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属安多藏区的核心地带,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藏画的发源地”,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自然风光,同仁的藏传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热贡艺术(唐卡、堆绣、泥塑)、热贡藏乡“六月会”、热贡土族“於菟”舞于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
从7月28日至8月8日我们在同仁一共待了12天。开始我们只计划在同仁停留5、6天,除了参观一下寺院和艺术馆外,还有就是看一眼“六月会”。可没想到“六月会”如此的吸引眼球,觉得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索性就多待了些时日。(这里看点很多。虽然还没开发旅游,游客很少,但有以隆务寺为中心,包括“隆务四寨子寺”的分寺,热贡艺术、热贡藏乡“六月会”等等。虽然我们在这里待了12天,但因为赶上了“六月会”每天都很充实。)
同仁地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古老原始文化保存较好。因为关于同仁的游记很少,所以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吃住。
隆务镇住宿参考:
同仁县城座落隆务河谷,海拔2600米,地势狭长,县城房子建在河谷两岸,作为州府和县府所在地,又是隆务大寺转经、法事的重要宗教场所,镇内各种接待住宿的宾馆、旅店很多,食宿不贵且方便。即使在“六月会”游客相对较多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住房短缺的情况。隆务镇一般宾馆标间的价位在:120-150元左右。
我们在同仁住过的两个比较好的酒店:
热贡诺尔邦旅游客栈:藏式房的标间260元/晚(含双早)。特点是藏式风情浓郁,但因其目前紧挨着一处施工工地,比较吵闹。
时代迎宾饭店(时代大厦):标间238元/晚(不含早)。据说目前是在当地最好的宾馆了。
当地的餐饮:
当地小吃店很多,藏餐、清真餐馆都有,吃饭不成问题。但如果想吃好点的米饭炒菜的话推荐:清雅楼。主营川菜,虽然价格小贵,但绝对用的是真材实料,菜品的味道也很棒。(这么说吧,没发现清雅楼之前,我们吃饭基本是打游击,自从发现清雅楼之后,它就成了我家食堂了)
7月28日我们从尖扎县去往同仁
这里的黄河水还是很清、丹霞地貌也很漂亮。
隆务黄河大桥
一过隆务黄河大桥,就进入了隆务峡谷
隆务峡峡谷曲折多弯,两边山崖险峻,少树木,山体松脆,春夏雨季常常发生滑坡事件,自驾车千万要小心。
加载更多
同仁界
下面的照片有一些是在不同的时间,去村里看六月会时拍的。 均为隆务河两岸风光。
加载更多
隆务河是黄河在青海东部的一级支流,因流经隆务镇而得名,隆务河在群山之间切割奔流和沉积,形成了险峻的峡谷和丰美的山谷田地,河谷两边多丹霞奇峰和绝壁高崖,以及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
看到这个大家就知道黄河水是如何由清变黄的了吧。
这水汇入黄河的结果是……
到达隆务镇
入住热贡诺尔邦旅游客栈。
客栈有普通标间和藏式标间。我们住的是藏式房,在二楼。
楼道
二层的会客厅也可上网
我们的房间:泥塑阁
房间内部
卫生间
青海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区之一的隆务老城区。位于隆务镇东南隆务河谷,隆务河边的一级台地上,隆务寺的下面。
隆务老城区至今已有234年的历史,公元1765年前后,临夏、兰州、循化、保安等地回汉商人常到隆务寺一带经商。夏日仓六世活佛为了顺应民意,动员周围群众在隆务河西岸圈地百余亩,建设商人居住地,分上下街,南北城门各一,建成后将散住在隆务寺周围的商人都安置在城内,形成以商业为主的街区。
老城区民居建筑古朴,布局自然,装饰简朴,依地形高低而错落有致。
典型的五、六十年代的老供销社
当年的印刷厂
19世纪80年代,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隆务老街也成商业贸易的中转站,来自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的商人在此安家。经过历史变迁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在隆务古城老街形成了藏传佛教隆务寺、汉传佛教圆通寺、道教二郎庙、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福音堂遗址汇聚在一条古街上的人文景观。
站在圆通寺二楼远眺,可看到清真寺
老街上的清真寺
里面正在建新的大殿
老城的居民
这是从热贡桥上看老城区
加载更多
新建的热贡艺术馆
新馆还未完工,但部分展馆已开始进行展出了。
展厅的大门
红唐
天文日月星辰运行(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加载更多
街头的虫草交易
十五的月亮
寺前的绿度母广场。
