城市廊开到曼谷的夜班火车到达曼谷的时候是早上七点半,我还没睡醒,年轻的列车员便开始叫大家起床了。洗了把脸,清醒了一下,背上背包走出华南蓬火车站,正好看到一辆53路公交迎面驶来,我向司机摆了摆手,车缓缓停下,我跳上车,直奔考山路。
印度驻泰国曼谷大使馆离考山路不算近,看了下地图有将近20公里,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有人说在考山路座2路公共汽车到素坤路站下车,之后走二三十分钟就到了。按照网上查到的信息,我顺利的坐上了2路公交,一个小时,售票员大妈提醒我,素坤路到了。我下了车,按照地图所指,顶着烈日向印度大使馆的方向走去。
印度大使馆在一座大厦的二十二楼办公,我找到它的时候,前来办理印签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过了安检,拿了号码,一个印度阿三让我在等候区等着,我看着手里提前做好的假机票订单和假酒店订单,心中不禁一阵窃喜。听到广播喊到我的号码了,我几步走到工作台前,把护照 和提前准备好的假机票订单 假酒店订单 电子签证表格一起递了过去,一个长相酷似加菲猫主人的小泰妹咧开嘴露出能晃瞎我两只眼睛的牙套微笑着对我说:“two thousand and four hundred seventy five baht”“啊,签证费又涨价了,之前在网上查也就四百RMB左右,现在快五百了”我心里一边盘算着一边递过去五张一千泰铢的崭新大钞。核对了资料之后,小泰妹让我留下邮箱地址,确保我能收到签证通知的邮件,并告诉我一个星期之后才会有结果,要我随时注意我的邮箱,我拿着护照办理印签的附件,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印度使馆。办理印度的签证费用是2475泰铢(495人民币左右),其中包含了签证费服务费等所有费用,但是如果被拒签,签证费是不予退还得,就是说如果真的被拒签了,这些钱就真的打水漂了。
办理印度签证时候遇到了一个广州的男生,他是新版护照,跟我同一天递签的,但是后来据说是被拒签了。
递交了护照之后,接下来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了,我不想在灯红酒绿的考山路呆上漫长的一周等待印签,于是我决定去离曼谷最近的泰国湾——华欣,在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海边安静的住上几天,正好可以趁等待印度签证这几天好好调整一下疲劳的身体,再把一直没时间修的照片修了,把一路的旅行日志整理一下,不能再拖了。
在华欣的日子每天都很悠闲,每天听着海浪的声音入睡,听着海浪的声音醒来,下午就呆在旅馆写东西,要么去白沙滩晒日光浴。华欣3月份的风很大,大到冲浪和玩滑翔伞的老外全都离开了华欣。就这样在华欣过了大概十天,我收到了邮件提醒我去大使馆取我自己的签证,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印度,我来了。
加尔各答(Calcutta)
加尔各答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城市,位于印度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区域,在恒河支流胡格利河的东岸。加尔各答在殖民地时期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也是全印度第四大城市,现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还能看到很多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建筑。宗教文化在这里得不到最大的体现,反而重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北印的三个月里,加尔各答得住宿是我走过的城市里第二贵得,不过吃饭倒是很便宜,让我有点意外。
曼谷时间晚上10:20登机,抵达加尔各答机场时已将近凌晨一点半,因为机场离市区有点远,所以直接在机场的长椅上睡了,想着第二天一早便搭车前往市区,可是没想到加尔各答的机场里蚊子真的是太多了,折腾了大半宿,还没等我睡着,天已渐亮。
加尔各答是我印度行的第一站,这个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城市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印度文化。在机场睡了一夜之后我坐上了开往萨德街的机场1路大巴,一路上看着奇怪的阿三们和围着五颜六色纱丽的印度女人们,心里忐忑不已,时刻准备着应对阿三们突如其来的骚扰,下车时手心里已满是汗。
上车前特意问了司机,到了萨德街时能不能提醒我下车,可是事实证明阿三们果然是不靠谱的。车还没开到萨德街时,司机就提醒我萨德街到了,结果我下车之后问了好几个人都说还要走好远,无奈,只好背着沉重的背包和吉他在三十多度的烈日下步行前往萨德街。
之前在网上查阅的与萨德街相关的信息真的名不副实,说是背包客旅行者的集散地,可是旅馆客栈少的可怜,而且住宿环境真的是很差,价格也非常贵,和国内的七八十块钱的小旅馆差不多的旅馆一夜价格都在两百人民币往上,而且环境真的很不好,选择也真的很少,这还是旅游淡季的三月。最终选了一家地点方便的离主街步行五分钟的旅馆,老板娘人还不错,很热情的给我介绍加尔各答的景点。其实我在加尔各答的五天里真的没觉得这座城市哪里适合出行,来到加尔各答这样的重工业城市无非就是看看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和文化,其他真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旅馆安排好之后,简单休息了一下,洗了个澡,就带上相机出门闲逛了。
萨德街在加尔各答的市中心稍微偏一点,除了小路到主街就是卖衣服鞋子日用品的各种集市和商店,加尔各答博物馆就在小路的出口处左边,非常的近,住在萨德街的话走路五分钟就到了。来到印度第一站就逛了博物馆,只可惜不允许拍照。
给你一个色彩斑斓的印度, 跟着我的脚步看看萨德街的街景吧
到印度的第二天 我本已经做好了拉肚子的准备 可是没想到我的胃太给力了 胡吃海塞了几日均不见难受的迹象 看来旅行真的能让人变得刀枪不入啊 下图均有手机拍摄
印度第一餐
这是印度人最常吃的一种食物 也算是正餐 薄薄脆脆的饼内有很多土豆咖喱 旁边是类似蔬菜汤的一种汤 白色的是类似植物汁的东西 吃的时候用薄饼卷一点咖喱蘸上植物汁 在喝一口汤 很美味
这一餐50卢比 人民币5元左右
喝的第一杯鲜榨橙汁 酸酸的 冰冰的 有点稠 非常解暑
印度的路边摊有非常多的种类不同的小吃
虽然卫生状况堪忧 但是挑干净的就行了
这个东西类似一种饼 甜的腻死人了
方便面
印度的方便面我只买过一次,记得当时是因为找不到汇丰银行无法取钱,所以省了又省,吃了两天方便面。
印度的方便面分好几种,也分地域性,比如加尔各答的方便面就非常的难吃,开水一泡就化了,根本无从下口,干吃的话像在吃一种塑料,完全没有面的味道,但是,当我到达斋普尔以及斋普尔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小卖店里的方便面干吃很好吃,跟国内的小浣熊差不多
土豆咖喱和鸡蛋 土豆羊肉手抓饭 饭是110卢比 咖喱是45卢比
第一次在印度餐厅内吃饭 菜单完全看不懂 全是印度文
所以只好不停的向邻桌观摩,然后参照邻桌的人点餐
好像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种点餐方式还是很受旅行者欢迎的
印度人也十分的爱吃甜食
从蛋糕店到路边摊 形形色色的小吃零食里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部都是甜的 而且甜的腻人 偶尔吃一个还不错
冰淇淋
印度的食物也有很多以大豆和洋葱作为调剂品
烙的饼陪大豆咖喱 洋葱我觉得每餐都应该吃一片
甭管好不好吃 最起码杀菌
当地有很多人力黄包车 拉人力车的车夫通常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生活十分艰辛
一个人座一次也就几十卢比 合人民币才几块钱 但是有很多人力车的车夫看到你是外国人的话也会狠狠
的跟你要价或者耍小聪明 去玩的话自己注意就是了
博物馆的照片是用手机偷拍的
加尔各答博物馆里面的空地草坪
从主街通往萨德街的小路右边有很多乞丐 他们没有家 生活落魄 看见外国人他们就伸手要钱
来印度之前就对印度的小吃路边摊早有耳闻 说很脏 其实看到了真正的路边摊倒没觉得怎么脏 习惯了就好了 好多坐办公室身着体面的印度阿三也会来吃路边摊 只是注意不要喝当地的生水 否则拉肚子很难受的
路边卖烟酒糖茶的小摊
因为我去印度的时候是三月中旬 从三月到九月都是印度的旅游淡季 这个时间段里印度的气候异常炎热
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先榨果汁摊 其实很解渴的 但是要注意卫生
路边的保安
经常去的一家餐馆的老板
餐馆老板对我的单反很感兴趣 让我给他拍几张
可是我镜头一对准他 他就紧张起来
这张照片是拍了好几次才拍好的
鸡肉咖喱 和羊肉手抓饭 老板看我是外国人 给我拿了叉子和勺子
在国内 很多人找吃饭的地方都看哪家餐厅的人多就选择哪家
但是到印度千万不要因为哪家人多就选哪家 要亲自看过菜单或者其他人点的食物之后在决定
很多印度的老年人都习惯这样拿东西
加载更多
