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初的时候,我在家里铺开地图,抱着从未改变过的雄心壮志,只一眼就决定一定要踏足这个偏安一隅的美丽南亚小国……
这趟旅行是在7月份成行的,那时候斯里兰卡的雨季即将过去,旺季却还没有到来。那10天里我好像走到了世界的另一头,见到的听到的一切都是新鲜。后来我回了家,再后来兰卡迎来了旺季又送走了旺季,可她的风情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这篇早该写好的游记就这么一直拖着没有动笔。几个月过去了,我越来越觉得当时的种种感受和所见都必须要化成文字留下来,就算是写给自己,也要用来对抗时光和遗忘。
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对待一段旅程之后的梳理,不知不觉写了很长。动身之前读了不少书来了解狮子国的过去与今天,我觉得也有必要把读史的感受写一写,让更多的人看到的锡兰风光更多一层人文的色彩。感谢你抽出耐心读下去,感谢所有收藏,点赞或者回复的人的支持,希望这些文字不会浪费你的时光。
这里的城市普遍像是中国村镇,这里的食物单调没什么绿叶菜可以吃,这里的城市晚上8点以后就会集体熄灯。
这里除了大城市完全找不到一家麦当劳,这里的公交车甚至都是别国淘汰下来支援送来的。
这里没有泰国的享受,更没有台湾的暖意。
但就是这个只有两个台湾大的岛国,有狮子岩的壮丽,有霍顿的辽阔,也有加勒古城墙下波光粼粼的静美。
这里也有自己的情调。原来看不懂的虔诚、达观、热爱,渐渐都懂了。
我到了这个我先前想都没有想过会来的地方,这个国家的名字叫斯里兰卡。
这是一个不能浅尝辄止的地方。
每一次看到那块“Arrival”的指示牌,都是一番新体验的开始。
激动、期待、紧张。说不好的感觉。
斯里兰卡可以申请电子签证ETA,非常方便。
其中有中文页面可以选择,不过只有查询和介绍页面,申请页面依然只有英语。
网站上可以申请30天单次/多次旅游签证、7天/2天过境签证和30天商务签证。费用在网站上都有表格明示,一般30天单次个人旅游签证费用是30$。
申请过程不需要提供任何资料,只要把姓名、护照号、信用卡信息等仔细填好后就能直接通过。出现提示申请和付款成功的页面之后,一般10分钟内就会把电子签发到填写的邮箱当中,非常靠谱。临行前只要打印出来即可。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大使馆或者找携程什么的办理纸签,价格会稍贵一些。
以我的实际经验为例。7月并不算斯里兰卡的旺季,机票等开销还算比较便宜。
北京飞往斯里兰卡,有斯航、亚航以及国外其他航空公司,或者国内的航空公司可以选择。
相对来说亚航的价格肯定最便宜,在吉隆坡转机,整体时常并不算太长。不过就是出发时间一般都在深夜。如果提前预定,价格最低一般能在2500~3000上下。我这次并没有订到最便宜的机票,往返3500¥。
斯航是斯里兰卡的主要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直飞首都科伦坡的航班,价格(没有特价促销时)一般在5000~6000左右。
国内外其他航空公司从北京到科伦坡的航线一般也要经停不同的城市,价格也多在3000~6000区间内。
斯里兰卡的通行货币为“卢比(Rupee)”,
卢比与人民币无法直接兑换,因此只能在国内换好美元,再到当地兑换。
人民币兑斯里兰卡卢比的汇率约为1:20,换算是只要去个0再除以2即可。
兑换方面,科伦坡机场给出的汇率还是不错的。如果用银行卡在斯国内的ATM机上取款的话,承认银联的ATM只有Commercial Bank一家银行的机器,在国内各大城市中都有,还是很方便的,而且取出来的钱大小面值都有,非常人性化。
关于其他途径的兑换我没有试过,因此也不是很了解……
电话卡在机场都可以办理。其中最大的亭子也就是斯国最大的运营商Dialog。Dialog的卡我的使用体验非常好,在各个城市使用无碍,且话费非常便宜,打回国7卢比每分钟,每次挂电话后都会有短信提示花费和余额。
在机场办理Dialog的卡要交1350卢比,卡里面包含了800卢比的通话费用,1GB上网流量还有70条国际短信。平时我偶尔往回国打一个电话,白天在酒店外用流量上网查地图,正常使用10天还富富有余。
其他运营商我没有尝试,具体也不是很了解了。
1、气温:7月份,沿海城市短袖短裤,努瓦勒埃里耶(霍顿平原)一定要装备抵御4度气温的厚秋装(在霍顿还要记得带伞)。
2、时差:比北京晚2个半小时。即北京时间-2.5小时。
3、语言:斯里兰卡通行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英语在国内90%没问题,可能有些老人会不懂
在做功课时我们发现,要玩好这么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国家10天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得不放弃了也做过很多功课的很多中部古城以及东北部的贾夫纳、亭可马里等城市,只选取了包括首都科伦坡在内的西南部路线。
东、西古城里洁白的佛寺圆顶沐浴着晨光、贾夫纳城内战争留下的疮痍……都是非常值得瞻仰和朝拜的。迫于时间,我们只好把这些留在记忆里,等待下一次旅程的到来。也许,旅行的意义和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在这样的一个个遗憾当中渐渐丰满起来的吧。
心中一直放不下对摄影的喜爱,不过无奈技术却一直不精..