信仰是藏族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里风景也不错,还可看见山下开阔的隆务河谷及隆务古城 。
广场的面对的就是隆务寺的大门
大门右侧长长的转经路
殿堂的檐顶在阳光下显得富丽堂皇
转经的人们
隆务寺大门(门票:50元/人)
门前的石狮子
加载更多
寺内不能拍照,只能拍点建筑了。
马头金刚殿 。这里供奉着泥塑彩绘的铁剑马头明王像,院内还是十世班禅大师住赐过的地方。
隆务寺在历史上几经变迁,如今古老的建筑所剩无几,但那份清净质朴依然非常美好。没有游客如织,只是当地藏民人默默的一圈又一圈的转经,一次又一次的匍匐叩拜。
大经堂门外玩耍的小阿卡
大经堂大门
在该寺众多的建筑中,大经堂是为数不多的地道的藏式古典建筑之一。
煨桑。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
加载更多
隆务寺是热贡的核心,所谓的热贡艺术,无论是唐卡、堆绣还是泥塑,当年都是依附在寺院进行的。
加载更多
在拐角处遇见了它,好忧郁的眼神
隆务寺虽然是藏传佛教大寺,因为跟汉地关系密切,大多数建筑都带有浓郁的汉地古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夏日仓活佛行宫和妙善如意殿。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征,在隆务寺共29个活佛系统,其中夏日仓活佛系统位最高,为寺主,至今已传八世。七世罗桑赤列隆朵嘉措(1916一1978),曾任黄南藏族自治州州长,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委员等职。
不空羂索观音殿。也是出入隆务寺的另一个门。
过廊顶上的坛城
寺北有八座佛塔,称做如来八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而建 。
其他随拍
加载更多
我们到的第三天就是农历的六月十五日,从这天起至八月一日隆务寺及所属附属寺院住夏45天,在此期间妇女一律不得入寺(进入大殿)。而从六月十六日起,六月会也就开始了,所以有一些寺院我们只是看了外观,没有进入参观。
位于隆务镇北1公里处的年都乎乡年都乎村,村民都是土族,蒙古族后裔,是被藏族融合同化了的民族。人口不多,使用藏文,穿藏式服装,信仰佛教,据说祖先由当年蒙古铁骑开疆扩土的年代迁徙到此。但奇特的是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与风俗却又明显与藏族不同。
年都乎古寨和年都乎寺及远处的隆务镇
寨内民居庭院多为四合院式,房屋为土木结构平顶房。
年都乎村又是热贡艺人辈出之地,以制作堆绣艺术品为主,誉称为“堆绣之乡”。村北发掘出马家窑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户大门上贴的画
年都乎村外的山上二郎庙,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在此举行於菟舞。
古寨外的年都呼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公元1665年,经1913年1939年两次维修和扩建。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公元1740-1794年)时期成为隆务寺属寺,除了独占鳌头的大型精美的壁画、堆绣外,还有不少宗教文物弥足珍贵。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年都乎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二郎庙的广场上看年都乎寺全景
年都呼寺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经堂、护法殿、咒经院和毛兰吉昂殿、度母殿 。现存于萨增拉康殿(又称毛兰吉昂殿)和弥勒殿的清代壁画,真实地记录了热贡艺术早期的风格特征,是热贡艺术绘画中的精品。
年都乎寺内藏有一块珍贵的大明石碑,碑文为“王迁仪纪功碑”。这块碑文记载了在今同仁县保安设寨筑堡过程中,王迁仪作为当地的屯首,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此碑对研究地方历史有重要价值。
郭麻日村位于同仁县县城以北8公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青海省唯一被命名的村子)。郭麻日村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古城堡更是同仁地区年代最早乃至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堡之一。
郭麻日古城(原称做李屯),建于明初,是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国策体现。这里居住着屯军的后裔——土族村民。
古城城墙为夯土板筑,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80米,高为11米,根基厚为4米,开东、西、南三门,其中东门为正门以红铜铸造故郭麻日为红色之门。