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堂是为纪念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加冕成为印度女皇于1906年开始兴建的,于1921年完工。纪念堂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融汇了欧洲古典主义与莫卧儿王朝建筑的特点,是加尔各答为人称道的地标式建筑 纪念堂分两部分展览,一部分英占时期的绘画作品,社会风情浓重,一部分是关于加尔各答的城市历史。这个城市完全是因为英国人殖民而形成,17世纪末年,殖民者最早来到此处时,这里是三个小村庄,后来它成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主要据点,并于1772年成为英属印度的首都,一直到1911年被德里取代。(馆内不允许拍照 不过光看外观已经很满足了)
门票的票价是450卢比 ,人民币45块钱,当然这是针对外国人的票价,当地人只需要45印度卢比。
其实维多利亚纪念堂还是很雄伟很精美的,照片里可能没体现出来,内部的结构和规模也非常复杂,如果对历史有兴趣,那这里一定很合你胃口。
英式风格的弧顶上一定要有个小雕塑什么的,与印度其他建筑物显得格格不入,也显得鹤立鸡群。
印度的乌鸦和老鹰非常的多,但城市里的乌鸦更多,反而鹰却很少。
后院是一个大大的花园,景色非常欧式。
在印度的几个城市都看到了这种鸟,不清楚叫什么,感觉走路姿势很优雅。在乌代布尔也见到了这种鸟。
加载更多
印度的北方城市里很多楼都像图片中的一样,破破烂烂,没有几家住户,和墙上的涂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视觉冲击。
繁华地段的建筑大都是英属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建筑,殖民时期的影子随处可见。
加载更多
逛完了加尔各答博物馆和维多利亚纪念堂,我准备去《迟到的间隔年》中提到的仁爱之家mother house去看看,这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地方一直非常令我好奇,我也很想去看看那里的人们到底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他们究竟怎样看待生死。
第一次听说仁爱之家还是在10年,因为看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得知印度加尔各答存在着这样一个"仁爱“的机构。从那时起,仁爱之家也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不知道在这种地方生活的人怎样看待生与死,诸多的疑问也促使我在加尔各答时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步行大半天终于找到仁爱之家。
仁爱之家是由德兰修女创办的,她的组织有四亿多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于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工,他们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
仁爱之家的地点离萨德街有些远,我步行走了大半天,问路问了无数次,终于在我筋疲力竭的时候找到了,可非常的不凑巧,这里下午关门,因为义工们全部派出去做事了,我想参观一下mother house的小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
去仁爱之家的路上会经过很多类似的小巷子
这样最市井的印度小巷子会让你看到一个最真实的印度
当地妇女在洗衣服
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仁爱之家
圣母玛利亚
问了她们才知道下午是关门的 不对外人开放 义工们也被派出去做事了
现在的仁爱之家和我当初看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时书里描绘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看书时只能凭想象,没想到到了仁爱之家门前看到的仁爱之家有这么大规模,跟我想象中那破旧的样子完全不同,楼也很新,管理也更系统和规范化。
离开仁爱之家回去的路上看到很多地方张贴的小广告:布鲁斯 李~!
加尔各答贫民区
加载更多
萨德街附近有好多有意思的小店 路边小店的留声机
不靠谱儿的阿三们
来印度之前我就对印度的交通状况早有耳闻
加尔各答是很堵的 乱的程度也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 但是接下来的瓦拉纳西就......
加尔各答有三个火车站 在跟旅行社再三确定了是哪一个火车站之后我才上了出租车
网上的照片里经常会看到印度火车上有很多外挂 其实这样的场景太少了 这种场景一般都出现在某某重大节日来临之际 平时是看不到的
印度的当地人一般坐火车都是做最廉价最便宜的车厢
印度的火车站还是很脏的 特别是铁轨下 各种垃圾 老鼠 虫子 大小便 汽油 等等等 而且旅游淡季的时候到了晚上 火车站里的蚊子非常之多 在印度一定要买防蚊水
站台上等车的人们
加尔各答给我的印象完全就是一个重工业城市,除了一些英属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好像就没有什么其他值得可看的了。对于加尔各答,可能它是我登陆印度后第一个游走的城市吧,让我觉得一切都很好奇,也让我特别的小心翼翼。
恒河圣城 —— 瓦拉纳西(VARANASI)
城市背景:瓦拉纳西,印度著名历史古城。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坐落于恒河中游,作为印度的宗教圣地,瓦拉纳西的庙宇超过1500座。印度教圣河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树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被称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为印度教徒所顶礼膜拜。河边有着多个河坛,每到傍晚这里便会举行盛大的恒河夜祭。佛教释迦摩尼初次讲法的地方鹿野苑也在瓦拉纳西,而耆那教的两个教长也诞生在这里。瓦拉纳西现已成为印度教、佛教 耆那教的重要圣地。
瓦拉纳西是古代伽尸国的首都。迦尸意为“光的城市”,相传是在5000年前兴建。在公元四到六世纪为学术中心,十二世纪为古王朝都城。瓦拉纳西古时被称为贝拿勒斯,历史上还有“加西”(意为神光照耀的地方)之称,因地处瓦拉纳河与阿西河之间。1957年改为现在的瓦拉纳西,源自两条河的名称。瓦拉纳西被印度人称为印度之光,相传6000年前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神所建。早在公元前4到6世纪,瓦拉纳西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摩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郊西北方向10公里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僧人玄奘曾到这里朝圣,在《大唐西域记》中对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居民生活、市井繁荣、宗教状况以及风土人情均作了详细描绘。公元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今天的瓦拉纳西虽然城市规模不大,但它却因为印度教和恒河而声名远扬。
印度教教徒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他们深信在恒河沐浴后,便可洗涤污浊的灵魂;死后在恒河火化并将骨灰洒恒河中能超脱生前的痛苦。印度教教徒有四大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圣城瓦拉纳西。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他们将恒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古时恒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湿婆神来到了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浇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从此安居乐业。自此,印度教便将恒河视为圣河,供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也成为了印度教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第二章
从加尔各答到瓦拉纳西的火车要开十几个小时,这段路程我做的是空调卧铺车厢,所以并没感觉到印度的火车环境有多恶劣,真正让我体会到印度的火车的缺点时那已经是后话了。
第一次坐印度火车心里难免有点紧张,我是挨着车门的一个中铺,对面是一家三口,铺位的另一侧上下铺是另外一家三口,因为担心小偷,我把背包放在了铺位的最里面,把鞋子用塑料袋装起来也放在了铺位上,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除了对面铺位的中年男人是个话唠一路上一直在说之外,好像没有什么让我在感觉到不适的了。