相机:Canon EOS 550D 辅助和作图:Photoshop
游记的背景音乐是创作于英国殖民时期的著名斯里兰卡歌曲《母亲,斯里兰卡!》。优美的旋律和渴望自由独立的情绪使得这首歌迅速流行起来,曾有一段时间还当过斯国的代国歌。
七月份北京最热的时候,我在南亚的一小片陆地上,徒步了15公里,站上了霍顿平原的世界尽头,看到断崖齐生生的陷在了云海里。清晨只有4度的空气和裹身的大雾让我几乎说不出话。后来雾慢慢散了,世界仿佛从断崖之下得以延续。再后来,我坐在加勒古堡的城墙上看海。那天的海很静,静到仿佛忘了百年之前就在这墙根下还是一片硝烟滚滚。我转头就能望见古堡的钟楼,可钟楼好像也忘了时间,但我又好像拥有了所有时间。
提起斯里兰卡,大部分人可能都只停留在那个熏香礼佛宝石遍地的想象当中,少数了解的多些的,恐怕也只知道那个曾经威震联合国的泰米尔猛虎组织在这片土地上种下过恐怖主义的种子。但如今硝烟散去,斯里兰卡终于又露出了她静谧、动人的一面。
在中国人眼里,斯里兰卡左不过是个小岛,总算不上什么大国。但斯里兰卡却从恬静小镇到高楼大厦,从沙滩到平原无所不包。虽然沙比不了邻居马尔代夫,山也全不及国内,但要想经济地走上一圈,再想兼顾一下自然景观和人文体验,斯里兰卡一定是你的选择。
狮子岩——一座几百年前人工开凿的山中宫殿。如今宫殿中富丽堂皇的一面虽再不得复见,但怀着毅力和敬畏登上顶峰时的畅快却依然难以忘记。
佛牙寺——康提,斯里兰卡的“中央省”,一座供奉着佛牙舍利的宗教之都。在这里,我看到的是脸上写满虔诚的人们,在许愿灯前或是舍利的佛堂之下默默祈祷。一座古老的佛牙寺似乎承载着斯里兰卡人信仰的重量。
霍顿平原——清晨4点多爬起来只为看这山中雾海的奇景。在4度的气温中只得加紧脚步,10多公里后终于到了“世界尽头”。随着天色渐渐亮起来雾也慢慢褪去,世界仿佛也一下子开阔了起来。这幅景象,不知道写过《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村上春树看过又会作何感想。
亚拉公园——又是一个天没亮就爬起来的日子,我们摸着黑钻上卡车,一路颠簸仿佛穿越了时代来到了旷野。在这里我们被鹿群围观,被小象跟踪,我们观察孔雀不开屏时的悠闲,循着猎豹的足迹一路追逐。心中多少被磨平的野性又被点燃。
美蕊沙——斯里兰卡之南还有这么一片地方,在这里可以和印度洋最亲密的接触。在霍顿平原感受过自然的壮美,在佛牙寺观摩过人文的传承之后,听听涛声,看看夕阳,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地方能让你把一切琐事抛在一边。
科伦坡——作为首都,科伦坡的确算得上是斯里兰卡最繁华的都市了。从康提到加勒再到科伦坡,仿佛是历史加速的演绎。霓虹灯下掩映着的是斯里兰卡现代化的一面,真想就这么一直流连在夜晚的街头。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说斯里兰卡人“形貌卑黑,情性犷烈”。只有前半句我还可以勉强同意。一个地方纵然有再棒的风土,最让人爱的终于还是人情。我在康提的时候,穿着一袭白衣的大叔在佛牙寺门口卖礼佛用的鲜花,康提湖畔金色的夕阳照在他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圣;寺里的许愿灯前,也有父母抱着婴儿祈祷。借着烛火的微光,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真诚;我去吃饭的时候,招待我们的是一个同龄的兰卡小哥,我告诉他我来自中国我爱斯里兰卡,给他讲了旅程中的故事,而他的眼里闪出的是既自豪又艳羡的光,于是我便知道了他懂我;我住的家庭旅馆里的老板也很可爱,他跟我说,放弃城里充裕的生活,把房子盖到绿意葱茏的山上是他做过的最对的选择,而有这种勇气的人委实太少了。
斯里兰卡谈不上富裕,其实这里2008年才刚刚脱贫,14年初才摆脱发达国家扶助。但和其他很多并不发达的国家一样,斯里兰卡人也有着自己的幸福。他们很热情,很友好,我坐在tutu车上,司机总要讲讲他和中国的渊源,或者给我普及斯里兰卡人民为自由奋斗的历史。在从康提通往努瓦勒埃里耶的茶园火车上,几个当地小伙子抱着腰鼓又敲又唱,好不热闹。他们脸上的微笑,那不是因为经济后进,那是因为信仰强大。
出于礼貌,我大都会在征求过同意之后才会拍照。镜头前的斯里兰卡人笑得都很自然。俗话说相由心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坐在城际火车上的时候,铁道旁总有孩子朝我们边喊边招手。当时车上还有个小哥,倚着窗子静静的陷入沉思,我都不愿多想他在想什么,只觉得这幅画面太美,有时候都不似真实。当然,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一路上,太多擦肩而过的人我不认识,他们背后的艰辛和喜悦我也不了解,但我知道,他们一定也像这个美丽的地方,一定爱过,也一定被爱过。
饮食习惯皆因地缘而产生。斯里兰卡紧挨印度,自然饮食习惯也和印度类似。
说实话,斯里兰卡餐馆里菜的种类、做法都不太丰富,原料除了粮食、肉(以鸡肉、牛肉为主,临海地区有鱼、虾,菜单里有猪肉的地方却意外的并不多)以外,蔬菜的种类很少,绿叶菜更是鲜少见到。我在康提时逛过一次超市,只见到了白菜、茄子、萝卜、豆角等,几乎一只手可以数完。做法也并不多样,几乎全国的餐馆菜单上你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我会在下面细说。不过口味方面其实我还是蛮喜欢的,甜、辣两种是少不了的味道,却没有泰国有的菜那样甜到腻,辣椒在味蕾上的触感也恰到好处。
斯里兰卡的咖喱饭和中国人印象中的并不同,首先它所谓的咖喱并不是浇在米饭上面的,而且也不是黏糊糊的一片。斯里兰卡的咖喱分几种,在菜单上会写明Chicken Curry或者Fish Curry等等。咖喱很稀,但是味道却很浓,肉和香料的香味都融合在了里头。根据口味,自己控制量浇在米饭上,第一顿饭,我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味道。
Kutto,或者叫Kutto Rotti,在中国有个更大众化的名字——铁板炒饼。不过这斯里兰卡炒饼做起来气势惊人,光站在餐馆门口就相当于看了场刀下的表演。厨师把铁板预热后,就拿起一块粗略切成条状的烙饼铺在板上,再抓上几把配菜,旋即抄起两把菜刀交替大剁特剁,咚咚咚的刀声至少传遍半条街。手起刀落之间配菜已熟,饼香四溢。
Kutto也分多种口味,包括Chicken Kutto,Fish Kutto,Beef Kutto等。一般,店家会单独为你提供一小壶辣酱供你自己加,不加的话Kutto也会稍有一点点辣味(这就是斯国人眼里的Completely not spicy)。这儿的辣酱味道比中国的香,如果你无辣不欢,就一定要好好品尝。