正在维修的正门
城内巷道宽仅0.8米,最宽的不过2米,窄处只容一人一骑通过,既错综复杂,又相互勾连、呼应;每一个院落就是一个军事防御单元,院墙高达3丈,站在屋顶上,可以用墙头当掩体,射杀敌人,无论进入哪条巷道,躲在哪个门檐下,都会遭到来自三方面的攻击,陷入无处可藏的绝境中,莫名其妙地就会倒在血泊里。
巷道布局星罗棋布,错综复杂,如进入迷宫一般。在此只觉得到处都是无路可通的死胡同,根本无法从东到南、从南到北走出这城堡式的村庄。
郭麻日古城是研究中国古代屯守的经典。
寨内仍有土族人居住
加载更多
古寨南边的郭麻日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麻日寺藏语称“郭麻日噶旦彭措林”,于公元1350年创建,建寺初为宁玛派,于公元1651年由一世夏日仓活佛扩建、迁移到现址并改宗为格鲁派。属隆务寺附属寺院。寺内的弥勒殿、坛城殿、时轮金刚塔是这里独特的文化看点。
我们是住夏开始前一天来的,有幸参观了寺院。门票:20元/人。
寺前的时轮解脱塔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塔高38米,塔身分五层,塔壁塑有菩萨、观世音和35尊般若佛。主塔四周有小塔,塔顶设有佛堂,是安多地区最高最大的佛塔,故又称“安多第一塔”。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塔基周围环绕藏式平顶小屋,内置嘛呢经轮
塔的造型结构独特,一般佛塔都是由内部沿楼梯上攀,而郭麻日塔每层顶檐较宽,可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地层层登顶。
周围有12座小塔
沿塔的外壁上塑有菩萨、观世音和三十五座般若佛像。
站在塔顶鸟瞰
坛城殿外墙上精美的砖雕
殿内供奉主尊坛城为檀香木制成的立体坛城。(经阿卡的允许拍了几张)
坛城,也叫坛场,起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坛城是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并塑或绘以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
殿顶及四周墙壁布满了坛城,香巴拉佛国的各个坛城都得到完善的表现。
郭麻日弥勒殿在20世纪80年代前,是热贡地区最大的未来佛殿,佛高11米,也是泥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而郭麻日寺以木雕艺术最有名,木刻佛像、木刻经板以及经堂、佛殿的建筑装饰雕刻等等,在众多寺院中独占鳌头,形成刀法娴熟、雕工精细、镂画巧妙的艺术风格。
来为我们开门的阿卡
正在建新的佛殿
吾屯村位于同仁县东北部7公里处。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闻名遐尔的“藏画之乡”,也是迄今唯一保留古老名称的寨子。在吾屯村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都会看到正在专心作画的热贡艺人,在这里几乎“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
吾屯村的地标
佛手?还是画师的手。热贡艺人在此最为集中,占全村男子的90%以上,常年从事绘画、展览、销售于一体的热贡艺术品营销活动,而吾屯画师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故称之为热贡文化艺人村。
吾屯村几乎家家画唐卡
吾屯上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的附属寺,始建于公元1645年,以大经堂、宗喀巴殿、释迦殿、弥勒殿等建筑群组成。
公路边就能看到色彩斑斓的吾屯上寺。
吾屯上寺的八塔和时轮解脱塔
加载更多
吾屯下寺与吾屯上寺只有一马路之隔。
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为“解脱八尊佛塔”,全部由吾屯村民捐资兴建
时轮解脱塔,2004年由吾屯下寺经师、画师华藏设计,募资修建。塔高38米,塑有大小佛像221个,塔顶供奉时轮金刚像和肉旦知合阔罗像。
新做的转经筒。上面所有的图案全部是工匠一笔一划手绘而成。
画完的和未画完的
加载更多
我们离开同仁那天,又路过这里,三面阿尼陀佛铜像已露出真容。
在五屯村的热贡画院可免费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展览,还有专人讲解,是系统的了解热贡艺术的好地方。
这里是热贡艺术传承、展销基地。这里可以“请”唐卡成品,或定制唐卡。
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由著名热贡艺人娘本创建于2006年,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主要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创研、培训、制作、销售、展览、收藏和进出口业务等文化艺术活动工作,热贡画院的主要宗旨是“弘扬热贡文化、振兴民族精神”。
这位小哥全程陪同,为我们仔细讲解,解答了我们的不少问题,赞一个!