一个不经意间我发现铺位另一侧的那位满头白发的印度老者正在打量我,或许是我的一头脏辫吸引到了他,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跟我搭话,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自于哪个国家...... 老者不停的向我问问题,同时也含混不清的向我介绍他自己,他说他叫巴布,家就在瓦拉纳西,他说我像日本人,当得知我也是去瓦拉纳西旅行的时候他问我预定住的地方了吗,我说还没有,想等到了再找,他摸了两下银白的胡须,慈祥的跟我说他在瓦拉纳西有家guest house,由他的儿子经营,说这看了一眼旁边他熟睡的儿子,然后接着把地址告诉了我,说旅馆就在恒河边的某个河坛旁边,价格非常便宜,让我到了瓦拉纳西之后拿着他给我写的纸条去旅馆就提他老人家的名字就可以了,只要400卢比。我接过纸条时还一边点头一边担心这老头是不是骗子,但是后来证明我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防范心理过强导致旅途失去了太多的惊喜和乐趣。后来在瓦拉纳西当我在恒河边看到这个善良的印度老头巴布时我们兴奋的向彼此挥着手,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开心。旅途,就是这样,突如其来的总是那些被你忽略掉的小惊喜。
瓦拉纳西的火车站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充满宗教色彩,有的是破乱零落像烂尾楼一样的不堪,可这些并不会耽误来来往往出出进进的人们,人们仿佛觉得这里本就该如此一样。出了出站口,背上背包,拎着吉他,一边忍受着一旁大小便难闻的骚臭味朝火车站的大门走一边接受着各式各样的阿三打量我的目光,想着先找辆TUTU车带我去恒河边上的达萨瓦梅朵河坛(Dasashwamedh Ghat),等到了这个河坛之后再以这个河坛为中心在恒河岸边寻找住的地方。
下图就是瓦拉纳西火车站 国产手机拍摄
瓦拉纳西的火车站很小,下了火车走五十米就到了大门外的主街,第一眼的瓦拉纳西确实让我很惊讶,街上牛,羊,人,汽车,TUTU车,自行车混杂在一起,噪杂的声音不绝于耳,马路上又乱又脏,尘土飞扬,TUTU车司机们聚在一起一边喝甜茶一边簇拥到出站口揽活,马路中间趴着一头白色的牛,旁边乌烟瘴气遍地的垃圾大小便,臭味刺鼻,可是这头牛依然悠然自得的趴在马路中间悠哉悠哉,几个维护治安交通的警察站在马路边拿着警棍有说有笑的聊着天...... 正当我被眼前这一幕看得呆住的时候,一群TUTU司机涌了过来,非常“热情”的问我要去哪里,住不住店什么的,最后跟一个TUTU车司机谈好了价格,100卢比带我到恒河边,他带着我走到他的TUTU车旁,我把我的背包放到座位上,刚坐好,等着TUTU车发动,只见车门外突然一片尘土飞过,尘土褪去之后一个像熊一样身材的凶神恶煞的印度警察站在了TUTU车旁,手里拿着粗粗的竹子做的警棍,不停的使劲的朝TUTU司机身上打去,愤怒的同时嘴里还不断的飘出我听不懂的印度语,面对突袭过来的管理交通的警察大叔,TUTU车司机一边用手保护自己的身体一边说了一堆印度语反驳警察大叔,我当时真的是不知所措了,已忘记了拿相机拍照。后来我了解到是因为火车站门口不让停TUTU车,这个TUTU司机是为了方便揽活所以违章吧TUTU车停在了火车站站前,所以就有了刚才的一幕。最后,TUTU车司机付出了代价,挨了警察大叔几棒子,送我的路上一个劲用手揉着被打的部位,嘴里还不停的叨叨着埋怨着。我心想,印度人管理交通都这么滑稽,真想笑。
我在瓦拉纳西一直住了有半个月,在这里看了恒河夜祭,去了贝拿勒斯大学,逛了鹿野苑,在清晨赶上了美丽的恒河日出,在瓦拉纳西恒河边的小巷子中和神牛们一起闲庭信步,最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学会了我喜欢的编绳子。
按照图片的顺序,我一个一个讲。
下了TUTU车后,跟着前面的几个西方游客走,因为司机说前面的路TUTU车是不允许走的,所以我只好跟着几个西方游客一起朝恒河的方向走去。游客在岸边的小巷子里走是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印度人搭讪的,有跟你打招呼的,有问你住不住店的,有问你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的,有问你学不学瑜伽或跳舞的,还有问你要不要大麻的。
我跟着前面的几个西方游客到他们预定的旅店问了一下,要一千五百卢比一夜,我觉得有点贵,于是打算自己找。等我把肩上的背包放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因为我不了解瓦拉纳西的方向方位,找的第一家guest house在烧尸庙旁边,只有50米。不过房间倒是很干净,3楼,450卢比一晚。房间的墙全部被涂成了深蓝色,房间里面一张大床,一个床头柜,还有两张椅子,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不知什么原因,虽然这个季节的瓦拉纳西酷热难耐,但是房间里非常的阴凉,很凉爽,只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有点不舒服,但是也说不上来是哪里不舒服,后来我想可能是离烧尸庙太近的缘故吧。
来印度之前,瓦拉纳西对于我来说是个异常神秘的地方,我知道这里脏,乱,差,虽然这种脏乱差已经被印度人发挥到了极致,但我不得不说这里的脏却脏的色彩缤纷,乱的乱中有序,差的让人心生敬畏。瓦拉纳西是我在北印的三个月里见到的最脏最乱最差的城市了。它脏,但是它脏的只是那一块儿,要多脏有多脏,脏的五颜六色,可超出那块儿范围的其他地方却一点都不脏,它乱,可交通再怎么乱却一起交通事故都没有,它差,可是当所有差的事物与当地人的色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你却觉得它差的那么美。
印度人视恒河为圣河,将恒河看作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大多数印度教信徒有四大人生乐趣:敬仰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饮用恒河圣水,结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圣城瓦拉纳西。印度教教徒都认为如果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他们相信在恒河中沐浴,便可洗涤污浊的灵魂,还有,如果死后在恒河上游的烧尸庙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恒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可是由于瓦拉纳西年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与火化,导致恒河的水质发生了严重的污染。
对于瓦拉纳西这座印度教圣城,我心里还是充满了许多的期待和好奇,甚至让我在火车上睡不着。在未真正抵达瓦拉纳西这座城市之前,我在其他人的游记里,网络上看到了许多有关瓦拉纳西的照片,然而最吸引我的就是因宗教而闻名的恒河。而瓦拉纳西的许多看点也因宗教而焕发出神秘的色彩。
瓦拉纳西的恒河夜祭在恒河岸边最大的河坛——达萨瓦梅朵河坛进行。夜祭仪式的程序繁多,场面宏大。岸上人山人海,河面游船如织。在静谧朦胧的夜色中,在婆罗门大祭司的引领下,印度教信徒们颂扬河神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伴随着钟声,鼓声和丝竹声,婉转悠扬的回荡在恒河河面上空。
夜祭时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男女老少,本地人外乡人,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在此沐浴,以求用恒河水冲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浊罪孽,达到远离凡尘厄运死后超脱生死的愿望。印度教徒把用恒河水“冲洗身上的过失”看成是莫大的荣幸和对湿婆神的敬畏之心。
印度教轮回的观念让印度人不仅能够平静的看待生死,也造就了印度人温和、安贫乐道、安于现状,甚至不求发展的个性。这正是为什么“非暴力运动”会出现于印度的原因。印度人的幸福指数很高,他们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恩,是局外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虽然有无数人说印度脏乱差,可我这一路看到的印度人却总是有很多的笑脸。
夜祭开始了。
祭祀台上的婆罗门大祭司
铜铃声伴随着鼓点和丝竹声蔓延开来
人太多了
加载更多
说一说恒河上游的烧尸庙。
我来到瓦拉纳西的第一晚就住在烧尸庙附近的一个guesthouse。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能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我也说不上来是什么味道,总之现在回想起来让我觉得有点阴森。那种尸体与裹尸布混合在一起被烧焦的味道让人会从心底里开始不舒服。可能一想到烧尸庙,自己的潜意识里已经觉得自己开始不舒服了。
烧尸庙不允许拍照。
每次走到临近烧尸庙的地方,总会有人没完没了的提醒你不要拍照。所以烧尸庙没有照片。
印度教徒们相信恒河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而恒河水也可以洁净他们的灵魂,死后可以到天堂永生,所以恒河边是建有多个焚烧尸体的码头,焚化后的骨灰被直接撒入河中。有无数印度教徒跋山涉水千里迢迢的把亲人的遗体运送到瓦拉那西的恒河边来焚烧,还有一些已经知道自己剩不下多少时日的老人干脆到瓦拉那西岸边等死以寻求早日解脱......