下图是我在科伦坡一家餐馆吃到的Shrimp Kutto。可能是接待外国游客多了,这家的Kutto的的确确是“Completely not spicy”(当然可以自己加辣酱),而且味道甜的恰当,简直在舌尖流连忘返。
炒饭和炒面大概是全世界最有普适性的主食了,不过各国的炒饭炒面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斯里兰卡的炒饭炒面和前面说过的Kutto一样,配菜种类不多,主料也一样是鸡肉牛肉一类。这里的饭和面都炒的很干,口感很好。
斯国超市里的菜市场。绿叶菜的种类少的可怜。
和蔬菜全然不同,斯里兰卡的水果种类的确够多。大串大串的葡萄、连枝挂起的黄绿香蕉、苹果、橙子、山竹、芒果、草莓、红毛丹、黄金椰子……阳光之下,水果摊子成了最惹眼的地方,水果开会好不热闹。
斯里兰卡的水果都论克,或者论个来卖,价格十分便宜,味道也相当不错。(不过我总觉得这里的芒果是不是味道过重了,总之比较喜欢中国的芒果)
要说苹果香蕉什么的再不稀罕了,黄金椰子可以说是斯里兰卡的招牌,在每个城市几乎都能见到买椰子的商贩。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黄金椰子在不同的地方价格差异也很大。我在从努瓦勒埃里耶通向亚拉的乡间小路上第一次吃到了这久闻其名的椰子,30卢比(1.5RMB)一个。老人利落的手起刀落,插上吸管,椰汁十分清甜。椰汁喝完后,我们让老人继续把椰壳砍开,壳里厚厚的奶白色椰肉看起来也很诱人,吃到嘴里伴着奶香,口感软糯。不过可能是因为甜香太浓,我吃完半个椰子之后,觉得稍有点腻……
在斯里兰卡各种小卖店小超市中我也买了不少零食。味道就像是10几年前我小时候在小区里追跑打闹的时候一掀门帘在小卖部里买到的一样。果蔬汁和鲜牛奶并不太好喝,巧克力饼干甜的生硬,草莓奶和巧克力奶的味道还是不错的。
尼甘布是离科伦坡国际机场最近的海滨小城,大部分从科伦坡下飞机的旅客都会来到这里。尼甘布分市区和海滨,市区内购物什么的会更方便些,不过我为了能快些看到印度洋,自然选择了海滨。
Hotel J是当地三星级的酒店,依海而建,设施比较齐备,网络也还不错,庭院里面对印度洋设有泳池。不包含早餐(早饭一人55RMB,相当不值),总体体验还凑合。
康提城市比较大,住宿也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市内,离康提湖和佛牙寺都比较近,一块是康提市区旁边的山上。这里位置比较偏,往返市内不是很方便,不过价格适中,家庭旅馆居多,而且一般都装有大落地窗,可以俯瞰康提。
这家旅馆房间不多,其实也就是老板的家。房前有一片小花园,花园中开放着一个小泳池。虽然每次去市内都要坐车上下山很不方便,不过好在这家旅馆的房间小而温馨,老板大叔也很亲切,跟我说如果买了菜可以在他家厨房随便做,晚上我坐在大厅落地窗前观景的时候也总来聊天。
旅馆包括早餐,这家的小哥很可爱,有点不太爱说话的样子,但是看到我们的面包没有几片了会不断的再烤再加……
努瓦勒埃里耶是个很温馨的小镇,甚至可以说是我全程最喜欢的地方。城镇很小,徒步就能横穿,所以住在镇上的什么位置其实都不重要。
这家酒店其实我很不满意,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大概就是它的位置不错,居于小镇中心,没走两步就能到达商业街或是景点,再加上老板人还蛮不错,清早4点出发前就已经把早餐打包准备好。但是这家的房间貌似是不同档次的差别巨大,我订的普通房看起来很不干净,晚上如果稍晚点洗澡就会没有热水,整个房间,以及床上的毯子都显得很潮。
因为实在不忍直视就没留下照片...
亚拉和努瓦勒埃里耶一样是个小镇,来到这里的人基本都是为了第二天清晨去亚拉公园的。亚拉小镇没有努瓦勒埃里耶那么温馨却也是一派祥和,酒店档次普遍中等,选择还是比较多的。
酒店坐拥Tissa湖边,位置方便景色非常美,尤其是夕阳西下时分,打开房间的落地窗仿佛就能拥抱夕阳。酒店在湖边设有露天餐厅和游泳池,但觉得维护的一般。清晨,去亚拉公园的卡车可以直接在酒店门口接送,酒店也会提前把早餐打包好。
美蕊沙城市非常小,其实都算不上城市。就是围绕着一片沙滩的一条大路分支出了几条支路而已。所以位置也不重要。不过这里的酒店档次各不相同,差异很大。
这家酒店的小院子蛮温馨的,每天都可以边吃早饭边在院子中享受阳光。可惜蚊子有点稍多。
加勒算是斯国一个比较大的都市了,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主要是加勒古堡附近的位置,住宿以古堡酒店为代表。新城内酒店选择范围较大。
位于新城。这是我全程最喜欢的酒店。Apna的普通房房间很小,有一扇落地窗,外面就是望不尽的丛林。房间外的小厅里有桌子和冰箱。早晨一边沐浴晨风一边吃早餐,也非常惬意。
目测全兰卡的酒店早餐都是如此标配了。Apna的早餐里还有一杯木瓜汁。
首都科伦坡应该是斯里兰卡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了。科伦坡一面靠海,是著名的海边火车的终点所在。因为我有寄明信片的癖好,所以这次酒店选择的原则就成了:尽量靠海、靠邮局、通行方便。
印象里,这家酒店唯一能用“Boutique”来形容的就是它的老板。虽然老板是个极具英伦范的帅哥,可酒店就只能算个中等了。当时不凑巧酒店wifi故障了不说,房间的设计还很不合理。房门只开到一半就会被床挡住而无法全开。房间布置除了浴室挺大很干净,也不算是特别温馨。
海滨小城尼甘布因为距离科伦坡国际机场最近,自然也就成了斯里兰卡的门户和中转站。这些年来,来到斯里兰卡的游客越来越多,尼甘布也建设得越来越方便。
从科伦坡机场离开,可以选择搭乘公交车或者出租车来到尼甘布。尼甘布分为城镇和海滨两个部分,其实相距并不远。城镇里补充补给很方便,而如果选择去到海滨,则能迅速投入到印度洋的怀抱。
下了飞机就上了车,跳下车的才算初识了斯里兰卡。而看到斯国的第一眼,就是印度洋。雨季的印度洋浪大,海风吹得衣服飘摆,夕阳照在泛着泡沫的潮汐上,像个快要讲完的故事。
尼甘布的沙滩沙质并不太好,不是那种阳光海滩的感觉。不过站在这里,跟印度洋打个大大的招呼,吹吹海风,心里还是澄明一片。
印度洋海岸雾霭里的夕阳也有无限的浪漫。
在沙滩上人们打排球、踢足球,还有的更多的人闲适地靠着海散步。
沙滩上遍布着小狗们跑过的爪印,小螃蟹就干脆在印子里刨坑安上了家。暮色降临之后,小狗们很多都会跑到海滨酒店的草坪上过夜,第二天再和住客们一起享受微风的清凉。
在沙滩尽头,几个半大不大的孩子迎着风浪钓鱼,他们在水里欢叫着跑,手里就拿着条近乎看不到的钓线。我向他们讨教海钓的技巧,最后他们还兴冲冲的向我展示他们收获的闪着银光的鱼。