绘制唐卡是一件非带严肃的事,画师动笔前需专心修行数日,以期达到养性凝神的目的,画师一般都很少在画作上留名,因为他们视绘制唐卡为一种奉献或修行的行为。
唐卡对材料的要求很严,学习画唐卡先要会制作各种颜料,每个学生的第一课都从研颜料开始。
绘制唐卡的传统颜料包括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天然矿物颜料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天然植物颜料,基本颜色是红黄蓝绿白五种,能调制出几十上百种颜色。着色之后是描金,即用金汁把造像再描一遍。用金是热贡唐卡的重要特征之一,描金和最后的几道工序如铺金、磨色和开眼都会用到黄金。金色,画师们称为冷金黄色。是把成色上好的黄金碾成纸一样薄的金片,然后把金片切成细细的丝,再加入碾好的石粉和玻璃粉,用圆石头研磨,同时一点一点加水,最后用清水把糊状混合物中的石粉和玻璃粉冲涮出来,剩下洗净的金粉溶液,就是“冷金粉”了。
黑唐
黑金带彩
加载更多
热贡民族文化宫,与热贡画院类似,也是以唐卡传承、展示为主。(我们去的那天不知为什么没开门)
保安铁城山古城位于保安镇保安村河西铁城山上,距离同仁县城12公里。唐景云元年(710年),吐蕃东扩时,在铁城山筑城,驻军设防,作为东进的前哨。唐天宝十三年(754),哥舒翰击败吐蕃,在原址内建“振威军”。唐至德元年(756),复陷于吐蕃,后铁城几易其主。宋朝时又修筑碉堡、门楼、营房、操场等。元、明、清各朝代加修城防,又驻军防守。
从保安镇尕队村二郎神庙上去。这是从山上看山下的公路和尕队村二郎神庙及上山的路。
这有点像蘑菇
保安铁城山古城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残存的城墙
古城城内呈簸箕形,从东向西倾斜,城墙以红土夯筑,依地形而成,形似雕巢,故又名雕巢城。
铁城山城池依地势修建,周长870米,其中东墙350米,北墙140米,南墙210米,西墙70米。城角筑碉堡,城门筑门楼。只开西门,通道仅为一条狭窄石径。
曾经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上山的路
站在铁城雄关之上,秀美的山川风光尽收眼底。
加载更多
同仁县保安镇城内村,是青海省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唯一的汉族自然村落 。作为一个古老的屯兵之所,城内村被称为边陲屯兵史上的活化石。
城墙周长684丈,东西两面墙各长224丈。南北两面墙各长118丈,高2.5丈,基厚2丈,顶宽1丈。开有南、北两城门,建有城门楼和城墙楼,城墙四角有碉楼。
尙存的部分城垣
清朝都司衙门坐落于城内村中央,是清朝主管同仁地区的军事官员的办公处所。都司衙门旧址占地千余平方米,气势恢宏,建筑精致,是黄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之一。
因为一直作为校舍,所以被保留了下来。
现在好像正在修复。这是从后门看到的新建筑。
明清两朝保安城中的军营不断扩建,至清代末期,保安城约有营房、马房近千间,可见当年保安城中的屯兵之多。清朝末年,这些从内地调来的汉族兵卒们解甲归田,就地定居繁衍生息,遂有了城内村这个纯汉族的自然村落。
加载更多
保安下庄村寺,吉祥兴法寺。
仁县“六月会”,藏语称“周卦勒柔”,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原始风味极为浓厚,至今已延续了五百多年。传说在很久以前,同仁地区有许多猛兽危害人类,后有大鹏鸟自印度飞来,降服了这些毒蛇猛兽,藏语把大鹏鸟叫做"夏琼",为了供奉夏琼神,也为了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隆务河两岸12公里内的藏族、土族村庄都会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每村的活动各有特点,都为愉悦神灵极尽能事,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丰收为目的的,融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的宗族祭祀活动。具体日程少则包括煨桑、请神、龙鼓、舞蹈、祭祀等,多则还有上口钎、开山、小品和山歌等。
农历六月十六日(公历7月31日),热贡地区的“六月会”祭祀活动首先从隆务寺旁的四合吉藏族村庄拉开序幕, 这是因为四合吉供奉着热贡地区最大的神——夏琼神,夏琼山神是同仁众山神的首领。
而后,在隆务河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庄相继展开,各个村子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是不一样的。