不过有五种人死后是不可以焚烧的,一种是婴儿,一种是孕妇,另外三种了我忘记了。对于这种不能焚烧的尸体,他们的家人会将尸体绑上石头沉入恒河河底,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些尸体总会漂到河面上来,所以就有了恒河浮尸。
其实印度的“脏”我个人觉得指的应该是瓦拉纳西的“脏”。
因为我初到印度的加尔各答时丝毫没觉得有多脏,顶多就是比较乱,城市清洁没那么规整而已。可到了瓦拉纳西后,我对印度的印象完全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想瓦拉纳西应该是我见到的最脏最乱最差的一座印度城市了,果不其然,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当我第一次走在恒河边的小巷子里时,觉得真的好脏,好乱,好差,但当我在瓦拉纳西住了半个多月的时候却又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瓦拉纳西的确实“脏”,但却“脏”的五彩缤纷,瓦拉纳西确实很“乱”,但却“乱”的乱中有序,瓦拉纳西也确实很“差”,“差”到无数的人们来到这里观摩它。瓦拉纳西就是这样一座让人爱恨交织的城市,我想,那么多的人对它如此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宗教赋予它的神秘色彩。
接下来随着我看看瓦拉纳西的街景吧。恒河岸边的小巷子错综复杂,很容易迷路,但是巷子里却什么都有,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离恒河越远,路就越宽,交通状况也越乱,我活了二十多年,真的没有见过如此糟糕的交通,跟泰国的交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混乱的交通秩序,但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交通事故。
卖炭翁
这个路口的蓝色大牌子是路标,帮了我不少忙,每次我迷路的时候都是通过找到这个路标来确定方向。我记得好像是叫做维多利亚路口。
加载更多
下面来细说说印度的牛。
看《世界近代史》,曾看到过这样一则记载:当年,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在一支军队里,那些英国军官,明知印度士兵因宗教信仰而不吃牛肉,却故意将牛肉混杂在餐食中,印度士兵们误食
后,愤怒之极,哗然兵变,杀死了那些恶作剧的英国军官们。由此可见牛在阿三们的心中是无比神圣的。
这次在北印待了三个月,亲眼目睹,无论在北印的哪个地方,无论是高楼林立的城市还是烈日炎炎的乡村,牛都是圣物。全印度有83%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神的坐骑就是牛
,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于是,牛在印度便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
圣雄甘地这样说过:“牛是印度千百万人的母亲。古代的圣贤,不论是谁,都来自牛。”
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占人口11%)不杀猪,耆那教徒(占人口的1%)不杀任何动物或昆虫。印度的寺庙不许带有牛皮制作的东西入内,所以我们这些外国游客参观印度教寺庙时,都要脱
鞋光脚才能入内。
由于这些神牛,从小到大一直被人们供奉着保护着,也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惊吓与侵犯,养尊处优惯了,所以,消遥自在的到处游逛时,神态极其优闲,步履极其从容。在印度的任何地方,牛是凌驾于一切法规之上的。不仅不能杀不能吃,还被散放在田野和城市中,自由行走,任何人的物品被它吃了都不能打它,而且还要拔草供养它,这就是神牛的特权。所以,无论在车水马龙的要道上,还是在乡镇小街上,都可以看到神牛在旁若无人地闲庭信步,即使因此而交通堵塞,也没有人上前驱赶,更没有人上前鞭打,司机们都会停下车来,等神牛过去,喇叭也不按。这也成了印度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据官方统计,仅仅在新德里流荡的神牛大约就有4万头。由于禁止屠杀神牛,所以当耕牛年老之后,主人们就将它们散放在外,任其自生自灭,这是流浪牛最大的源头。当然,也还有一些家养的奶
牛白天被放到街头自由觅食,到了挤奶的时候才领它回家,这是利用人们的神牛崇拜来占小便宜了。现在全印度约有2亿头牛,占全世界牛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只要印度教没有没落衰败,那么保护神
牛这一使命也将继续流传下去。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说是印度的牛最幸福,做牛也要做印度牛。
在印度,特别是在瓦拉纳西,尽量还是买瓶装水喝,当地的这种井里打出来的水还是不要喝的好。
历史背景: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是由著名梵学家马丹·莫汉·玛尔威亚建立。玛尔威亚是一位知名的律师,也是一位印度独立运动的积极分子,他认为教育是唤醒一个国家的最基本手段。
贝拿勒斯印度大学座落在瓦拉纳西旧市街南边,创立于1917年,因为20世纪初印度民族意识开始抬头,1905年印度国民会议提案通过,以研究印度民族传统文化而募集资金兴建。在这里,无论富裕或贫穷的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贝拿勒斯印度大学占地非常广阔,里面林木幽深、环境清幽,包括有建筑样式典雅的巴哈拉特卡拉美术馆(Bharat Kala Bhawan)、校舍、学生宿舍和新毘湿瓦那特寺庙等建筑。巴哈拉特卡拉美术馆收藏了迷你精致画、石雕。而新毘湿瓦那特寺庙是当地一位财主捐献的寺庙,这里没有宗教和种姓制度之分,欢迎任何人进入参观。
坐TUTU车去贝拿勒斯大学逛逛
大学正门。
学区示意图
卖冰棍
这个人力车夫很想做我的生意 可是他一点英语也不懂 价格都没法讲 作罢
在印度,如果你步行上街,很多人力车夫会追着你直到你做他的车为止,就像这个老爷子,从我进了大门一直缠着我让我做他的车,可他又不会说英语,连价格都说不明白,后来他半路找了个翻译--贝拿勒斯大学的化学老师,不过最终我还是没做他的车,因为我想步行好好逛一逛这座印度大学。
在印度座这种人力车,座之前一定要跟车夫谈好价格,多少钱,一个人多少钱,两个人多少钱,多少钱做多久,座到哪里,因为他们很容易中途变卦,比如半路他会说很累然后让你加钱。
学校里的一个小博物馆 门票450卢比 果断放弃
景色倒是不错
加载更多
接下来是维什瓦斯神庙。
貌似是两个学生在这里做功课,可我看着觉得像是谈恋爱。
在寺庙二楼独自讴歌的盲人老者 自弹自唱 婉转悠扬的印度教歌曲飘然入耳 让人心生欢喜
寺庙不大 园区布局规整 错落有致 非常安静 很多学生在这里看书拍照
加载更多
出了大学校门之后,混乱不堪的交通,乌烟瘴气的街道,瓦拉纳西,我又回来了
遍地的TUTU车
买水的时候这个小男孩一直跟着我,我拿起水刚要走,他终于鼓起勇气跑过来跟我说:“one photo,ok?" 拍完了给他看,他笑的特开心。
回客栈的路上路过一家乐器店,里面传来动听的乐器声。我十分好奇,于是进去一探究竟。
加载更多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个来自印度北拉贾斯坦邦的纯手工蜡线编制艺术。
在北京的时候我通过朋友偶然得知有这样一种用蜡线编制的工艺,我个人非常的感兴趣,后来直到想要去印度之前,才又想起这茬儿,从朋友那里得知这种纯手工的编织艺术来自于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北部,所以我在瓦拉纳西停留的期间特意留意了这个编制的工艺。