天色渐暗时突然下起了雨,逼得我们逃难似的钻进了路边一家餐厅,稀里糊涂的吃上了异乡的第一餐,我还是第一次觉得混着特殊的香料和辣椒的鸡肉咖喱也可以这么好吃。吃完坐在温灯如豆的小桌子前,我突然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期待起来。我读到过的,马克-吐温说,不来斯里兰卡就不算到过东方。我也读到过,狮子国的历史也有过国仇家恨,也有过精彩纷呈。于是我觉得再不必担心这里刚刚起步的旅游业了,旅程中向外面未知的世界踏出的每一步都有独一无二的美好。
我觉得,这就叫随遇而安。
一觉醒来,深夜航班的疲惫已经一扫而空了。尼甘布也仿佛带上了新的活力。这是我们在斯里兰卡过的第一个早晨。
按计划,我们应该在上午去到尼甘布汽车站,在那里坐上前往圣城康提的公交车。在酒店吃完早饭出来,我们拦下一辆tutu车,离开了尼甘布海滨。
前往城镇的路上经过了一座小小的印度庙。斯里兰卡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其中主要的两大民族就是僧伽罗和泰米尔。斯里兰卡的本土民族僧伽罗人信仰佛教,所建都是或金或白的壮丽佛寺,而从印度迁徙而来的泰米尔人笃信印度教,这种颜色艳丽的印度庙也很常见。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在斯里兰卡,两种民族通行的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在公共场合也总会一起出现。
现在回想,很遗憾当时没有进到小庙里面一探究竟。
清晨,小镇尼甘布的路上人群熙来攘往,也会显出很有活力的一面。在城镇中有圣玛丽教堂和尼甘布泻湖两处景点据说也很有名。虽然这次我们没有去到,不过之前做功课时看到泻湖的图片,想象晚上在湖边散步也许也挺惬意的吧。
尼甘布车站附近小店林立,人流密集,好不热闹。在这里你几乎能够找到任何东西,为了赶在离开尼甘布之前寄出明信片,我在这里买到了邮票。我把贴上邮票的明信片递给邮局(其实就是个加在各种店铺之间小窗口)里的工作人员,他旋即啪啪两声盖上戳,动作十分利落。
在这里坐车是不用提前买票的,只要找到对应的公交车坐上去等着发车即可。所有公交车的起点终点均用英语写在车头顶上。这些半旧的汽车被日本等发达国家赞助过来,到了这拆了门就上路,经常能看到街上跑着各种写满日文的汽车。这车看起来就像小时候北京的公交,吐着黑烟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根据目的地,车上的售票员会现场售票,票价非常便宜。
从尼干布到康提的距离并不算近,一路上,我一边用google地图计算着需要的时间,一边看着沿途的风景。这一段路上没什么城市,所以建设都很基础。
加载更多
大半天闷热的,汗湿的,百无聊赖的公交车旅程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圣城康提。
总体上说,坐斯里兰卡的公交车长途跋涉并不舒服,而且最悲剧的是,公交车的黑色座椅是掉色的……终于等到康提,下了车,我的白衣服已经成了前白后黑的状态。
康提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其实不太好。混乱喧闹的车站,见缝插针的行人,略显阴沉的天空。直到送我们过来的公交车走远,我慢慢找准了方向,才开始欣赏起这座被斯里兰卡人称作“宗教圣城”的城市来。
在康提车站旁,有一溜这样的水果摊。从红毛丹到绿香蕉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便宜,很是实惠。我在这买过苹果、橙子、香蕉和芒果,除了斯里兰卡芒果的味道有点略重以外,其他都很好吃。像这样的水果摊,在各个城市还有很多。
康提虽然面积不小但景点并不多,能说上来的也只有康提湖和佛牙寺两处。康提湖非常好找,主干道依湖而建,湖本身的面积也不算小。季节合适时康提湖上也是野鸭处处生机勃勃,不过我到的时候已近黄昏,湖上只有一片恬静。
湖边,顶着白色尖顶的王后酒店非常显眼,这里应该就是康体最为高档的酒店。据说是由以前的王后寝宫改建而成。
7、8月份临近斯里兰卡传统的佛牙节,佛牙寺内的庆典祭祀活动很多,到达康提的第一个下午我们也慕名前往。那天阳光静好,黄昏的阳光斜射到寺庙周围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圣感。也许康提真的是佛光笼罩的城市,连寺庙门口的小狗也是那么安详。
佛牙寺周围卖鲜花的人很多。他们都一袭白练,站在礼佛的鲜花前面显得圣洁无比。寺里必须穿长裤才能进入,所以周围也有不少人在卖纱笼,围在腰上跟长裙一样。再加上其他小贩,人流如织。再加上我去的那天正赶上有祭祀,热闹无比。
佛牙寺整体建筑群很大,主体大都是白色。进门时可以关注一下祭祀期间是不是免票。在门口必须寄存鞋,赤脚进门以示虔诚。有时候会有热情的当地人围上来想要主动充当导游,这时候一定要坚决say no。
另提一句,这也是我们在斯里兰卡10天来唯一一次“受骗”的经历。佛牙寺、狮子岩等大景点门前几乎都会有这样的人。出门在外,自己多留心其实很多时候受骗完全可以避免。
寺里有一块专门供信众点许愿灯的地方,是一条小小的玻璃墙长廊。这里竖着一排很长的架子,上头一只只许愿灯明明灭灭。不少斯里兰卡人都或独自或带着新生的婴儿来此祭祀。我不知道他们许了什么愿,只看得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虔诚。
进入佛牙寺主建筑就能看到这间佛牙堂。据说这里除了典礼时间以外概不开门,唯有“获得授权”的高僧才能进入,舍利就安放在这里,被七层金钟罩保护着,周围还贡着各式珍宝无数。不笃信佛教的人可能很难想象佛牙舍利的法力,但踏在异国的土地上,当地的种种文化依旧让人惊叹折服。
祭祀大概6点半才会开始。所以我们也暂时离开了佛牙堂,去了寺庙的其他地方。
加载更多
为了赶早去久负盛名的狮子岩,我们一大清早就爬起来跑到了康提车站。清晨的天空还带着薄雾,好像也刚刚醒来。从康提到狮子岩所在的城市锡吉里耶不远,直接坐公交直达即可,也可以直接打tutu车过去。康提附近的景点除了狮子岩还有传说中的大象孤儿院,不过我觉得大象洗澡在亚拉公园一样能看到,我对象粪笔记本的兴趣也不大,随即放弃。
我到达狮子岩底下的时候,天色已经放晴。蔚蓝的天幕下头就是巍峨高耸的狮子岩。几百年前的巧匠开发了这座山,把国王的宝座、寝宫甚至游乐的泳池都搬到了山顶,而这遗迹在如今依旧能看出当时的风华。我一直觉得,一个地方要有历史遗存和宗教信仰才有人文的美,所以要了解一个地方,一定要先从历史遗迹开始。
由于我去的那天是周末,竟也有很多当地人来爬山,把上山的路挤的水泄不通。站在盘山道的入口向上望,窄窄的山道里密密麻麻的尽是人影。收起紧张,开始向上爬去。
这些半山腰小岩洞里的残垣,千百年前大概会是议事的石桌?还是王妃的香榻呢?