因为在农历六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九日只有四合吉一个村子举办,所以这几天我们就在这村了。“六月会”的整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前期准备、正式仪式两个主要阶段。
举行祭祀活动的村庄都有一到两名"拉哇"(藏语,意为神人,汉语称为法师或巫师),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法师被认为是人与神的沟通者,能使神降临附体,代神言事。法师不是藏传佛教的神职人员,因此他的生活完全是世俗化的。
法师是每个村庄“六月会”活动的核心,各项祭神、娱神和化导民众的宗教活动都在法师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完成。“六月会”开始之前,由法师(藏语称“拉哇”)指定人员,成立筹办和主持“六月会”的领导机构,并由年长者为总管,统一组织领导 “六月会”的各项活动。
凡举办“六月会”祭祀的村庄都有一座神庙,庙内供奉着本村和本地区的保护神。隆务河畔,藏族和土族百姓供奉的神有战神、念青神、二郎神、阿尼玛卿神和夏琼神等等。
请神的队伍在四合吉神庙集中,将神请出,然后在法师的带领下抬着神轿(载着本村的保护神“夏琼神”),前往村内为各家请神 。
中间白色服装的是四合吉村的法师
队伍的前面为仪仗队伍,由村中年轻小伙持旗幡,敲锣、击神鼓。
家家户户准备迎请山神
各家院中事先摆好的供桌。供品一般包括:糌粑、水果、鲜花、馍、酸奶、青棵酒、砖茶以及现金等。
盛装的年轻村民喜气洋洋颠着神轿,围着供桌转了3圈。
为各家逐邪降魔,祈祝一年人畜两旺。然后收走供奉。
一家完后就去另一家
就这样,挨家挨户,神轿走遍,神被乡亲们虔诚地请到了四合吉。
加载更多
从农历六月十七到农历六月十九日,四合吉村将迎来延续三天的载歌载舞、场面壮观的“六月会”活动高潮。每天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下午五点半左右,三天里,舞蹈一个接一个,中午也不休息。
第二天早上,“六月会”开始之前,本村的村民们均身着盛装携带献祭的供品前往神庙 。
快乐的孩子们
大家都去神庙了,只留下它看门了
不断的有村民携供品前来
等待开始
加载更多
祭拜过山神之后,激动人心的盛大舞蹈开始了。“六月会”的舞蹈大致分为“拉什则”(神舞)、“勒什则”(龙舞)、“莫合则”(军舞)三大类,每一类由十二、三个节目组成,每一个节目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三类舞蹈中,无论表演哪一种之前,都要由拉哇念经,祷告请神,群众在舞蹈前都要恭恭敬敬地煨桑拜神。
四合吉村以拉什则(神舞)为主。是一个祭祀山神、二郎神、龙神及其他地方保护神的舞蹈,也是一种融本教、佛教、道教等多种信仰为一体的大型祭神民俗庆典活动,目的是祈求各路神灵保佑地方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海螺形舞,意为右旋白海螺,是傩舞中的基本旋转方式,如白海螺般地向右旋转。藏族认为海螺旋纹绝大多数向左,只有少量的向右旋,是稀罕难得的吉祥物。众人旋转踏步,祈求吉祥太平。
跳舞时,队伍由法师的独舞、领舞和舞队的分组舞、群体舞组成,一系列舞蹈节目之间则穿插着煨桑、献祭等祭神的活动。
正式参加者是村里所有的男子和年轻未婚的少女,其他人只是观赏者。
歌舞在仪式中是用来献给神灵观赏的,实际是活动中娱神娱人的最重要内容。
村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熏陶
加载更多
最后一天的下午,“六月会”即将结束时,恭请山神回大殿。
之后全体村民(已婚妇女除外)上场手持鲜花起舞,达到高潮。
加载更多
“六月会”融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充满了神奇与欢乐,是一种带有浓郁原始遗风的宗教祭神仪式,已被入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祀仪式是“六月会”中的核心部分。该仪式在各村整个仪程中始终贯穿。祭祀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白祭”、“红祭”等。
白祭又称为素祭,素祭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主要在桑台或桑炉中引燃柏枝,上面覆以青稞或糌粑白酒等食物。在“六月会”上时令瓜果、糖点、乳酪制品,各类面食既是供品又是祭品。等“六月会”即将结束时,人们将推起或如小丘或如城墙般的桑垛,引燃后,便将所有的供品倾入烟火中,敬请神灵享用。浓浓的桑烟将传达人们最真心的祈愿和祝福。