上面图片中这家店,是一个法国女人开的,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我在瓦拉纳西向当地人打听的时候有人跟我推荐这个法国女人,说她可以教我这个编制的方法,当然,是要交学费的,我说可以,于是我找到了这家店。但是在跟这个法国女人交谈的过程中,她非常的看不起亚洲人,后来她也明确的跟我说不会教我,我说为什么,她说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教亚洲人,那个盛气凌人的劲儿我真的特别气不过,可是又没有办法,因为我真的是特别想学习这个技能,所以我又去了第二次,但是她还是以强硬的态度拒绝我了。于是我决定找其他的老师。
在瓦拉纳西逛了无数条小巷子,我有发现有个韩国人也在学习编绳子,于是我问她能否教我,她说她不教,但是她可以帮我问一问她的老师,我说好。于是通过这个韩国人的介绍我认识了我的一个年轻的印度男人,也就是我的启蒙老师,虽然他只教了我两个最简单最初级的编法,复杂的他也跟我说不会教我,我觉得可能是他怕我学会了抢他的生意吧,但是我还是很感谢他,因为在我学会这两个简单的编法儿后,我通过研究那个法国人编的成品自学了其他的编法儿,所以我还是很感谢我的这个老师,虽然他有点小心眼和唯利是图。
下面大家看看我学习的过程和我这几个月编完的部分成品。
其实编这个东西真的非常的费时间,也特别考验人的耐心,无论是手绳还是项链,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选择石头到给石头包边到设计形状到一下一下的编完真的要花费特别多的精力,但是我很开心,也特别的享受这个过程。
因为图片太多了 所以只是挑了一部分 拼成一张大图 大家凑合看一下
下图是我在瓦拉纳西跟老师学习编绳子的过程
蜡线是我在新德里买到的 买蜡线的过程真的是很费劲 因为这项纯手工的编织艺术很多印度人也不知道 不了解 所以问了好多人好多人 终于在新德里找到了买蜡线的地方 当时一共买了十几个颜色 这些蜡线大概有将近二十斤 所以接下来的旅途里也一直背着这些沉重的蜡线
下面这些是我这几个月来编的部分成品 大部分已经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卖掉了
作品里的宝石大部分是我在泰国的月亮之城尖竹汶和清迈淘来的 还有一些就是在印度布什格尔 德里 瓦拉纳西淘来的
完成的作品里的石头种类有很多:黑曜石 拉长石 月光石 寒水石 粉水晶 绿帘花岗岩 蔷薇辉石 苹果石 硅孔雀石 白水晶 青金石 绿松石 虎睛石 红纹石 珊瑚化石....
在瓦拉纳西的日子让我非常的难忘,特别是学习编绳子的那几天,因为刚开始学习记不住编法儿,所以就不停的练习,编完了拆,拆完了编,每天都过得非常的充实。
因为学习编绳子的缘故 我在瓦拉纳西一共逗留了有大概二十天 但其实真正跟老师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不到四个小时 老师教我编制的顺序和方法非常的容易记混淆 也特别容易忘记 而且老师只是教我一遍然后他就喝茶去了 其余的时间都是让我自己练习 后来在旅馆 在喝茶 在火车上 在歇息 吃饭后等一切的空闲时间里我都是在不停的一遍遍的练习编法 加强记忆 一直到后来我可以自如的使用这两种最基础的编法儿编制简单的手绳。
这些作品都是在路上编的 后来回国之后因为事情太多 编新东西编的就少了
粉色蜡线配粉水晶 一个客人跟我定制的一条项链
加载更多
蒙娜丽莎是瓦拉纳西恒河边小巷子里的一家餐馆。这家餐馆在西方人的心里口碑非常的不错,包括我的西班牙朋友在Facebook上还跟我提到说他去了三次瓦拉纳西几乎每天都是去蒙娜丽莎吃饭。店里大都是快餐和饮品,炒面,炒饭,披萨,塔里,每次去都是一屋子西方人。蒙娜丽莎的老板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印度老头,半秃的头顶,黑黑的络腮胡,每次见都是一副开心的样子。他还有一个小旅馆,价格也很便宜,但是我没有去看过。
进入印度之后,我先后在瓦拉纳西停留了两次,一共待了二十多天不到一个月,这一个月中我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是因为得了急性肠炎而一直在客栈里趴着。
说到急性肠胃炎,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食物。
来印度之前,对于印度的路边摊和各种各样的小吃说实话我的心里是有些恐惧的,但不是非常的恐惧,因为我自认为自己的肠胃是非常的“皮实”,这几年一直到处溜达,形形色色的食物我也吃了不少,我的肠胃也一直跟随我承受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对它的抨击和挑战,但这次的印度之行,我栽了。
很显然印度的食物对于那些在城市中生活惯了的人十分具有挑战性,不是说印度的食物有多脏,而是旅行者大都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形成了一个自己肠胃可以接受的食用“范围”,我说的“范围”指的是自己的肠胃可以接受吸收食物的范围。很多旅行者走过很多地方,但是唯独到了印度就得了急性肠胃炎,其实不用大惊小怪,只要自己的抵抗力正常,吃几片肠胃炎的药,很快就会康复,而且康复之后你的身体对于印度食物的再次挑战,就不会再有任何不良的反应了。
因为吃了路边摊,我得了肠胃炎,在旅馆趴了一个星期之后,身体终于痊愈,之后的两个多月里,我的肠胃都没有再次歇菜。
当然,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印度,又想品尝当地的各种小吃,那么我劝你一定要备好急性肠胃炎的药品。不然在印度生病了去药店买药可真的是个体力活,而且印度的药也未必管用。
在瓦拉纳西的日子里,无聊的时候就去恒河边走走,看看阿三们的生活状态。
我想恒河带给印度人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
恒河边很多这样的游船,若是想看上一场美丽的恒河日出或者日落
可以直接在岸边跟船主谈价格,一般是一个小时三四百
板球(cricket),又名木球,起源于英国,盛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
在印度的三个月里,我从没有看到过印度的篮球场和足球场,也没有看到有印度人去打篮球和踢足球,而看到最多运动就是打板球。我第一次看到板球的时候觉得这项运动很像棒球,无论大街小巷,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能看到挥舞着板球棒的身影。板球运动在印度非常盛行,可以没有篮球足球排球,但是不能没有板球。而且无论饭店旅馆或是其他的什么地方,大多数的电视机里放的都是印度的半球比赛,所以可想而知,板球这项运动在印度人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在恒河岸边打板球的印度孩子们
恒河岸边有着大大小小八十多个河坛 每个河坛都有它独自的功用
加载更多
瓦拉纳西 恒河边的小巷子里有非常多的乐器店
如果对某样印度乐器感兴趣 那么你可以联系老师让老师给你上几堂课,按课时收费,一般一堂课一百五十卢比到三四百卢比不等。我学习的西塔琴是每课时220卢比
在达萨瓦梅朵河坛附近菜市场卖菜的印度老者 在他这里买过几个西红柿
等待夜祭开始的神牛
恒河岸边有几家高档的酒店 但是我个人觉得一般
在恒河岸边 再美能美到哪里去
这艘船貌似是为第二天的印度婚礼准备的,非常的漂亮,船身被全部刷成粉色,是两层的客船。
这家卖冷饮的小店 我在瓦拉纳西来了好几次 因为在印度想喝到啤酒很难 所以我总是这个小店买果啤 比印度的啤酒好喝多了 还便宜 一小杯才15卢比
加载更多
还记得我从加尔各答到瓦拉纳西的火车上认识的那位叫巴布的印度老者吗?对的,我在瓦拉纳西恒河边上找到了他开的guest house。后来通过印度老者巴布的儿子介绍,我认识了这个瓦拉纳西的小伙子,清晨五点,他划船载着我看了恒河日出和众多印度教信徒清晨在恒河中沐浴的过程。清晨的恒河平静安详,让人心生敬畏。
加载更多
鹿野苑博物馆展出了当年英国考古队在此地挖出来的大量古董,最有名的当属阿育王石柱的柱头。阿育王当政时在境内竖了无数根刻有诏文的石柱,鹿野苑的这根石柱最有名,柱身依然竖立在鹿野苑内,华丽的柱头被安置在博物馆的门厅里,柱头上刻有4头雄狮,分别面向4个方向,雕刻工艺非常精湛,印度共和国的国徽就是以此为蓝本制作的。