上山的路既窄又陡,的确很不好走,再加上当时人满为患,让人不得不爬一段就停下来歇歇。去之前在家里看很多人都在旺季去爬,说大太阳毒辣到家,看来淡季也有淡季的好,虽然路难行,但好在清风徐徐。
加载更多
直到下午狮子岩快要闭园我们才准备坐公交回康提。锡吉里耶和很多中国小镇一样,各式各样的广告也贴满了几乎每一个角落。
逛完狮子岩,我们在康提修整了一夜,起来就去打听通往努瓦勒埃里耶的火车信息了。斯里兰卡一共有两条著名的铁道线,一条是康提 → 努瓦勒埃里耶 → 埃拉的茶山火车,另一条是底下会详述的,从加勒 → 科伦坡的海边火车。
据说茶山火车一天有两班,我们为了赶一下行程就选了早班,9:30发车,票价160卢比(8RMB),车厢分三等,不过几乎可以任意坐,没有人查票。我们买票进站的时候火车已经准备出站了。汽笛一响,火车缓缓开动,我们才背着包提着箱子跳上了火车。
托斯国交通工具都不爱关门的福,我们最终赶上了火车。这条铁路与其说是茶山火车,倒不如说是森林火车来的实在。车离开康提车站就开进了山里,整条路上绿意葱茏,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占上了铁道,好像执意要抢回自己的地盘。站在火车门口,仿佛伸出手就能抓得到。
每到一站,就会有当地人跳上跳下,一派活泼。
途径村庄时,总能看到小孩子朝着火车挥手。她们那么可爱,脸上还带着稚嫩。
即便是山间的小站,热爱生活的斯里兰卡人依旧装饰得极为诗意。偶尔,还能看到悠闲的小狗在站牌底下打盹。
火车行经之处总是一片绿油油的山头。
中午时分列车到站,站名叫做Nanu-Oya。努瓦勒埃里耶没有火车站,因此只能在最近的小站下车。或打车或坐公交去努瓦勒埃里耶。就是从这个小站开始,一趟童话之旅就即将开始了。
如果从康提直接坐公交过来也可以,时间反而还要短一些。但是为了这山间森林的景象(当然也为了衣服着想),还是极为推荐坐火车。
从Nanu-Oya车站打辆车,很便宜就能把你送到酒店,在车上还能和司机好好商量一下去霍顿平原的时间和价位。如此我们就到了这个叫努瓦勒埃里耶的小城。努瓦勒埃里耶非常小,靠走路就能横穿。不过在这里我看到了粉红色的邮局,还算热闹的市集,穿着正规的球队,还有一片静谧的湖,所以这个童话般的街镇一下就成了我全程最喜欢的地方。
这里是努瓦勒埃里耶的“市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大路口,左边是商业街,右边通向Gregory湖。底下的路一路都是旅店。
加载更多
只要沿着从市中心的路口伸出的路一直走就能到Gregory湖。途中路两旁尽是草场,牛、马的脸上写满了悠闲。
天风大又阴天,吹得湖边的天空奶白奶白的。湖水还算平静,可草都随风倒下了,几头大马和大奶牛在水边挺着一副悠闲的皮囊扇着耳朵吃草。我喜欢奶牛,我觉得这场景太治愈了,真的。
离开了那片湖,我们开始往回走,顺着马路就走进了一所学校。这里头黄砖砌成的校舍和教室看着和国内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里的一模一样,斑驳的房梁和墙柱上还用英语和僧伽罗语刻满了谚语。那天学校里没有学生,校工说平时在这上课的都是10来岁的孩子。
不知哪个孩子留下的僧英词典。
学校里所谓的操场。操场里还有篮球架的“遗迹”。
继续走,我们走进了商业街,碰到了这座有名的粉红邮局。可惜的是我们到达时邮局已经关门。说实话,努瓦勒埃里耶的商业街也就够吃一顿简单的晚餐,再购置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已。倒是有一家蛋糕店貌似很火,饥肠辘辘的我们也跟风买了一大块巧克力蛋糕,只是糖精腻人的甜味实在是……
虽然努瓦勒埃里耶有着它独特的美,不过大部分游客来此都是慕着霍顿平原的名。4点,太阳还没有睡醒的意思,前往霍顿平原的人就要动身。曾经看过国家地理出的一本介绍斯国风物的书,里面关于霍顿平原的描写让我立即下了一定要来一趟的决心。那段文字把霍顿平原比作草原和森林的二重奏,还说:
“拂晓时分,暗蓝色的苍穹如清冷的海,覆盖着霍顿平原。几粒晨星如炭火般闪烁,一丝不易察觉的曙色,从黑沉沉的森林背后悄悄涂抹过来。林子前同样暗沉沉的草原上,白霜在熹微的晨光中隐隐发亮;细碎而低沉的吃草的声音,从矮灌木后面传了出来……渐渐地,淡蓝色的晨曦驱走了夜色,最后一颗星也阖上了眼。树林里,草地上,溪流边,小湖畔,到处都有鸟儿在欢唱。随着太阳升高,晨雾裹着浓重的寒意迅速消散,一切都变得温暖、清晰、生动起来。”
虽然淡季没能看到书中介绍的诸多野生动物(只在入口偶遇了一头毫不知遮羞的水鹿),不过用这段文字来描写霍顿平原,的确不算夸张。
是啊,草原与森林的二重奏。
到入口时天刚蒙蒙亮,下去去买票的时候我冻得瑟瑟发抖。进入霍顿平原就要做好开始徒步远足的准备了。貌似有很多条路线可供选择,我们选择了最短的一条——来回将近15km的。值得一提的是入口的提示牌画的很可爱,是在提示进入园区要保持安静。
So,带着相机、雨伞、足够的水和又冷又激动的心,出发吧!