之前四合吉村的祭祀仪式就是白祭。
红祭又称荤祭。有些村落要宰杀活羊,以其脏器及首足来祭祀神灵。准备好的献羊,将被择吉时宰杀,其心脏等物将供奉于神位前,而将肢体置入桑台或桑炉焚烧,敬献神灵。荤祭因所祭祀的神灵对象而异,如对作为善神的阿米夏琼山神则绝不能杀牲血祭; 阿米年钦山神则喜欢荤祭,所以必以杀牲来供奉之。此外“血祭”和“插钎”也是红祭的重要表现形式 。法师血祭是法师祭祀神灵时最为隆重的仪式。
(提醒:以内容可能会使人看了不适,胆小者跳过)
介绍一下红祭
1、羊祭。因该仪式与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相悖,由于寺院活佛的极力反对杀生,改用糌粑酥油塑成羊形置入桑火中祭祀。
保安下庄村的羊祭
2、开山。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带着浓郁的古老“巫术”的气质。
保安镇尕队村的法师
3、上口扦。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插钎的意义在于,每插一根钎子,就代表了向神献祭了一只羊。
保安镇保安下庄村的上口扦
4、上背扦。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让扦子自己脱落。
保安镇保安下庄村的上背扦
由于从农历六月二十日开始隆务河流域的许多村落都开始了“六月会”,每个村落都各有特点,只可惜分身无术,只能有选择的去几个村子。这些村子的活动大部分都在下午1、2点开始,6点左右结束。具体时间在当地现打听为准。
下面是我们这几天去的村子,为了便于观看,不是完全按时间排序。
年都乎乡年都乎村。请神仪式。
这是土族村落年都乎村的二郎神庙,这里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的跳於菟活动。
在古代,老虎又名“於菟”,土族人相信老虎图案可以驱除邪恶,并带来好运。有兴趣的可百度一下。
仪式即将开始,敲锣召集人了
同时开始煨桑
各路神仙聚齐了。年都乎村共有五尊神,即念青神、夏琼神、二郎神以及阿尼玛卿神和其子战智神。
年都乎村的法师。法师在仪式开始时都要到神庙里经受“神灵上身”的惊人一幕。神庙内,只见法师在神像前突然全身一震,状甚痛苦,神智迷惘继而发狂,过一阵又猛然抖擞,威风上身,仿佛神力无边了。法师在神力附身之前,要经过痛苦的神灵上身仪式,甚至会昏厥。
加载更多
保安镇的尕队村。
二郎神庙
在神庙前集合,准备上山祭神
开始祭“拉泽”。鞭炮齐鸣,隆达连天。
祭神的同时,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法师“发神 ”后,就无“我”了,进入神灵附体的状态。
祭神结束后回到广场上
开始上口扦。法师捏着小伙子的腮帮,迅速的将钢钎穿过面皮插入口中。
都争先恐后地请求法师给自己插钎。
令人不解的是“上扦”者毫无痛苦之感,个个神请坦然。
加载更多
我们先去的保安下庄村。被告知今天都去保安镇的哈拉巴图村活动。跟着下庄村的车,一路到了哈拉巴图村。辛亏跟着这车,哈拉巴图村还真不好找,这村在地图上没找到。
哈拉巴图村村庙。保安镇的三个村子(尕队村、哈拉巴图村、保安下庄村)联合活动。
在整个六月会期间,要一直不停地煨桑
哈拉巴图村法师
打谷场,模拟农作物丰收后,打谷的场景,寓意丰收。
加载更多
上口扦
上背扦
赤裸的背上被插上一根根钢针,旁人看的足以心惊肉跳。
“上扦”的人非常平静,脸上看不到一丝痛苦的表情。
加载更多
当法师率领大家舞蹈至一定时间,便回到神庙里,向神叩拜、念经、作法,祈求神灵保佑。
法师口中喃喃有词,即传达着神的旨意。
兴奋,幸福的孩子们永远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加载更多
保安下庄村,祭“拉泽”仪式。
保安下庄村法师
和酥油羊同时烧掉的还有大量的美丽的锦缎,酸奶,哈达,蜂蜜,水果和大量的粮食等贡品。 其品种之多,价值之高,连围观的老外(欧洲人)都心痛不已。
加载更多
从保安镇的尕队村回来路过,看了一部分。
加载更多
只看了一部分,据说也是隆务镇的几个村子联合活动。
祭祀
在整个六月会期间,要一直不停地煨桑。
加载更多
“六月会”的可贵,在于是村民自己的节日,不管外面的游客来也好,不来也好,村民们都会以虔诚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因为“六月会”早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请神、祭神、敬神、谢神,希望得到神的护佑。他们通过“六月会”,期盼一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平安、人寿安康的太平盛世。
评论(5)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