这座博物馆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佛教各个时期的文物展,以及相关历史介绍。早期佛教文物大都是器物或相关的抽象图案,因为佛陀不喜个人崇拜,希望信徒们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早期佛教典籍还记载了佛祖晚年的各种疾病,从中我们知道他患有严重的背痛病,痛苦难当,在肉体层面,涅槃之前的佛陀并不是佛法无边。
佛陀在世时还反对咒语和巫术,认为这是婆罗门教的愚人糟粕,一个人不可能通过念咒达到涅槃的境界,而是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冥想和思考来实现。他还反对婆罗门垄断知识的传播渠道,他相信知识应该被所有人分享,所以他四处开坛讲道,其实就是传授人生的哲学和经验。
换个角度看,佛陀本质上就是一个具备现代意识的学者。他开创的佛教完全不像宗教,不仅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提倡个人崇拜,不搞繁琐的祭祀仪式。他倡导的轮回说可以理解为世间万物都有联系,互为因果,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正确的。他相信人人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和出身歧视;他认为物质享受不能带来幸福,只能依靠打坐和冥想,回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获得心灵的解放。最后这条更是符合现代观念,难怪西方国家正在经历一次佛教复兴,至今方兴未艾。
但是佛教为何在其发源地逐渐的没落了呢?在鹿野苑博物馆我找到了答案。
馆里展出了很多佛像,都是佛教后期的作品,那时的佛教徒们已经忘记了佛祖的遗训,把他当成神供奉了起来,几乎所有的佛祖像都是同一个姿势,同一个表情,千篇一律。
不知为何,博物馆的尽头展出了一尊湿婆雕像,这位印度教的大神足足有3米高,面容凶恶,他正用自己的10只手跟妖魔搏斗,每只手的动作都不一样,每个动作都有讲究。与周围那些佛像相比,这尊湿婆像无论是雕刻艺术还是传奇性都更吸引人。
佛祖,就是败在了这位面目狰狞的湿婆手里。
逛完了鹿野苑,坐着TUTU车回到了恒河边,又看了一场夜祭仪式,之后便回旅馆休息了,这一天走的路太多,太累了。
走回客栈的时候路过一家小小的理发店,突然觉得无论在哪里,都有那么一群努力生活的人。
下面我上传一些在瓦拉纳西用手机拍摄的图片
甜的令人发指的零食
加载更多
瓦拉纳西让我真正的开了眼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在瓦拉纳西停留的这么多天,我无时无刻都在体验着这座圣城带给我的视觉听觉味觉感觉上的冲击,这也让我对于印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看,那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印度人,像印度人一样生活几天几个星期,做他们做的事,想他们想的,吃他们吃的,感受他们感受的,相信无论是谁,都会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不可思议的印度。
终于要离开瓦拉纳西了 下一站前往阿格拉
在火车上睡不着觉 继续练习编绳子
明天就到阿格拉了,朝思暮想的泰姬陵,我来了。
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是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莫卧儿王朝的首都所在地,这里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阿格拉是典型的印度北方城市,喧闹,拥挤。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都市,却屹立着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印度人称泰姬陵为“Monument of Love”。任何的照片和辞藻都无法真正的表达泰姬陵的美和神奇。 阿格拉堡,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与首都德里的红堡齐名。它的古堡建筑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阿格拉是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历史名城,也是水陆交通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位于亚穆纳河西岸。人口约77万。面积4816平方千米。初建于16世纪早期,曾几度成为莫卧儿王朝首都。1566年阿克巴国王从德里迁都至此,建有宏伟的贾汗吉里·玛哈尔宫和亚穆纳河湾头的碉堡。1630~1652年,沙贾汗为悼念亡妃,建泰姬陵。1803年阿格拉为英国吞并,曾为阿格拉省(后西北省)省会。该城是德里和坎普尔之间铁路、公路的中间站,也是连接拉加斯坦及乌塔尔省的交通要地。工业有纺织、榨油、面粉、翻砂、制革、制鞋等。绣花、金银工艺、美术品十分有名。
1566~1658年曾为莫卧儿帝国的首都。阿克巴王于1566年将首都从德里迁到这里后,建有宏伟的的贾汗吉里·玛哈尔宫和亚穆纳河湾头的碉堡。1630~1652年,沙贾汗建有华丽的珍珠清真寺和泰姬·玛哈尔陵。泰姬陵是沙贾汗为悼念亡妃梅达兹·玛哈尔所建的陵墓,历时22年,全部建筑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以和谐匀称、庄严肃穆驰名于世。四角各耸立一塔,陵墓连同台基与塔的高度约75米;这座典型的伊斯兰建筑,为印度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上传阿格拉的图片之前,我先说一下图片的事儿。因为在印度停留的时间也不算短,三个月中我拍摄了非常多的照片,大概一两千张,如果我每张都修的话那么真的是忙不过来,所以我决定从阿格拉开始上传图片的原图,也就是没有修过的图片,大家凑合看,当然我依然会上传一些用手机拍摄的图片。
貌似是遇上什么活动了
应该是结婚
加载更多
阿姬曼·芭奴
沙贾汗的宠妃阿姬曼·芭奴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性情温柔,擅诗琴书画。她二十一岁时与当时为贾汗吉尔国王的三王子库拉姆结婚。
她婚后与库拉姆同甘共苦,行影相随,足迹遍布疆场。1628年,库拉姆经过一场血战继承王位,给自己取名沙贾汗,意为世界之王。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宫中最高头衔 ——泰姬·马哈尔。但是好景不长,1631年,阿姬曼·芭奴在跟随沙贾汗南征时,因难产而死。当时年仅39岁。在她婚后十八年里,共为沙贾汗生下十四个子女。存活的只有四男三女。阿姬曼·芭奴之死,令沙贾汗伤心欲绝,他决定为宠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以表达他对宠妃的思念之情。同时,下令宫廷为她致哀两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1633年,泰姬陵在沙贾汗选中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大花园内开始动工兴建。此处位于亚穆纳河下游,十分空旷,沙贾汗可以从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远远地望见。建筑学和珠宝最受沙贾汗喜爱,因此,他选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艺在大理石上镶嵌无数宝石作装饰。印度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达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师、雕刻师、泥瓦工共计两万多人参与了泰姬陵的建设。