走上大平原的徒步路,刚刚6点左右。天色已经亮起来了,可气温却还升不上去,只能靠加快脚步来取暖。霍顿平原上雾很大,有时候浓到只能看清脚下的路。路两旁尽是茅草和山包,一派壮丽萧杀的气象。
走不多远就能看到这个路口。从这里开始大路分为两条,旁边的地图上表明了两条路的走势。其实这两条路殊途同归,最终都会在平原的尽头,也就是“世界尽头”处交汇。怎么选择无所谓,只要一条去另一条回来即可。
当时我们选了右边的路。这条路稍长一些,现在来看应该是大部分人下山的路。爬山的时候整条路我们几乎都没有跟任何人相遇,那感觉仿佛世界都属于我们。
虽然目力所及之处毫无人烟,不过倒也不用担心迷路。平原上草坪连天,供人行走的大路已经辟好,只要沿着路线走下去就可以。没有栏杆、没有扶手,也几乎没有路标,你感觉这一辈子的路都快被你走完的时候会发现一片密林出现在了眼前。对嘛,草原和森林的二重奏。只要怀着信心,继续走,不断走下去就可以。
出了林子,时间也将近9点了,天空一片奶白,视野也开阔了起来,渐渐也会遇到一些下山的人了。打个招呼,他们告诉我,到了到了,前面,就是“世界尽头”。
站在世界尽头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辛辛苦苦徒步了15公里,我看到的是断崖齐生生的陷在了云海里,前进的路就这么硬生生的断了。清晨只有4度的空气和裹身的大雾让我几乎说不出话。后来雾慢慢散了,得救了,世界仿佛从断崖之下得以延续。
是的,果真对得起这个名字。用村上春树的话说,这边是世界尽头,那边就是冷酷仙境。
大雾散了,又是另一番奇景……
加载更多
当时,我们曾很认真的考虑过离开努瓦勒埃里耶前往亚拉(其实应该叫做Tissa,因为是亚拉公园的所在地所以我习惯称之为“亚拉”)的各种可能性。我们想过坐火车到埃拉,再从埃拉坐公交到亚拉,或者干脆一路公交车直接到亚拉,要么就包霍顿平原那辆车到亚拉。最终,考虑到路途十分遥远,而且价位也还可以接受,我们还是选择了包车,从努瓦勒埃里耶直奔亚拉,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极为正确的。
还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由于霍顿平原上下的温差极大,10点来钟从霍顿平原下来之后,我相机的镜头上就起了一层雾。由于装备没带过来我也不敢拆下来擦拭,只好一直护着它等到自然风干,让它好好休息了一个下午。等它再次恢复元气之时,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亚拉(Tissa)也是个小镇,但和努瓦勒埃里耶不同,这个地方似乎只为亚拉公园而建,看起来建设的并没有后者那么认真。不过生活气息倒是很浓,趁着夜色走在Tissa湖边,感觉自己也融入了静谧的气氛当中。
又是一个早起的日子,又要让酒店帮忙打包早餐,又要摸黑出门爬上车。这一次是亚拉国家公园。
亚拉公园是斯国的野生动物园。一定要趁早起床,赶上动物们的活跃时间才能看到尽量多的动物。游览园区分为3条路线,以我们的经验,选择中等的路线,大约12点结束的行程足矣。当然,旺季(雨水稍少)可能动物会多一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趁着夜色,我们终于踏上了奔向“小非洲”亚拉公园的路。
进入园区大约6点不到,卡车会先在旷野上奔上一段。慢慢的天完全亮了起来,仿佛是孔雀第一个起了床。我们等着它开屏的时刻,后来想想现在大概也不是它求偶的时候。我们一队几辆车,它也见多不怪,只自顾自静静的梳理羽毛,然后大摇大摆地踱到池塘边喝起水来。不开屏的孔雀没了争偶的激情,不过也有自己的闲适。
大象母子也来了。妈妈首先带着孩子在池塘里洗澡喝水,之后又回土地上做起了沙浴。这样的场景,在国内的动物园里是很难见到的。
后来,小象似乎对我们很有兴致,还一路跟着我们的车。我们缓步退着,他一步也不放,走着走着还卖萌。
随着时间过去,动物们渐渐都开始活动起来。火色翅膀的水鸟、浑身蓝色的小鸟和张着大嘴晒太阳的鳄鱼……好像组成了一副相当和谐的旷野景象。我们从城市中走出来寻求放松寻找自己,在这里,多少也能找回一些骨子里被磨平的野性。
群居的水牛也拖着悠长的步子来了。身体大气势就是大,一来就赶走了原本悠闲的一群水鸟。
加载更多
游览亚拉公园时选择中等长度的路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赶在中午之前回到镇上,吃个午饭就能去坐开往美蕊沙的公交车。亚拉车站很简陋,通往各大城市的车都会在此集结。美蕊沙是从亚拉通向加勒之间的一站,只要选择终点是加勒的车,上车之后跟售票员说一声就可以。
这趟车程也不短,不过好在沿途总能经过一些诗意的景致,倒也消减了旅途的劳顿,而且从康提开始我们就一路南下,如今终于感受到了习习海风,心情顿时开朗了起来。
美蕊沙,这个小镇的名字很美,不过其实面积很小,可以说只是一条主干道和周围的几条支路而已。主干道一边旅馆、餐馆林立,另一边就是沙滩。
但凡在沙滩,椰子树都是标配的植物。不过美蕊沙的椰子树上满满的都缀着黄金椰子。黄金椰子甜淡的口感,至今还难以忘记。
可能是旅游业还不太发达的缘故,我们去的时候美蕊沙在建的房屋很多,看架势大约都会是旅馆一类。有趣的是在这里你绝见不到钢筋脚手架,整个建筑过程全部都是纯天然木材帮忙支撑。
沿着美蕊沙的大路散步,那天的天特别蓝。路边的房子大都只有一两层,偶尔有辆汽车开过去,很快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就淹没在了安逸的空气里。在美蕊沙是买不到太多东西的,说是只为了沙滩而开辟的一片地其实一点都不为过,不过好在往返加勒的交通很便利。沿着路散步下去,路旁除了餐馆和旅店,我只见过邮局、小网吧(不能熬夜)和几个小卖部而已。
在美蕊沙,人们都活得不慌不忙。大部分在这里生活的当地人都是为了做生意才留在这,所以白天闲时自然就只能三三两两的各自在店里聊天,tutu车司机是这样,餐馆的老板们也是这样。