此工程选用了印度的大理石,中国的绿宝石、水晶和玉,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宝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泰姬陵(波斯语,乌尔都语: تاج محل ),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莫卧儿帝国著名的建筑,为纪念死去的皇妃而修建的泰姬陵。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东南,亚穆纳河南侧,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从建筑上来看,泰姬陵被誉为“完美建筑”。它和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罗马的大斗兽场、亚历山大墓和圣索菲亚教堂被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
2012年10月,迪拜宣布复制泰姬陵。
泰姬陵是沙·贾汉为纪念他第二任妻子穆塔兹·马哈尔修建的。1631年马哈死于他们的第十四个孩子出生之后,时年39岁。 沙·贾汉极度伤心,据说一夜间白了头发。同年这座陵墓动工修建,当时的许多工匠都是来自欧洲。直到1653年这座陵墓才被建成。当然耗资巨大。有传说,沙·贾汉曾想在河对岸修建一座和泰姬陵一样的,但是黑色大理石的陵墓,但因他晚年遭儿子囚禁,所以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泰姬陵于1631年开始动工,历时22年(另一资料:18年),每天动用2万役工。除了汇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还聘请了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国库(共耗费4000万卢比),这导致莫卧尔王朝的衰落。沙·贾汗国王本原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关于沙·贾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一边为自己建一座同样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传说似乎没有太多的真实性。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奥朗则布(Aurangzeb)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9年后病死)。但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爱妃姬蔓·芭奴的身旁。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子。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际埋葬地之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泰姬陵坐落在一个风景区内,庄严雄伟的门道象征着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圆顶的亭阁。原先这儿曾有一扇纯银的门,上面镶嵌着几百个银钉。这些东西都已被劫走,门是铜制的。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种风格的陵墓竖立在一个底座上,上面饰有光塔,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寺同样的崇敬的心情。这种风格的纪念陵墓在印度北部发展并随之消失。
侯迈因在德里的陵墓于1564年动工,它是泰姬陵的雏形,牢固、威严而不失精致、高雅。17世纪70年代奥朗则布在奥芝加巴德为他的妻子仿造了一座泰姬陵,可是它没有泰姬陵的魅力与和谐。德里的另一陵墓赛夫达贾之墓于1753年动工,被称为是“莫卧儿建筑最后的闪光”,然而它可不是一座人们尽力设法要运河看的建筑物。这些纪念陵墓都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一个大的洋葱形状的拱顶、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这些东西融化在一起,创造出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与孟加拉的总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划的阴谋相比,泰姬陵内珍贵财宝的失窃可谓微不足道。19世纪30年代,他谋划拆除当时疏于管理、杂草丛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运往伦敦出售。只是因为从德里红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买主,这个计划才作罢。后来,在1900年当了印度总督的柯曾重新修复了泰姬陵。
毫无疑问,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艺术的典范。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筑毫无瑕疵,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它不仅表达了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纪念,也是他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去印度之前我只有一个想法:看泰姬陵。泰姬陵就是印度的标记。古印度为什么能建造出这么美丽的建筑?为谁而造?这里又有怎样的故事,抵达印度之前我一概不知,带着这些疑问我站在泰姬陵的大门前,心里抑制不住的小激动。
沙贾汗造泰姬陵是有前提的,他的父亲加汉吉尔Emperor Jehangir(1569~1627年)为其岳父就曾在亚穆纳河左岸用大理石取代红砂岩修建了伊蒂迈德.阿尔-道拉陵,这座伊斯兰教陵墓完工于1628年,也就是我后面的游记提到的小泰姬陵。
三年后拉贾汗在其外公陵墓实样的鼓舞下,举全国之力用22年时间建成了留芳百世的泰姬玛哈陵。四代皇帝加汉吉尔曾经为一个叫阿纳尔卡莉的波斯移民女儿修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上面镌着深情款款的题词:“啊!如若再得一见我爱之面容,我当感激真主直至复活之日。其妩媚的容颜吸引了这位皇帝的目光,最终成为他的皇后,在平定了那次叛乱之后,加汉吉尔病故在由克什米尔回阿格拉的途中。临终前,他表示死后要葬在他的皇后在迪尔库沙的花园里,让这位美貌出众、多才多艺的爱妻时时慰藉自己寂寞的灵魂。
三代阿克巴大帝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将莫卧儿王朝领向了空前的繁荣。而他王位的继承人,莫卧儿王朝的第四代皇帝加汗吉尔,却将他的大权交给了他那聪慧、贤淑貌美的波斯妻子。当时,相对莫卧儿王朝奉行的中世纪伊斯兰教,波斯文化更加先进、文明。在王后的影响与努力下,莫卧儿王朝在绘画、建筑、文学、服装、风俗习惯等方面,在印度文化中吸取和融入了大量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元素,使印度文明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泰姬玛哈陵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作为莫卧儿王朝最伟大的陵寝,它既是印度建筑中最著名的,也是印度文化融合不同传统影响的体现。
从信奉回教的成吉思汗的后裔巴布尔立国起,二代大帝胡马雍夯实国基,三代大帝阿克巴全面开花,四代大帝加汗吉尔和五代大帝沙贾汗,把16世纪的莫卧儿王朝的建筑搞的虎虎生气。同时也伤了国家元气。到第六代就国将不国了。
泰姬陵的清晨
虽然才早上六点多,但是已经检票的入口已经排满了来参观的长队,我买了票也排起了长队,等着一睹这世界古迹之一的芳容。为了避开高峰期游览时间,我起了早硬着晨曦不行前往泰姬 , 一直挨着蚊子咬,印度的蚊子真凶啊
进入了泰姬陵的正门后,这座世界级的瑰丽绝宝立刻展现在我眼前,不由自主的有点小激动,心里焦急的随着游览的人群一步步走向泰姬陵。
泰姬陵签有个人工喷泉,长长的一直通到正门入口,从正门一进来,就是经典的拍照地点,喷泉中泰姬陵的倒影非常漂亮,许多游客都会在这里拍照。
泰姬陵的泰姬二字,是TAJ的音译,为皇冠之意,因此并不能称呼葬于此的亚珠曼德·贝侬·比古姆为“泰姬”。亚珠曼德是沙贾汗父亲贾汉吉尔的第二十个妻子--茉荷茹妮莎的侄女 ,1612年与当时还是库拉穆王子的沙贾汗结婚,被赐予“慕塔芝玛哈 (Mumtaz Mahal)”的封号。入宫19年,苦于多孕,生有八男六女,1630年姬蔓·芭奴在第14次分娩Gauhara Begum时,不幸感染产褥热,死于南征的军营中。 临终前向皇上提出了4个遗愿,其中一项便是为她建造一座美丽陵墓。
加载更多
来参观泰姬陵的人越来越多,在泰姬陵晃悠了近一上午,我准备出发去阿格拉红堡了,走出泰姬陵,坐着TUTU车前往阿格拉红堡。阿三开起车来真是猛啊
阿格拉红堡在阿格拉这座城市的地位仅仅亚于泰姬陵,即使在酷热难耐的旱季,来红堡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tutu司机把我带到红堡大门前便跟我约好时间来接我,之后就去喝甜茶了,我朝着红堡大门的售票处走去。
阿格拉堡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都在市区,做TUTU车就可以到,距泰姬陵约15公里,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又称阿格拉红堡,与首都德里的红堡齐名。这座方圆1.5平方公里的宫堡,外形非常雄伟壮观,城内的宫殿,虽经历漫长的岁月,多已失修,但画梁和墙壁上精巧的雕刻与设计,仍隐约保存着昔日富丽堂皇的风貌。
阿格拉红堡始建于1573年,15-16世纪的莫卧儿王朝.从那位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的后裔巴卑尔立国起,阿格拉就成为首都。尤其是阿克巴大帝(系沙贾汗的祖父)选中了现今阿格拉堡的城址,费了近8年的时光,终于在1573年建成了这座古堡。它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城墙高20米,因全部用红砂岩砌成,在阳光照耀之下,发出刺眼的红色。堡内有著名的 "谒见之厅",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另有贾汗基尔宫(Jehangir's Palace)、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和莫迪清真寺(Moti Masjid,因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而成,精致典雅,故又称珍珠清真寺)等建筑物。
看到红堡的建筑风格和雕刻之精细,真的让我没想到,十五世纪的建筑水平已经达到了如此高度。
加载更多
之前跟TUTU车司机谈好了逛完红堡后就带我去小泰姬陵。之前并不知道还有一个小泰姬陵,但是听TUTU车司机说了感觉很好奇,决定去看看。
印度的“国宝”泰姬陵举世闻名,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印度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小城奥兰加巴德,300多年来一直坐落着一个“小泰姬陵”,不仅建筑风格与泰姬陵如出一辙,更有着一段“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
登上城北的山丘回望,任何领略过泰姬陵美景的游客,都会有似曾相识的触动:无边绿荫中,一座极具印度莫卧尔王朝风格的乳白色宏大陵墓,在四座洁白高塔护卫下,借助蓝天映衬,玲珑剔透、熠熠生辉。可当我带着“印度会有两个泰姬陵”的疑问走近墓园细看,不由得哑然失笑:此陵非彼陵。
这座名为比比卡·马克巴拉的陵墓,虽说园内池塘、水道和笔直的甬道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格局相似,洋葱头般的主墓顶更是几乎雷同,但无论规模、外观和雕塑,都显得“小家子气”。泰姬陵通体由洁白如玉的大理石砌成,光滑如镜,而马克巴拉陵除主墓顶部覆盖大理石外,绝大部分是手感粗糙的白石。泰姬陵墙壁和窗棂等的雕刻巧夺天工,尤其是一大一小两座精美石棺所引出的动人爱情故事,更让人唏嘘不已。而后者许多墙壁已斑驳残旧,主墓中一座满是尘灰的棺材更是形单影只。难怪当地人说,虽说马克巴拉陵意为“贵妇之墓”,但它更像“穷人的泰姬陵”,只能远观,不可近看。
据史料记载,马克巴拉陵建于1679年,与泰姬陵前后相隔仅25年。建墓之人则是印度历史上骂名不断的帝王,一个让泰姬陵两位主人公无法美梦成真的不孝之子。众所周知,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沙贾汉为纪念爱妃泰姬·马哈尔建造的,前后花费数千万卢比,用了22年。国王本想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与爱妃相对而眠。谁知泰姬陵完工不久,其子奥朗则布就弑兄杀弟篡位,害得老父在被囚禁8年后郁郁而终。
奥朗则布当政49年间,统治残暴,致使全国战乱不断,昔日强大的帝国日渐衰落。临时迁都奥兰加巴德后,奥朗则布打算为亡妻建陵墓。虽说“逆子”不孝,但他对父亲为母亲修的泰姬陵还是仰慕不已,可王朝已无力负担第二个泰姬陵的浩大工程,奥朗则布于是下令,陵墓只要大体像泰姬陵就行,一切选材从简。虽说“小泰姬陵”工期只有6年,但工程量依然浩大。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其印度游记中记载,当年曾亲眼目睹300头驮运大理石板的牛车浩浩荡荡向墓地进发的场景。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尔王朝控制范围不断缩小。与王朝的衰败命运相似,“小泰姬陵”也经历了几多坎坷。1803年,印度南部海得拉巴地区的大公吞并奥兰加巴德,一眼看中“小泰姬陵”,下令将陵墓全部拆掉,运往海得拉巴重建。还未等开工,不少预言家就警告,若破坏这座建筑,会惹怒神灵,遭到惩罚。惊恐之下,大公才罢手,“小泰姬陵”逃过了“大卸八块”的劫难。
如今每年10月,奥兰加巴德都会举行以“小泰姬陵”为题的马克巴拉节,吸引了远近不少游客。一些历史和建筑学家感叹,若不是泰姬陵“珠玉在前”,若不是人们倾心于泰姬陵的爱情故事,而憎恶奥朗则布的暴政,“小泰姬陵”还会被更多的人记住.
小泰姬陵的松鼠特别特别多 也不怎么怕人
小泰姬陵跟真正的泰姬陵比起来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风格工艺精细程度都要逊色,但小泰姬陵也有其自己的历史渊源。
加载更多
离开了小泰姬陵,今天的最后一站是到泰姬陵后身拍日落。
绕了一大圈才走到泰姬陵的后面,为的就是看一场绝美的泰姬陵日落。可到达了观日落的地点才发现泰姬陵后面那条河已经干涸,低矮的河床上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杂草。缺少了河流的泰姬陵日落也别有一番壮美。
泰姬陵的日落没拍到,看到一群中国过来的长枪大炮,在拍摄地点高声喧哗,旁若无人的打闹,真的很丢中国人的脸。
拍摄日落的计划泡汤了,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给力,返回客栈休息。
加载更多
评论(4)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