只要走在大路上时稍微留点心,很容易就能发现进沙滩的入口。我在尼甘布的时候与印度洋有过一面之缘,那时候天很阴,海岸的沙质也差,所以留下的印象的也颇为冷峻。可美蕊沙不同,这里是斯国最南端的沿海地带,阳光、清风、细沙……这里也是斯里兰卡的又一重面貌。
也许还是托了旅游业刚刚起步的福吧,这里的躺椅都是完全自由和免费的。坐在这里回想一下这几天来的行程,从康提到狮子岩,再到霍顿平原和亚拉公园,我们领略了狮子国的前世今生,也看过了自然的壮阔、感受过了野性的呼唤。为了尽量多走一些地方,我们把城市的中转和交通安排的满满当当,几乎每一天都毫不停歇。贴心的是,只要一路南下,狮子国自动为我们安排了一处最适合静下心来歇脚的地方。听听涛声,等等夕阳,好像一切都被抛在了脑后。
和其他所有城市一样,在美蕊沙,我也看到了许多淳朴而亲切的斯里兰卡人。海上不少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和他们一起亲密接触这片完全包围他们祖国的海。岸上,还有热血可爱的沙滩少年,他们问我镜头里的故事,和我来自的那个遥远大国的样子。
大概如果旺季到来的话,印度洋可能会更加平静一些。不过波涛汹涌也有波涛汹涌的好处——在岸上租一块冲浪板,直接迎着浪头,海洋也没什么不能驾驭。
天色渐暗,云也集聚了起来。原本我还很担心云层太厚会看不到夕阳,不过当太阳真正落山时我才知道,虽然可能看不到落日本身,但金灿灿的阳光会填满美蕊沙的每一个角落,那一刻沙是金的,海是金的,夕阳其实无处不在。
加载更多
在斯里兰卡,每走到一个城市似乎都能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因此旅行的劳顿其实非常容易忘掉。在美蕊沙放松身心的第二天,我们跳上一辆tutu车去寻找斯国水上人文的象征——高跷渔夫。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 现在的高跷渔夫都是在为了挣钱而表演,观看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少。不过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年轻人外出留学和工作,有此技艺的老人大都也只能靠此糊口。况且,这项斯里兰卡的传统渔作方式由于越来越失去实用性而正在渐渐消失,这批表演的老人之后,会不会就再无年轻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这项斯里兰卡的象征会不会也就就此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又一项照片中的历史?
我们坐公交车前往加勒。
上面说过,这两个城市之间通行十分便捷,距离也很近,公交车一路沿海行进,很快就能到达。路上,我们还偶遇了一座停着私人飞机的小小停机坪,以及加勒周围漂亮的海景。
跳下公交车的时候我还一阵兴奋,这里就是斯里兰卡南部省的首府加勒。和圣城康提一样,这里也是狮子国有历史有故事的名城。加勒汽车站和火车站在一起,下了车走两步就能看到火车站背后露天陈列着一列老式的黑铁火车。这列车已经锈迹斑斑,无法再工作了,但它就这么安静的停在这里,就好像加勒这座城市,故去的时光渊远而沉重,但却也和今天的阳光一起留在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酒店稍稍安顿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加勒的老城区。加勒也分为新旧两个部分,以老城门为界,老城内密集地林立着加勒古堡、灯塔和钟楼等众多景点。而新城则占有酒店多、购物方便的优势,不过加勒也算是不小的城市,去老城观景也就需要交通的费用了。
穿过老城门,手边的球场里有一队孩子在打板球。板球是斯里兰卡的国球,类似于棒球,在斯国的普及程度非常高。
走进老城区就像是走进了一幅幅欧亚文化交汇的历史画面。不管是其中优越的、欢喜的,还是落后的、酸楚的回忆,随着你的脚步都会展现在面前。
老城区里的阳光,仿佛也随着这些跨越地区风格界限的小房子鲜活起来。
加载更多
沿着小路继续走下去,再过几排房子,马上就能走到终点。小路的尽头就是海滨,没有了两边房子挡住视线,立刻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而且走出这些建筑之后,也就到了加勒最为人称道的历史遗迹——加勒古堡。
鉴于每个游客选择走的小路不同,走出来后的位置也不尽相同。不过,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会第一时间被这座洁白的灯塔吸引。淡蓝的天幕下,伴着海水冲刷岩石的波涛,这座灯塔显得静美异常。再往远看,拦下汹涌的浪潮的,是一大排黄色岩石砌成的城墙。这就是加勒古堡的临海要塞,也是港城加勒御外的一道坚固的屏障。
古堡这头,城墙底下的海水似乎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汹涌。古堡那头,风格各样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
把灯塔作为古堡的起点的话,钟楼就可以说是终点。站在钟楼旁边朝下游望去,底下圆形的国家板球场似乎正在上演着紧张的比赛。再朝海的方向看,安静的海水和碧蓝的天空在地平线的尽头融为一体。我坐在钟楼底下反复咀嚼加勒城曲折的历史,怎么都觉得此时的恬静和彼时的战乱简直就是时间巨大的玩笑。
钟楼旁边,斯里兰卡的国旗正在骄傲的飘扬。
加载更多
根据本来的计划,我们是打算第二天上午就坐着火车离开加勒前往首都科伦坡的。但最终权衡再三还是决定采纳tutu车司机的意见,抽出上午半天前往加勒附近的乌纳瓦吐纳海滩。这样既能安闲的度过上午的时光,还可以赶在夕阳十分去尝试那一趟著名的“海边火车”。
乌纳瓦吐纳附近的纪念品小店。我非常喜欢斯里兰卡的传统木质挂件,当地人称之为“锡兰的微笑”。
这一上午乌纳瓦吐纳骄阳似火,天空和海水都异常的蓝。和美蕊沙沙滩不同的是,乌纳瓦吐纳的躺椅很少,沙滩上大都是各种餐馆的桌子。快被晒化的我坐在遮阳伞下完全没有了玩水的兴致。离开时,我称这里为“火热天堂”。
在这里,浮潜装备、冲浪板等设施也可以购买或者租用,但价格都要比美蕊沙高出很多。
下午,我们回到了加勒车站,买好车票(100卢比,5RMB),等待发车。
加勒车站的时刻表很古朴。很大的一块板子,前面每个时钟都摆好车次的发车时间,然后挂上车型和候车月台。这样的时刻表在中国恐怕都见不到了吧。下午从加勒发往科伦坡的火车是特快车,中间很少停站,15:30发车。
在自己的月台坐着坐着忽然看到对面来了辆车,跳过去拍照时才觉得,时刻表算什么,这火车在中国才算是真正见不到了吧……
对面的车走了,对面的人也走空了。我们到得早,那时候几乎还没有别人在1号月台等车。空空的车站最适合放空心思。科伦坡又会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呢。
大概是斯里兰卡人慢生活的天性使然,这里的火车有10来分钟的晚点也很正常。关于这趟海边火车我们提前想了很多,包括坐在哪边,什么位置才能看到大海。后来我向同车的两位当地人求证,他们告诉我朝向行进方向左手边就是大海的方向。
其实这列火车的设计很不合理,它的座位朝向和行进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和康提 → 努瓦勒埃里耶的森林火车不同,这俩火车沿途的美景多是穿行乡村和密林。有名的海边一段其实只有整条铁路的后1/4才是。不过好在之前的风景也没有让我失望。
因为列车很少停站,所以车速也就提的很快。我一只手把紧栏杆,一只手握着相机从敞开的车厢门探出身躯,火车带起的风在耳边猎猎作响,铁红色的车皮与周围的密林也显得相得益彰。
接近黄昏的时候,我们终于见到了海。开始时列车离海还比较远,随着行进随着靠近。此时残阳开始准备落山了,金黄的阳光已经洒下。果然,选择这个时间登上列车是正确的选择。
再走一会儿,就已经很接近海边了。此时距离海边大约还有2米的距离。
说实话,坐完这趟列车我最深的感触倒并不是海边火车有多美。反而是在列车与大海亲密接触了之后,场景立刻的转换。大海与铁道越来越接近时大概已经到了科伦坡市郊,但在繁华的首都之外仅仅几步之遥的地方,还依然是棚户遍地,难以糊口的一副景状。每天这里的居民所见的也是火车一列列经过,可他们却没有森林火车沿线的孩子们眼里那种激动和喜悦。
同样是跟火车只有贴身的距离,我觉得值得关注的不光是大海,更是每天在这里苦心经营,维持生计的人们。
加载更多
第二天一早,天色又重新放晴。从酒店的阳台向外望去,首都果然和其他城市不同,不但基础设施完善,高层建筑也不在少数。
已经是在斯国的最后一个整天了,原本善于临时起意精打细算的我们却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于是干脆抱着寻找邮局的目的一路扫街下去。科伦坡虽为首都,但天色依然澄清蔚蓝。由于预定酒店是就考虑到了邮局的因素,所以这并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从邮局出来,我们最终决定,索性就延此方向继续走下去,走到斯里兰卡国立博物馆去看一看。
通向博物馆的路非常美,两旁的行路树亭亭如盖,街边还有很多艺人在售卖他们的作品。博物馆是座欧洲风格的建筑,旁边还有一片榕树草坪供人乘凉。
国立博物馆的票价并不贵,但相机还要单买另一张票,而且馆内还禁止拍照。除了藏有斯国古代各时期的文物,以及殖民时期的文献、艺术品之外,博物馆还陈列着明代郑和下西洋来到锡兰时题写的一块纪念碑。同样是外国使者来到,郑和带来的就是和平、友谊和商业。
博物馆对面有一座公园,绿意葱茏,甚是喜人。我端着相机,一上午从酒店到博物馆没有停下过脚步,正是累到不行的时候,这里正是歇脚的好地方,而且在这里享受时光的原来也不止我们而已。
后来我们稍作休整,一路又遛到了科伦坡的海岸。从火车站延续出来的铁道依旧紧挨大海,在这里聊天、约会、等夕阳的人也非常多。
夜色一降临,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赶去了海边的Galle Face广场夜市。伴着夜幕里印度洋的波涛阵阵,眼前夜市里的各种食物夜市香气扑鼻。
从夜市回到酒店之后,我一遍遍地梳理着10天来经历的一切。从尼干布出发,我们绕了一圈几乎又回到了同样的地方。以前,我从书里读到过锡兰的王朝更迭,国仇家恨,可直到走出门,踏上了这个小岛,才真正明白这些历史前前后后的足迹。斯里兰卡的民族也是笑声裹挟着血泪一路发展到今天的,我相信他们信仰的佛陀一定会一直保佑这个地方。
时间太短,看不完斯里兰卡的风物与魅力,即便是只看西南,都觉得略过了太多值得更加关注的东西。
7月从斯国回到家,隔了这么久才终于完成这篇游记,也算是终于完成了一个夙愿。本来并没有打算写这么长,真正动笔时才发觉想说的太多太多。感谢每一个耐心读完的人,希望你们也能带着一份永不退缩的好奇心和一颗包容并蓄的大心脏,当然,还有愿意尝试一切味觉奇迹的味蕾,去发掘世界每一个角落里的美。
我们离开家,离开我们生活惯了的地方,走出去到未知的地方闯荡,到一个跟自己故乡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地方,那里的人说着叽里咕噜的语言,信仰着名字奇怪的神,而我们会遇到他们,吃他们的食物,听他们的故事,领略他们的历史,感受他们的悲喜,从那种我们没接触过的生活方式中攫取能量弥补我们被生存奋斗磨掉的感性。不用为了留下回忆而忙着去记忆,要直接去体验,去领会,然后我们一定会比以前更丰富,比以前更开阔。斯里兰卡的确不算富裕,可那里的人们个个都活得很认真,我觉得认真就是美,生活有磨砺,但他们没有理由不快乐。
再见,斯里兰卡!
评论(33)
写评论...